王娟 祝麗君 孔令云 王曉聰 宋世敏 王立宇 許昭

摘? 要:運用問卷調查法以362名青少年為研究對象,探討青少年體育鍛煉、自我效能感和敵意三者之間的關系及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研究結果顯示:(1)青少年體育鍛煉與自我效能感(r=0.267,P<0.01)呈顯著的正相關;青少年體育鍛煉與敵意(r=-0.104,P<0.05)呈顯著的負相關;自我效能感與敵意(r=-0.138,P<0.05)呈顯著的負相關。(2)自我效能感在體育鍛煉與青少年敵意之間起著完全中介作用(β=-0.073,t=-1.347,P>0.05)。結論:青少年體育鍛煉能夠有效的對敵意產生影響,也可通過自我效能感對敵意產生影響。
關鍵詞:青少年? 體育鍛煉? 敵意? 自我效能感? 中介作用
中圖分類號:G807?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2813(2020)02(b)-0186-03
Abstract: By using the method of questionnaire, 362 adolescents were investigated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among physical exercise, self-efficacy and hostility among adolescents and the mediating role of self-efficacy. The results show that: (1) there i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adolescent physical exercise and self-efficacy (r=0.267,P<0.01); there is a significant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adolescent physical exercise and hostility(r=-0.104,P<0.05); and there is a significant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self-efficacy and hostility (r=-0.138,P<0.05). (2) Self-efficacy plays a completely mediating role between physical exercise and adolescent hostility (β=-0.073,t=-1.347,P>0.05).Conclusion: Teenagers' physical exercise can effectively affect hostility, but also through self-efficacy.
Key Words: Adolescents; Physical exercise; Hostility; Self-efficacy; Mediating effect
敵意是指個體對外部環境刺激加工存在偏差,傾向于將他人的意圖視為敵對行為,是青少年個體社會性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相關研究表明,青少年犯罪行為、反社會行為都是由于青少年敵意偏差、攻擊行為引起的[1],故降低敵意有助于促進青少年健康發展。研究發現,體育鍛煉能夠促進青少年的認知水平[2],提高青少年的自尊、自信心、主觀幸福感等,降低敵意偏差行為。
Bandura在社會認知理論中提出,自我效能感是指個體對自己特定情境中操作行為的預期體現,處理應激能力的心理暗示及自身肯定評價的積極效應[3]。有研究表明,體育鍛煉對青少年的生理、心理健康都有積極促進作用[4],自尊、自我效能感[5]都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標志。且有研究表明,體育鍛煉與攻擊行為[6]、自我效能感[7]具有相關關系,而當前體育鍛煉對大學生攻擊行為的影響、體育鍛煉對大學生自我效能感的影響研究較多,而未對青少年這一群體進行相關研究,且將體育鍛煉對青少年自我效能感和敵意進行相關研究的甚少。本文通過調查,探討青少年體育鍛煉與敵意的關系及自我效能感的中介效應,以期降低青少年攻擊行為的發生率,促進青少年健康成長。
綜合前人的研究基礎上,提出以下假設:(1)體育鍛煉量高的青少年自我效能感高于體育鍛煉量低的青少年。(2)體育鍛煉能夠直接影響敵意行為,同時也能通過自我效能感間接影響敵意。
1? 研究方法
1.1 被試
隨機抽取山東省某所中學,發放問卷430份,回收問卷392份,回收率為91%,剩余有效被試362人,有效率為92%。其中男生164人,女生164人,平均年齡為(16.21±0.60)歲。
1.2 研究工具
1.2.1 體育活動問卷
本問卷采用國際身體活動問卷(IPAQ)[8]短卷,2001年編制,包含7個條目,具有良好的信效度。
1.2.2 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
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9],王才康等人(2001)編制,共10個條目,只有一個維度,采用4點評分法,從“完全不正確”到“完全正確”,該量表內部一致性系數α為0.877。
1.2.3 Buss-Perry攻擊問卷(BPAQ)
由Buss-Perry編制[10],本研究采用的攻擊行為問卷中的一個分量表“敵意”,包括身體攻擊、言語攻擊、憤怒和敵意。采用5級評分,即從“非常不符合”到“非常符合。該量表的內部一致信度α系數為0.861,其中敵意分量表α系數為0.742。
2? 數據處理方法
本文采用SPSS 23.0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相關分析和回歸分析。
3? 結果與分析
3.1 青少年體育鍛煉、自我效能感與敵意的差異分析
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的方法對不同性別青少年的體育鍛煉量、自我效能感與敵意進行分析,研究結果顯示,男生的體育鍛煉量顯著高于女生(t=6.229,P<0.001);男生自我效能感高于女生(t=3.963,P<0.01);不同性別青少年敵意不存在顯著差異(P>0.05)。
3.2 青少年體育鍛煉、自我效能感和敵意的關系
為探討青少年體育鍛煉量、自我效能感及敵意的關系,以期降低青少年敵意行為。將體育鍛煉量、自我效能感、敵意進行相關分析。結果顯示,體育鍛煉與自我效能感(r=0.267,P<0.01)呈顯著的正相關,即體育鍛煉量越高,青少年自我效能感越強;體育鍛煉與敵意(r=-0.104,P<0.05)呈顯著的負相關,即體育鍛煉量越高,青少年敵意行為越低;自我效能感與敵意(r=-0.138,P<0.05)呈顯著的負相關,自我效能感越高,青少年敵意越低。說明體育鍛煉能有效的降低敵意,也可通過自我效能感對青少年敵意產生影響。
3.3 自我效能感在體育鍛煉與敵意之間的中介作用檢驗
參照溫忠麟[11](2014)等人提出的中介作用檢驗,以體育鍛煉(X)為自變量,自我效能感為中介變量(M),敵意為因變量(Y)進行回歸分析。由表2可知,以體育鍛煉為自變量、敵意為因變量的回歸分析顯示,標準化回歸系數β1=-0.104(P<0.001),決定系數R12=0.011;以體育鍛煉為自變量、自我效能感為因變量的回歸分析顯示,標準化回歸系數β2=0.267(P<0.001),決定系數R22=0.071;以體育鍛煉為自變量、自我效能感為中介變量、敵意為因變量的回歸分析顯示,體育鍛煉對敵意的標準化回歸系數β3=-0.073(P>0.05),決定系數R32=0.024。可以看出,回歸方程加入自我效能感后,體育鍛煉對敵意的回歸系數不再顯著,說明自我控制在體育鍛煉對敵意的預測中起著完全中介作用。
4? 討論
本研究發現,青少年體育鍛煉、自我效能感對敵意的影響存在差異。男生的體育鍛煉量高于女生;男生的自我效能感高于女生;男女生的敵意不存在顯著差異。本研究結果支持了假設1:高體育鍛煉量的青少年自我效能感顯著高于低體育鍛煉量的青少年。這與張磊等人的研究結果不一致[12],這可能由于此被試群體為青少年,且體育鍛煉量達到高等活動水平,青少年處于青春期這一敏感階段,多來自學校、老師及家長的積極鼓勵與肯定評價,以及高強度的體育鍛煉能釋放學習時的壓力[13],促進身心舒緩,進一步增強了他們的自我效能感。
研究顯示,體育鍛煉與自我效能感呈顯著正相關,與敵意呈顯著負相關。說明體育鍛煉量高的個體自我效能感強,敵意行為弱。體育鍛煉對自我效能感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自我效能感個體對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一行為所進行的預測與判斷[14]。體育鍛煉能夠促進機體內部認可及內部自信程度的增加,提高自我認可度。青少年參加體育鍛煉的過程中能夠增強其吃苦耐勞、堅持不懈的能力,獲得成功的愉悅,提高青少年的自信心與滿足感,提高身體協調能力[15],改善身體形態,提高心肺耐力及身體素質,從而增強自我效能感[16],降低敵意行為。
回歸分析表明,自我效能感在體育鍛煉與敵意之間存在完全中介作用,即體育鍛煉通過自我效能感這一中介變量影響青少年的敵意。相關研究表明,在體育鍛煉中,青少年運動技能的提升、目標的完成都能夠使其自我認可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滿足,提高自信水平,從而增強個體的意志品質及面對挫折的勇氣[17],降低敵意。研究結果支持了假設2的觀點。
綜上所述,本文揭示了體育鍛煉能夠有效地降低青少年敵意行為,間接地通過自我效能感降低敵意,積極促進青少年的社會適應、心理健康發展,因此教育部門及學校、社區都要高度重視體育鍛煉的效益性,促進青少年健康成長[17]。
5? 結語
(1)體育鍛煉對青少年自我效能感具有促進作用,體育鍛煉量高的青少年自我效能感高于體育鍛煉量低的青少年。
(2)自我效能感在體育鍛煉與敵意之間起完全中介作用,即體育鍛煉能夠直接影響敵意行為,同時也能通過自我效能感間接影響敵意。
參考文獻
[1] RENDA J,VASSALLO S,EDWARDS B.Bullying in early adolescenceand its association with antisocial behavior, criminality and violence 6 and 10 years later[J].Crim Behav Ment Health,2011,21(2):117-127.
[2] 殷恒嬋,陳愛國,馬錚,等.兩種運動干預方案對小學生執行功能影響的追蹤研究[J].體育科學,2014,34(3):24-28,75.
[3] 王振,胡國鵬,蔡玉軍,等.拖延行為對大學生體育鍛煉動機的影響:自我效能感的中介效應[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5,38(4):71-77,104.
[4] 陳巖,張婕,王琦,等.我國青少年身體自尊的研究現狀[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04,21(5):113-115.
[5] Jr LIGHTSEY OR,BURKE M,ERVIN A,et al.Generalized self efficacy,self-esteem,and negative affect[J].Can J Behav Sci,2006,38(1):72-801.
[6] 呂曉昌,魏平,季瀏.健身處方鍛煉對中小學生攻擊性行為影響的研究[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07(3):63-67.
[7] 郭文,黃依柱,祝婭.身體鍛煉自我效能感、目標自我一致對體質健康問題突出的大學生體育鍛煉參與度的影響[J].體育學刊,2010,17(11):68-73.
[8] 樊萌語,呂筠,何平平.國際體力活動問卷中體力活動水平的計算方法[J].中華流行病學雜志,2014,35(8):961-964.
[9] 陳秀麗,馮維.試析自我效能感對心理健康的影響.健康心理雜志[J].2003,11(4):270-271.
[10]Buss AH, Perry M. The aggression questionnaire[J].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1992,63(3):452-459.
[11]溫忠麟,葉寶娟.中介效應分析:方法和模型發展[J].心理科展,2014,22(5):731-745.
[12]張磊,孫雪梅.身體鍛煉對大學生身體自尊和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影響[J].天津體育學院學報,2009,24(2):172-174.
[13]張國禮,仇悅,曹美.體育活動與青少年外顯問題行為的關系:自尊的中介作用[J].中國運動醫學雜志,2017,36(6):521-525.
[14]謝慶偉.大學生身體鍛煉、身體自尊及其與一般自我效能感的關系[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12,32(3):95-99.
[15]薛林峰,徐金堯.不同體育鍛煉對身體自尊的影響[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6,29(7):916-917.
[16]顏軍,李崎,張智鍇,等.校園課外體育鍛煉對小學高年級學生身體自尊和自信的影響[J].體育與科學,2019,40(2):100-104.
[17]袁貴勇,張美玲.中學生體育鍛煉對自我效能感自尊主觀幸福感的影響[J].中國學校衛生,2015,36(3):442-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