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成
【摘要】互聯網興起的這十幾年里,弱勢兒童并沒有得到過多的益處。隨著國家對兒童成長的重視程度不斷提高,使這些兒童逐漸活躍在大眾視野中,讓大眾意識到還有很多國家的花朵需要被呵護,這需要政府不停地完善兒童福利機制,給予這些兒童一個溫暖的成長環境。
【關鍵詞】弱勢兒童? 福利事業? 社會發展
目前,整個大數據經濟時代社會網絡信息化日趨繁華,社會經濟不斷發展,但是繁華的背后,仍有很多不被關注的問題浮現,國家對于福利院兒童,殘障兒童,留守兒童的相關政策,保護措施,關懷程度都還不是很完善,不能達到面面俱到的程度。新興的產業,傳統思想觀念、社會保障力度的不全面以及硬件設施的不完善阻礙著福利兒童得到更好的教育,更多的關懷。
我國現在還處于由救助型向普惠型兒童福利制度的轉變期,兒童福利重心還在于保障和滿足特殊兒童的基本生存需要這一低級階段,兒童福利較少,保障水平不高,保障范圍較為狹窄。這些問題是我國福利制度完善待以解決的問題。
一、我國兒童福利模式現狀
目前,中國大陸大體有兩種兒童福利模式。第一種為政府救助模式,這種模式主要針對貧困兒童,流浪兒童,殘疾兒童等特殊兒童群體,由政府主導,建立一個包括《城市生活無著落的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方法》等相關兒童救助法律法規以及與其配套的救助站,兒童村,兒童福利院等機構在內的特殊兒童救助體系。第二種為社會普惠模式,即政府通過相關兒童福利法律,政策為整個社會的兒童階層提供福利。
在中國現行的福利兒童模式下,政府主要精力放在特殊兒童救助上,形成了一套以救助為主,普惠為輔的中國福利制度。但短期內保障制度落實難以實現,而社會力量的發動易于實現。
二、福利兒童群體分析
在兒童福利院中據統計,全國共有兒童福利院85所,收養孤兒、棄嬰和殘疾兒童5萬多名,其中自費入院的殘疾兒童7800多名,占收養兒童總數的13%。中國孤兒大約有71.2萬。0-14歲殘疾兒童有65.49萬。在這些殘疾兒童中有盲童1.6萬,聾童10.1萬,弱智兒童47萬,肢殘兒童5.4萬,精神殘疾兒童0.1萬,綜合殘疾兒童7萬,這個數字每年還在增加。據聯合國兒童基金會數據,中國每年有80萬至120萬名缺陷兒出生,其中有十萬名嬰幼兒被遺棄,所以相應的社會救助力量遠遠不足以涵蓋所有的孤殘兒童,并且現在許多的研究和實踐認為,這種模式由于存在結構性和體制性等弊端,需要不斷的改進來滿足更多的需求。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城鎮化建設進程的加快,大量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到城市務工經商,留下成千上萬的兒童在農村生活學習。這些兒童便稱為“留守兒童”。據了解,在2016年,全國農村留守兒童數量為902萬人,超過90%分布在中西部省份。數據顯示,留守兒童人數有所減少,但這個900多萬還是一個相當大的數據。這些兒童的教育問題將極大地影響著中國的未來。3月底以來,民政部、教育部、公安部在全國范圍內聯合開展農村留守兒童摸底排查工作。截至目前,不滿十六周歲的農村留守兒童數量為902萬人。其中,由(外)祖父母監護的805萬人,占89.3%;由親戚朋友監護的30萬人,占3.3%;一方外出務工另一方無監護能力的31萬人,占3.4%。有36萬農村留守兒童無人監護,占4%。一般來講,農村留守兒童有四種被監護方式:第一種是隔輩監護,他們是留守兒童的監護主體;第二種是長輩監護,這種方式存在著監護權頻繁流動的問題,如監護人也要外出打工,或者被監護者與監護者本人或是跟他們子女之間有矛盾沖突后就需要更換監護人;第三種是同輩監護,這類監護者一般年紀較輕,文化水平較高,這類監護者也存在著監護權不穩定的問題,他們隨時都會外出打工;第四種是監護缺失,留守兒童自我監管。農村留守兒童在成長過程中缺乏父母的關愛,家庭教育缺失,學校教育軟弱無力,社會對這一弱勢群體又關心不夠。進而導致諸多寇待解決的問題。兒童村也需要更多的社會援助力量來幫助這些孩子,目前有很大的需求量。
三、福利兒童市場分析
福利院兒童、殘障兒童、留守兒童,這些群體不斷增加,但是關注兒童福利的思想意識并未成為社會的主流,大多數人不能平等對待兒童福利院里的兒童,仍然存在一部分人存有傳統保守觀念和錯誤偏激的思想。全社會對兒童福利院的了解程度明顯不夠,很多人對自己常住城市里的兒童福利院的數量、具體地點完全不知道,同時社會中想獻愛心的人,沒有有效的途徑得知怎樣安全的給福利院兒童,留守兒童,殘障兒童捐獻物資、看望福利院里的兒童,奉獻自己的愛心。有的社會愛心人士因為找不到組織而放棄,這些都是阻礙福利兒童事業發展的可變因素。
四、未來福利兒童事業平臺發展預測
目前專門針對各高校志愿者團體、社會愛心人士及社會團體等社會力量和留守兒童,兒童福利院,特殊教育學校兒童,殘障兒童等福利兒童群體對接所開發的線上線下平臺少之又少,能夠做到將社會各方資源合理調配,解決弱勢兒童群體問題的企業幾乎為零。基于互聯網的發展,大數據的普及,我們可以看到未來福利兒童事業的發展方向,一旦落實網絡幫扶,O2O模式的智能幫扶體系將會拔地而起。市場將致力于開發針對各高校志愿者團體、社會愛心人士及社會團體等社會力量和留守兒童,兒童福利院,特殊教育學校兒童,殘障兒童等福利兒童群體對接的中間公益平臺,兩方可以通過平臺直接對接活動。
這樣就解決了以往負責人來回跑,四處協調的情況,減少一些復雜的程序,節約兩方不必要的成本以及時間,增強高校志愿者團體、社會愛心人士及社會團體等的執行力。通過平臺社會團隊或個人與福利機構完美對接,為這些福利兒童帶來更多的福利。
福利事業往往容易被大眾及商家忽視,而福利兒童事業成功進入市場,將會帶來較好的反響,未來的社會發展將會會突破當前現狀,名則政府與社會共同投身于福利事業,實則社會參與度微不足道。相信隨著福利兒童事業的成功推行,其他福利事業也將做到進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