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randashev Mykyta(徐克)
【摘要】2014年的烏克蘭危機,特別是俄羅斯對克里米亞的 “吞并” ,是一個晴天霹靂。事實上,正在進行的爭論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復雜性展開,很有可能挑戰我們對州際領土沖突的理解。因為這場爭端的最新一章無非是針對俄羅斯提出投資索賠,指控俄羅斯違反了在克里米亞的投資。截至本文撰寫之時,索賠金額為8項,由烏克蘭投資者根據《俄烏雙邊投資條約》(BIT)向俄羅斯提出。一方面,烏克蘭投資者試圖就其在克里米亞的投資被指控違約向俄羅斯提出索賠,毫無疑問,他們需要證明俄羅斯-烏克蘭雙邊投資條約適用于該領土。另一方面,投資者-國家法庭可能的調查結果存在普遍的不確定性。為使此事更加復雜,俄羅斯決定不參加對她提起的訴訟,同時烏克蘭國有企業提出了兩項未決索賠。毫無疑問,俄羅斯投資條約在克里米亞的適用帶來了重大問題。
【關鍵詞】烏克蘭? 俄羅斯? 克里米亞? 投資索賠? 雙邊投資條約? 投資爭端
在過去五年中,針對其在克里米亞自治共和國和塞瓦斯托波爾市(“克里米亞”)的行動后果,已就俄羅斯提出了多項投資仲裁訴訟。根據“俄羅斯聯邦政府和烏克蘭內閣1998年11月27日關于鼓勵和相互保護投資協定”(“俄羅斯 - 烏克蘭BIT”)之間的協定,所有案件均根據“貿易法委員會1976年仲裁規則” “BIT”),為一方投資者在另一方境內投資提供保護。一方面,烏克蘭實體必須證明俄羅斯 - 烏克蘭雙邊投資條約適用于克里米亞領土,否則法庭不會有權審理此案。 另一方面,烏克蘭投資者提出的某些意見和/或法庭做出的決定可能會破壞烏克蘭在俄羅斯與克里米亞半島的領土爭端問題上的立場。研究的時候為了了解烏克蘭與俄羅斯BIT條約,選出了幾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是:俄羅斯是否成功地簽署了烏克蘭關于克里米亞領土的條約?這個問題的答案是否定的,結論是國家繼承規則不能保障克里米亞的投資者權利,因為克里米亞的占領不會導致主權的轉移。沒有對領土的合法所有權,國家繼承規則不適用。由于俄羅斯沒有對克里米亞的合法所有權,其對克里米亞領土的事實控制構成了占領,因此適用《占領法》(Law Of Occupation)。根據《占領法》,俄羅斯對被推翻的政府和被占領領土的人口負有義務。國際投資法與國際勞工組織之間的相互作用決定了BIT的生存和投資者的權利。
第二個問題就是——俄羅斯在接管之前對外國投資者有什么樣的責任嗎?雖然《占領法》沒有提及外國投資者,但他們可能符合保護人的定義。《占領法》規定了乘員保護財產的義務,并在一定程度上涵蓋了他們應該享有保護的財產的定義。按照《占領法》,財產的定義是廣泛的,包括動產和不動產以及有形資產和無形資產。“產權”這個術語甚至延伸到行使“合法特權”,這實際上可以包括許多外國投資者控制的不同資產或活動。然而,這種保護受到一種“必要的考驗”,從軍事角度來說,如果必要的話,對乘員的保護可能是有限的。此外,獲得的權利的概念在占領期間已經被接受,當被忽視的時候,占有者有義務補償這些權利。而且,歐洲人權法院 (ECHR)適用于域外,因此俄羅斯有義務遵守對ECHR所包含的財產的保護,也適用于克里米亞領土。所以俄羅斯有責任保護外國投資者的財產,在其投資范圍內,應遵守《占領法》和《歐洲人權公約》規定的財產定義。在某些情況下,獲得性權利的概念也可以支持投資者權利的生存。根據國際習慣法,外國投資者的最低標準待遇原則可以被視為烏克蘭在接管之前持有的國際義務。《占領法》并沒有提供關于乘客如何與被推翻的政府所承擔的義務有關的任何明確的指導。關于程序性權利,《占領法》拒絕個人對占有人的選擇權。因此,一般來說,外國投資者和被占領領土上的所有其他人一樣,沒有任何程序權利。然而,可以將程序性權利作為一項條款來論證,即在克里米亞的情況下獲得的權利。如已得出結論,占領者在占領之前沒有成功重申BITs。于是,BIT的生存取決于乘員是否遵守BIT。此外,由于BIT是雙邊的,BIT的生存取決于另一締約國是否愿意默許該BIT的適用性。
最后的問題——俄羅斯有什么樣的責任,作為阿德事實上的統治者在克里米亞遵守位,由烏克蘭簽署?首先,不應解釋俄羅斯在其行使對克里米亞行使權力方面的義務和其在國際法中對其他國家的義務都是忽視的。作為《占領法》的原則,俄羅斯應被視為被驅逐政府利益的受托人,因此俄羅斯不應忽視烏克蘭簽署的BIT,因為它們可以被推翻政府的利益。此外,根據與最低標準相一致的推理,我建議俄羅斯應遵守烏克蘭位,就克里米亞領土而言,在不妨礙其安全的范圍內,以及在不提供障礙的范圍內。適用于《占領法》。由于克里米亞目前沒有受到敵對勢力的影響,俄羅斯應該在遵守烏克蘭BIT的標準,同時,不危及“安全”和《占領法》。不承認原則賦予締約國一項義務,除非它對被占領領土的人口產生負面影響,否則不得默許該項適用。再者,當拒絕應用程序損害其國民時,BIT的另一收縮狀態可以默許BIT的適用性。此外,國家的實踐表明,鉆頭是正式生效的占領期間,這也是符合效果的文章。即使前面提到的是,投資者權利和BIT可能在克里米亞的情況下得以生存,但這一切都取決于俄羅斯是否接受其作為占領者的角色及其根據《占領法》的責任。根據《占領法》,理論上投資者的權利和BIT可以在克里米亞的情況下得到保障。但是,在實踐中,投資者被困在惡作劇中。
參考文獻:
[1]Dolzer & Schreuer, UNCTAD, World investment Report: Overview, 2005 Principles of International Investment Law, 2008, 14.
[2]UNCTAD, World investment Report: Investing in the SDGs: An Action Plan, 2014.
[3]Graham & Trotman,? Bilateral investment treaties,? (1988),28.
作者簡介:Karandashev Mykyta (徐克) (1994-) ,男,烏克蘭人,上海大學法學院2017年級國際法專業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國際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