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以2019年云南省學業水平考試第23題為背景,從試題分析、解題展示引發解后反思,提出了以中考題為依托開展課堂教學,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不斷總結與反思,加強元認知的開發,使學生真正領悟數學的思想和方法,提升數學思維層次,提升數學解題能力。
關鍵詞:原題呈現;解題展示;解后反思
一、 原題呈現
(2019年云南23題)如圖,AB是⊙C的直徑,M、D兩點在AB的延長線上,E是⊙C上的點,且DE2=DB·DA。延長AE至F,使AE=EF,設BF=10,cos∠BED=45。
(1)求證:△DEB∽△DAE;
(2)求DA、DE的長;
(3)若點F在B、E、M三點確定的圓上,求MD的長。
二、 試題分析
試題是2019年云南省學業水平考試第23題壓軸題,設有3個小問,主要考查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及性質、圓的性質、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勾股定理、銳角三角函數及共圓問題。第(1)問證三角形相似是考查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兩邊對應成比例且夾角相等,兩三角形相似。第(2)問求線段DA、DE的長包含在DE2=DB·DA,只需求出AB的長,找到DE、DB的關系即可求解,實際上是考查相似三角形的性質、銳角三角函數及勾股定理。(3)求DM的長,結合(2)只需求出AM的長即可求解,考查的是共圓、圓的性質及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質,對學生的應用能力要求較高。三個小問緊密聯系,第(2)問要用到第(1)問的結論,第(3)問要用到第(2)問中求出的線段長來解題,故學生做題是需要整體把握性質和特征。
三、 解題展示
本題是以圓為背景的綜合體,涉及三角形的相似、銳角三角函數。常應用兩角對應相等,兩三角形相似和兩邊對應成比例且夾角相等證三角形相似,然后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質解題。
解第(1)問:
看見等積式就聯想到對應線段成比例,所以證三角形相似只需找夾角相等即可。
∵DE2=DB·DA,
∴DBDE=DEDA。
∵∠D=∠D,
∴△DEB∽△DAE。
解第(2)問:
所求線段DA、DE的長包含在DE2=DB·DA中,而DA=DB+AB,故只需求出AB的長,找到DE、DB的關系即可求解。
∵AB是直徑,∴BE⊥AF。
∵AE=FE,BF=10,∴AB=BF=10。
∵由(1)中△DEB∽△DAE,∴∠A=∠BED,
∴cosA=cos∠BED=45,
∴在Rt△ABE中,AE=ABcosA=10×45=8,
∴BE=AB2-AE2=6。
∵△DEB∽△DAE,∴DBDE=BEAE=68=34,
∴設DB=3k,DE=4k,則DA=DB+AB=3k+10,則(4k)2=3k(3k+10),
∴k=307,∴DE=1207,DA=1607。
解第(3)問:
由點F在B、E、M三點確定的圓上推出F、B、E、M四點共圓。由(2)知∠BEF=90°,由此推出BF是直徑,從而推出∠BMF=90°,進而推出△ABE∽△AFM,從而利用相似求出AM,即可得DM的長。
連接FM。
∵點F在B、E、M三點確定的圓上,∴F、B、E、M四點共圓。
∵由(2)知∠BEF=90°,
∴BF是直徑,∴∠BMF=90°,∴∠BMF=∠AEB。
∵∠A=∠A,∴△ABE∽△AFM,
∴ABAF=AEAM1016=8AMAM=645,
∴MD=AD-AM=1607-645=35235。
四、 解后反思
中考真題凝結了命題者的智慧,體現了新課標的要求與理念,好的中考題不僅有選拔功能,而且有很好的教學導向,每一道題都值得學習與探究,以中考題為依托開展課堂教學具有較好的現實意義。
1. 要在平時的教學中回歸課本加強基礎知識的教學,學生只有掌握了基礎知識,才能對知識更深層次的認識,才能達到提高解題能力的效果。
2. 要在平時教學中,教師要關注解題過程。數學學習本身就是一個過程,平時教學中要立足課標,注重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體會數學知識之間的聯系。
3. 要在平時的教學中培養學生解題的反思。一是培養解題前思路的反思。在求解某一道題前,要認真審題,通過聯想和反思找到求解的思路。二是培養解題中的目標反思。要訓練學生將復雜的問題轉化成若干小問題進行分析,一一完成。分析后留給學生思考的時間,這樣才能提高學生幾何分析的能力,才能訓練和培養學生的解題能力。三是解題后思維剖析反思。學生完成解題后,要將題目中涉及的知識點進行鞏固,領悟數學思想方法。
4. 要教會學生學習數學的方法。教學時應該引導學生發現規律,由規律發現方法,同時讓學生展示自己的發現,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這樣既教會學生學習數學的方法,又讓學生產生了學習數學的原動力。
5. 要在教學中培養學生對學習進行反思。一是課前回顧前節課知識的反思,看看自己前節課知識的掌握鞏固情況;二是課堂中讓學生做好重點內容的摘記,從摘記中體驗課堂學習的內容;三是一節課結束時讓學生進行反思,想想自己本節課有什么收獲、疑問;四是讓學生養成睡前在頭腦中回顧一天的學習內容,對一天的學習情況進行反思,從而及時鞏固當天的學習內容。
五、 結束語
總之,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不斷總結與反思,加強元認知的開發,使學生真正領悟數學的思想和方法,提升數學思維層次,提升數學解題能力。
參考文獻:
[1]義務教育教科書數學九年級(上)[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2]張新村.一道圓中動點問題的解法賞析[J].中學數學,2018(19).
[3]高厚良.以圓為背景的一道中考模擬壓軸過渡題的命制與導向反思[J].中學數學,2014(14).
[4]湯國翠.初中數學解題反思能力的培養[J].數理化解題研究,2013(12).
作者簡介:
查書平,云南省曲靖市,云南省曲靖市馬龍區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