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瑜晨 姜巧云 朱超
【摘要】現代農業產業化聯合體以契約達成產業、要素、利益鏈接一體,農業是商業組織的新形式緊密耦合。為解決農業產業化各經營主體的產業要素和利益聯系不緊密等問題,一些新型農業組織逐漸誕生,形成了利益競爭中的聯合體。在調查分析后進一步深入探討存在的問題,尋找適合于聯合體良好發展的轉型之路。
【關鍵詞】農業產業化 聯合體 轉型之路
一、概述
農業產業化聯合體聯邦是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的產業化,農民新的農業經營實體,如合作社和家庭農場勞動分工為前提,以規模經營為基礎,與農業有關的利益為紐帶,整合聯盟管理機構。但是,聯合體式的新型農業經營組織如何運轉?其發展中又將面臨哪些困難,而這些困難該如何應對?當前產業現狀下我國農戶該怎樣推動創新發展?本文將結合實際情況,分析農業產業化聯合體的現狀,提出有利于其發展的轉型之路,從而對上述問題進行逐一闡述。
二、產業現狀
(一)現代農業經營組織缺乏創新
現代農業組織模式的創新是農業產業組織形式變革的結果,想要發展現代農業產業組織,不僅要解決我國農業產業中市場大而生產小的問題,更要重視經營組織的創新。當前,我國正處于經濟社會發展轉型期,全面深化改革攻堅戰正在進行中,這是農村綜合改革的關鍵階段,創新更是為建立農業產業化聯合體鋪墊可持續發展道路。
(二)資金流動解決資金投向與資金不足雙重難題
現代農業產業化聯合體內部資投向與資金不足問題并存,但龍頭企業可以利用資金、資產優勢解決自身以及農戶的資金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和形式多種多樣,例如提供生產性貸款擔保、以優惠價向農戶提供生產資料以降低成本。
(三)發展能力不足制約聯合體組織創新深入推進
現有聯合體普遍缺少人才,導致其發展能力不足。長遠來看,聯合體若想順利實現可持續的轉型升級,需要培養產戶的發展和參與能力,只有兼顧能力培養與組織創新,內向的組織創新,才能為開放式創新的組織進行優化。
(四)“排斥” 普通農戶縮小了組織創新受益范圍
合資企業成立初期,具有“精英俘虜”和“排斥”普通農民的典型特征。但是,在未來的很長一段時間,我國農村將成為少數家庭農場、大量小規模兼業農民共存的格局。如果農業創新“拒絕”普通農民,則與推進農村產業發展融合精神相違背,更加縮小了組織創新受益范圍。
三、存在問題
(一)聯合經營潛在收益是聯合體產生的根本誘因
農業龍頭企業具有較強的資源整合能力、創新引領能力、市場開拓能力和抗風險能力,其比較優勢集中在農業產業鏈的前后環節。但農戶相對弱勢,資本、技術、風險等制約因素很難突破,因此,聯合體需要構建更為高效的農業產業鏈,讓各方主體承擔較為優勢的產業環節,共創互利互惠、合作共贏的局面。
(二)政府部門外部推動是聯合體產生的直觀觸發因素
創新動力來源于企業家職能或動機的實現。企業家發現了盈利機會后重新組合生產要素,以其自發建立的經營組織促進產業組織創新。而對聯合體的產生來說,雖然潛在收益和新型經營主體兩個客觀因素已經具備,但聯合體的成立仍需要政府部門外部推動,這就大大降低了經營主體的主觀能動性,不利于其日后的可持續性發展。
四、轉型之路
(一)制定聯合體標準,開展示范聯合體創建
選擇標準和指標制定的分類體系,建立完善的管理體系,讓不同類型的產業以產業聯接、要素流動、利益共贏為內在推動力,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共贏。并對示范聯合體重點支持,實行動態管理,形成優勝劣汰的農業產業市場。
(二)扶持示范聯合體,重點扶持聯合體內部的經營主體
整合涉農的相關項目資金,著力解決制約聯合體發展的瓶頸制約。通過增強龍頭企業的帶動能力,提升農業合作社的服務能力等方面,建立強大的基礎支撐。重點是基礎設施建設、信用擔保、融資風險補償、農業保險、政策補貼等。
(三)搭建聯合體發展平臺,優化聯合體發展外部環境
搭建人才支持平臺,安排專業技術人員與聯合體對口聯系,并結對幫扶開展合作共建;搭建主體培訓平臺,整合各類教育培訓資源,為聯合體開展經營管理、農業技術應用等;建立一個信息服務平臺,使聯合體區域能夠覆蓋建立一個信息資源收集、分類和規則分發系統,對生產經營進行精細化管理。
(四)響應國家政策號召,建立新型農業經營組織聯盟
2017年,我國多部門聯合印發了《關于促進農業產業化聯合體發展的指導意見》,指導意見中提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以分工協作為前提,以規模經營為依托,以利益聯結為紐帶的一體化農業經營組織聯盟。聯合體成員之間通過內部協調,通過有效規范生產和經營流程,降低生產成本,提升生產效率和品牌效益。
五、總結
(一)理論意義
本研究是針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融合發展的組織形式創新研究,運用跨學科綜合分析法和系統分析法,定量、定性研究相結合,從理論上闡述了聯合體內各主體間要素流動、產業鏈接、利益共贏的內生機理,并分析聯合體運營效益基礎和形成機制,明確其評價方法,更加具體地解讀產業化聯合體的內涵,同時運用實證研究,對產業化聯合體的運營效益提出發展聯合體的建議措施。本研究將進一步豐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研究內容,為建立健全現代農業組織體系提供了理論支撐。
(二)現實意義
現代農業產業化聯合體作為一種創新的生產經營組織形式,使農業生產的各個環節有效銜接起來,達到資金、土地、技術和人力資源等要素的組合優化,促進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的提高。這是一個有益的探索階段,能引領新的農業管理體系更加集約、專業,使組織和社會的建設有機結合,有利于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的融合發展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培育壯大,以此確保農產品有效供給,并提高農產品的質量安全水平,保證農業的持續増效和農民收入的持續增長,促進農業社會化服務,這必將帶來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基金項目:本論文受2019年紹興市大學生科技創新項目基金資助。
作者介紹:王瑜晨(1999-),女,漢族,本科,女,浙江杭州人;姜巧云(1999-),女,漢族,本科,女,浙江杭州人;朱超(1984-),男,漢族,碩士,男,江蘇鎮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