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導學單是落實以學生“學為中心”的助推器,導學單的設計要有基本的框架,要遵循整體性、特色性、差異性等基本原則,在設計策略上要引領學生認真閱讀、深入思考和不斷創新。
關鍵詞:導學單;設計;策略
伴隨著核心素養理念深入人心,以“學為中心”的教育改革如火如荼地進行,前置性學習越來越受到重視。前置性學習不僅是學生對新學知識的預習,還是習得語文學習方法,提升語文素養的重要途徑,也是激發學習興趣的有效方法。導學單的設計是提高前置性學習效率的根本保證。
一、 導學單設計的基本框架
為了便于設計導學案,要形成一種比較固定的模式,我們經過長期的實踐研究,初步確定了導學單的基本框架。
1. 學習目標:把課堂教學的主要任務用簡潔的、通俗易懂的文字表達出來,讓學生在預習之前就了解本課所要達到的目標,每一位學生都做到心中有數。
比如《無名島》的學習目標是:學習生字詞,讀通讀順課文,了解大意,品讀課文,感受海島戰士熱愛祖國、艱苦奮斗精神和將軍與士兵平等的高尚品質。
2. 自主預習。教師在研究教材的基礎上,梳理出學生通過預習能解決的問題,通過讀、寫、思、注、查等環節,引導學生養成預習的習慣,培養學生良好的自主學習能力。《無人島》的自主預習有:
(1)讀:①讀課文,把課文讀正確、流利。②讀詞語,給課后生字注音組詞,再讀好“攝氏度、暗堡、遮擋、蔬菜”等十五個詞語,并通過查找工具書等方法理解不懂的詞語。
(2)寫:重點寫好下列生字“舀”“蔬”。
(3)思:這篇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
(4)注:梳理自己讀不懂的問題,在文中作標注。
(5)查:搜集有關海島的資料。
3. 質疑問難:“先學后教”最關鍵的是掌握學情,學生通過預習有哪些疑問,哪些困難?導學單中有了質疑問難的環節,老師對學情做到心中有數,教學時就能對癥下藥。
4. 研讀探究。“先學后教”的課堂以學生為主體,教師要精心設計研讀探究的問題,讓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小組交流,然后全班匯報,達到思維碰撞、集思廣益、善于學習的效果。《無人島》可以設計兩個探究問題:(1)從哪些詞句能體會到海島戰士熱愛祖國、艱苦奮斗的精神?(2)將軍有什么品質?你是從哪里知道的?
5. 精練反饋。精練反饋環節是指教師根據學習的目標,設計科學合理的練習題,引導學生獨立完成,進一步鞏固知識,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促使學生將所學知識內化為能力。教師精心設計的練習題要典型、適量和適度,盡量面向全體學生。《無名島》可以設計這樣練習:建設海洋強國是中華民族夢寐以求的事,祖國有遼闊的海域,有無數戰士日夜守衛著海島。你想對守衛海島的戰士說什么?
二、 導學單設計的基本原則
導學單的設計要關注全體學生的發展,以教材為基礎,精心設計有趣味性、活動性、探究性的問題,調動學生積極思維,以學生的成長作為主要目標。
1. 堅持整體性原則。導學單的設計對學生的前置性學習有明晰的指導性,對課堂教學具有輔助性,對課后復習具有較強的操作性。因此,導學單設計要有完整的教學內容,使學生有明確的學習任務,清晰的思路,突破重點,提高教學效率。
2. 堅持特色性原則。每一篇課文各有特色,寫景如詩如畫,寫人栩栩如生,故事引人入勝,狀物準確具體。在設計導學單之前,要深入研究文本,找準文本的特色,挖掘文本的語用點,設計有針對性的訓練點。比如《鄉下人家》描繪了鄉村生活的一幅幅精彩畫面,在制定導學單時,可以設計這樣的問題:想想課文描繪了哪幾幅畫面?并給畫面分別取名。通過“取名字”的形式,進行概括主要內容的訓練,同時引導學生對精美的語言進行品味。
3. 堅持差異性原則。世界上沒有兩片相同的樹葉,我們的學生也不可能完全相同,特別是學習的基礎不同,學習的能力不同。在制定導學單的時候要有彈性,面對不同層次的學生,符合不同層次學生的認知規律,激發他們深入探究新知的興趣。比如四上《母雞》一課的導學單設計了選做題,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知識水平選做一道或兩道題:
挑戰題一:這是一只怎樣的母雞?把自己的所思所想批注在相關的詞句旁邊。挑戰題二:作者只是在寫母雞嗎?說說你的理解。
三、 導學單設計的基本策略
教師在設計導學單時,落腳點和出發點就是要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提高核心素養,因此導學案要合理設計,讓學生的綜合能力實現飛躍,成為適應時代需要的高素質人才。導學單設計有哪些策略呢?
(一)引領學生認真閱讀
“熟讀深思子自知”“讀書百遍,其義自現”,這些話語告訴我們:只要多讀,就能理解課文內容,感悟課文表達的情感。目前學生預習的現狀是:學生很少去讀課文,課文沒有閱讀就馬上提起筆做其他題目。沒有學生的閱讀,前置性學習就變得膚淺,走過場。
教師設計導學單,首要任務就是設計“讀”。有些老師把課文讀三遍,然后讀生字、讀新詞作為常規作業,目的就是養成讀的習慣。比如《匆匆》,設計了讀課文三遍的練習:第一遍讀通讀順課文,遇到難讀的字、詞、句多讀幾遍。第二遍想一想課文主要講了什么,從整體上了解課文內容。第三遍結合課后思考題想一想:哪些詞句寫出了時間“匆匆”?有三次不同要求的讀,學生基本熟悉課文了,授課時候既節省時間,又能深入品析課文。
針對不同的課文也可以設計不同形式的閱讀。如學生讀古詩時可以分成幾步:首先是讀準字音,讀通讀順;接著劃出停頓處,讀出節奏,讀出抑揚頓挫;第三是讀出韻腳,讀出古詩的韻律美。
(二)引領學生深入思考
語文教學永遠離不開思維的訓練,在導學案的制定中,要引導學生進行深入和科學的思考,開啟學生的思維大門。
1. 指示性明確,問題引導思維
在設計導學案的時候,只有明確具體的問題,才能讓學生的思維有一個明確的方向,從而掌握、領悟到更多的知識。語文老師在教學時一方面要讓學生掌握、積累更多的知識;另一方面讓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和創新能力得到提升,從而使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提升到更高層次和水平。教師編寫的導學案是給學生使用的,因此,老師設計的問題要與學生的年齡特征和興趣愛好相結合,不僅要能有效梳理教學流程,而且讓學生在學習的時候目標明確,重點突出,做到有的放矢,在這基礎上最終達成語文素養的提升。比如,在設計《圓明園的毀滅》時設計了兩道思考題:(1)能不能把課文中“闖進”換成“進入”?能否把“凡是、統統、實在、任意、連”這些詞去掉?為什么?(2)課文的題目是“圓明園的毀滅”,但作者為什么用那么多的筆墨來寫圓明園昔日的輝煌?第一個問題讓學生通過品詞析句深切感受侵略者殘暴,第二個問題通過描寫昔日的輝煌,更突出了圓明園被毀滅后的悲痛和惋惜之情。
2. 統領性特出,問題提綱挈領
教師在進行教學時,為了加強對語文核心素養的認知,應該精準區分語文核心素養的各項要求,在設計導學案的時候,導學案的問題必須能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思維,與學生的核心素養提升完美結合。俗話說:“提領而頓,百毛皆順”,問題設計從整體著眼,起到提綱挈領的作用。比如,五年級上冊的《無名島》,可以設計這樣的統領全文的問題:“從哪些詞句能體會到海島戰士熱愛祖國、艱苦奮斗?”學生通過抓住關鍵詞句,在最短的時間內就把握了課文的重點,減少了學習過著中遇到的困難,提升了學習效率,對學生的學習長生產生比較深遠的積極影響。
3. 挑戰性明顯,問題引領探究
在語文教學中,最為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探究力。因此,在導學單的設計過程中,問題的設計要有探究性,讓學生在學習時接受前所未有的挑戰,激發探究的熱情。探究性的問題以課文特點為出發點,挖掘提問點,促使學生從多角度、多方面進行探究性學習。
《橋》是小學語文中唯一的一篇小小說,文體特征明顯,全文六百零五個字,二十七個自然段,句子短小精悍,在表達形式上值得探究,同時文章對環境的描寫不僅生動,而且烘托出人物的品質,特別是用擬人、比喻、夸張等修辭手法描寫大雨和洪水,給人留下難以磨滅的印象。因此有老師設計了這樣的探究問題:
這篇小小說感人至深,除故事感人的原因外,作者的表達也別具一格。請同學們仔細閱讀課文,想一想作者在表達上有哪些特點?試著用簡短的語言進行概括,并從文中找出相關的語句。
“神來之筆”之一:?,我是從這里發現的:?。
“神來之筆”之二:?,我是從這里發現的:?。
“神來之筆”之三:?,我是從這里發現的:?。
實踐表明,這個問題充滿了探究的巨大磁場和廣闊空間,他們的學習積極性特別高漲,任務完成得特別完美。
(三)引領學生不斷創新
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也是語文教學永恒的話題,創新應該貫穿在語文教學的每一個環節。所以,在設計導學單時也要有創新,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活力。比如,有老師在設計《將相和》第二課時的導學單,設計了這樣一道創新題:“是呀,廉頗是國家的有功之臣,位居上卿,而藺相如出身低微,最后竟然靠一張嘴爬到了廉頗的上面。假如你是廉頗,會不會不服氣?請同學把此時的心情寫出來。”這道題以替換角色的手法,讓學生當廉頗,學生就能感同身受地發表自己獨特見解,有的人為廉頗打抱不平,有的人善意地批評廉頗,從而訓練了他們的創新思維,提升了素養。
導學單的設計對學生的學習有重要意義,老師在制定導學單時要講究方法策略,才能真正落實“先學后教”的高效課堂。
參考文獻:
[1]曲文雙.小學語文課堂導學稿有效設計的思考[J].教育觀察,2016(5).
[2]趙紅兵.基于語文核心素養培養的導學案問題設計[J].作文成功之路,2019(1).
[3]李海容.小學語文導學案的設計[J].語文教學與研究,2016(2).
作者簡介:游增良,福建省龍巖市,福建省上杭縣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