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俊男
【摘要】目前互聯網技術快速發展,導致人們對各領域不再單一地追求外在美或者常規要求,而是進一步提出人性化以及智能化要求。本文重點闡述智能建筑設計的研究進行,挖掘內在問題并探索針對性解決方案。
【關鍵詞】智能建筑;建筑設計;特征;存在問題
1、引言
伴隨著國內經濟增速發展,科學技術逐漸為人們創造更美好的生活。建筑作為基礎設施,建筑技術影響人民日常生活質量,并從常規化朝智能化發展。但是,即便智能化技術已獲得諸多成果,但是智能建筑技術依然存在較多難題。與傳統建筑存在較大差異,智能建筑往往需要各式各樣的電氣設備以及相關系統。如今,我們需要正確的認識到國內智能建筑設計處于發展初期,要想可持續健康發展,理應科學構建智能建筑框架,快速挖掘并解決內在問題。
2、智能建筑設計的概念與目標
2.1 概念
建筑智能設計的基本概念是借助集成技術科學指導建筑設計方案。這類設計方案中囊括互聯網應用、電子設備管理以及安全系統等元素,屬于二十一世紀新型科學技術的核心產出。通常情況下,保安、消防、辦公、建筑、網絡五個方面的自動化程度必須達到較高水平,通過協調分配的手段確保自動化效果得到完美呈現。智能建筑設計屬于系統與管理的集合體,可以為用戶提供便利,享受高品質生活。
2.2 目標
目前智能建筑設計的核心目標如下:
第一,強化設計效率。智能化技術以取代人工或者傳統自動化技術為目的,具體呈現為高效率工作,深入挖掘智能建筑內在功能。
第二,竭盡所能科學分配現有建筑資源。即便智能建筑的經濟成本遠高于傳統建筑,但是這類投資有助于科學分配資源,實現智能化管理。
第三,科學合理的建筑規劃有助于未來緊急事故的處理,幫助建造者合理分配空間,預留余地,從而為長遠目標奠定基礎。
3、智能建筑設計的特征
3.1 節約性
從開發角度來看,智能建筑經濟成本高于傳統建筑,但建成后的資源耗費卻屬于經濟型。建筑內部系統與高科技無縫結合,重點采用新能源或者清潔能源,最大程度降低不可再生資源耗費,從而實現節能目的。因而設計階段理應竭盡全力以自然采光以及自然通風為主,借助各類自然能量改造室內空調、照明等基礎設施,確保能源損耗最小化。
3.2 生態性
所謂生態型是指自然環境,智能建筑設計不能僅考慮商業化,注重與自然環境有機結合異常關鍵,力求二者協調統一,主要目的在于降低智能建筑對自然環境的破壞。
3.3 人性化
以人為本是建筑設計的初衷,高質量居住感極為重要。建筑設計師在設計階段理應確保系統功能的全面性以及有效性。例如網絡通信設備保持永久通常,諸如此類,確保居住者的生活便利性。
3.4 集約化
建筑內部空間設計對居住者的居住質量也有重要影響,科學合理的空間分配可給予人們寬闊舒適的感受。因此,增強空間利用率是智能建筑設計的另一大關鍵點,合理的空間搭配高科技方能突現智能建筑的優勢。
4、當前智能建筑設計中的存在問題
建筑設計階段,高質量設計是發揮建筑功能的關鍵,但是實際建設階段必然存在諸多問題,既影響美觀,同時降低設計質量。
4.1 人才稀缺
相較于傳統建筑,智能建筑的設計階段存在更多難題,干擾因素成倍增多,對設計師的專業能力以及綜合素養提出更高的要求,不但需要掌握全面的建筑設計知識,而且對于網絡、電力等功能性知識也必須有足夠深入的了解。然而目前國內對智能建筑設計的教育廣度和深度不達標,優秀人才稀缺,而且人才培養需要消耗漫長的資源和時間,這必然是一條艱難的路程。
4.2 缺乏設計規范
之前章節所提過電氣設備與系統應用不可或缺,但是不同的建筑企業對系統結構的需求不同意,無論從概念界定或者功能需求均缺乏嚴格的標準,從而導致智能建筑的質量層次不齊,后期運營難度成倍增加,內置功能無法得到完全發揮,經濟效益明顯落后于預期目標。
4.3 設計理念落后
雖然智能建筑設計的目的很明確,力求通過高效、科學的方式滿足人們對高質量生活的需求。但是實際設計階段,設計師過于注重局部設計,例如系統、外觀等,往往忽略從全局角度考慮問題,導致外觀靚麗的建筑可能缺乏實用性,而實用性較高的建筑可能并未滿足綠色環保要求。
5、智能建筑設計存在問題的改善建議
5.1 專業聯合
鑒于智能建筑設計的復雜性,傳統建筑設計師無法滿足相應人才需求,因而相關企業應定期聘請各領域專家強化專業教育,實現專業強強聯合。通過對不同系統中包含的問題予以解決,良性循環,層層遞進,把控全局。
5.2 添加評審制度
建筑設計初衷必然以滿足用戶需求為最終目的,而目前設計師傾向于往建筑內添加各式各樣高科技以及功能,但是并未滿足用戶的生活需求,導致資源鋪張浪費,而要想從根本解決上述問題,必須針對設計方案進行合理評價,評價方式必須多維度,因此添加評審制度極有必要。企業與用戶可采取合作方式,定期抽選用戶對建筑設計方案進行評價,確保功能完善。而上述方式的最大優勢在于,用戶思維和設計師思維存在差異,往往設計方案立足于專業角度,并未考慮到用戶需求。評審制度有效解決這一問題,將人性化發揮到極致。
5.3政企合作
智能建筑設計規范并非是某家企業予以發布,必須以政府的指導性文件為根據,考慮實際需求以及城市未來發展。因此,政府與企業應共同針對相關標準予以商討,從而規范建筑市場,提前發現不合理的設計,保證智能系統充分發揮功能。
小結: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高新科技與建筑有機結合,智能建筑設計已成為未來的必然趨勢。但是,目前智能建筑設計存在人才稀缺、設計標準不統一、設計理念落后等問題,本文提出專業聯合、添加評審制度以及政企合作等方式,力求解決上述難題,掃清建筑領域發展過程中的障礙。
參考文獻:
[1]鮑曉宇.智能綠色建筑中樓宇自控系統的設計探討[J].科技與創新,2016(11):99-100.
[2]趙耕.淺談智能綠色建筑中樓宇自控系統的設計[J].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2016(9):2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