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注冊商標三年不使用撤銷是商標法上的一項重要制度,其理論依據是,由商標的識別功能所決定,只有在商業活動中真實使用的商標才是法律所要保護的商標。長期不使用的注冊商標已經失效,法律不應再提供保護。該制度體現了商標保護的理念,符合商標法的立法目的。
【關鍵詞】撤三制度 商標使用 商標保護
國際商品分類表將商品劃分為45個大類,實行一標一類的原則,為了保護自身品牌,很多企業會對核心商標進行全類別注冊,有的還會注冊多個防御商標,以形成完整的商標保護體系。從權利的性質上來看,商標權可視為一種壟斷性權利,權利人可以在相當程度上禁止他人使用其注冊標識。但除了企業主營業務外,其它大多數類別的商標一般都閑置不用,這就造成了有限的商標資源閑置、浪費的情況。因此設立該制度的目的在于激活商標資源,清理閑置商標,防止商標囤積,導致公眾利益受損。
一、我國撤三制度法律規定
我國“撤三”的法律規定最早出現在1982年商標法第三十條:“注冊商標連續三年停止使用的,由商標局責令限期改正或者撤銷其注冊商標。”2014《商標法》第四十九條第二款規定:注冊商標成為其核定使用的商品的通用名稱或者沒有正當理由連續三年不使用的,任何單位或者個人可以向商標局申請撤銷該注冊商標。《商標法實施條例》第六十六條規定:有商標法第四十九條規定的注冊商標無正當理由連續3年不使用情形的,任何單位或者個人可以向商標局申請撤銷該注冊商標,提交申請時應當說明有關情況。商標局受理后應當通知商標注冊人,限其自收到通知之日起2個月內提交該商標在撤銷申請提出前使用的證據材料或者說明不使用的正當理由;期滿未提供使用的證據材料或者證據材料無效并沒有正當理由的,由商標局撤銷其注冊商標。我國《商標法》第四十八條規定:本法所稱商標的使用,是指將商標用于商品、商品包裝或者容器以及商品交易文書上,或者將商標用于廣告宣傳、展覽以及其他商業活動中,用于識別商品來源的行為。此外,《商標法實施條例》第三條規定:“商標法和本條例所稱商標的使用,包括將商標用于商品、商品包裝或者容器以及商品交易文書上,或者將商標用于廣告宣傳、展覽以及其他商業活動中。”從上述法律規定可以看出:我國法律規定的使用主要是列舉了常見的商標使用形式。
二、我國撤三現狀分析
我國目前撤三申請量逐年增加。從申請動機分析,在后注冊申請人更多將撤三制度當做清除商標注冊障礙的手段。主要原因包括:1.注冊申請量飛速增長,商標資源有限,注冊成功的難度加大。2.惡意搶注現象增多,被搶注人通過撤三、無效宣告等手段提出撤銷申請。目前還存在異化的撤三的啟動情形,包括:1.未經調查的投機心理、惡意;2.多次提起撤三申請,以實現惡意打擊競爭對手、搶奪商標權的目的。
三、易被撤銷的商標
以下幾種對象,撤銷的成功率較高:①防御性商標。很多企業在注冊商標時,尤其是針對自身使用的核心商標,為了防止被別人“搭便車”或者因別人在其他類別上使用而影響核心商標,其經常會在不同的商品或服務類別上注冊與核心商標相同或近似的商標,這部分商標可以稱之為防御性商標。防御性商標通常數量巨大,企業很難做到每件商標都能在任意連續三年之內的公開真實合法的使用,特別是注冊在主營業務之外的商標,其真實合法使用的證據更難收集和保存。因此防御性商標被撤銷的概率較大。②被搶注的商標。由于歷史原因和經濟利益的驅使,國內目前尚有不少不良公司、皮包公司搶注知名品牌商標,但本身并不投入商業使用,而是待價而沽,等待對方商談購買轉讓,從中謀利。這類商標由于權利人并無實際的生產經營能力,也就難以提供相應的使用證據,其被撤銷的概率較大。③權利人相對弱小的商標。由于商標的注冊門檻較低,目前有大量的商標權利人為自然人,由于營業條件限制、權利保護意識不強、使用證據不注意收集、風險承受能力弱等原因,其使用可能性相對稍低或者使用的范圍、時間、強度較小,其在答復撤三程序時,也容易因期限問題、地址變動、財務承受力弱等難以積極參與案件程序而導致商標被撤銷。
四、完善建議
針對我國撤三現狀,我分別從商標代理機構與企業兩個角度提出建議。首先建議商標代理機構:1.指導申請人:引導、鼓勵申請人提供撤銷事實、理由和說明材料,減少惡意申請、盲目申請的現象發生。鼓勵正當競爭,避免浪費國家行政和司法資源;2.指導注冊人:保存商標使用證據,按照行政和司法機關要求提交使用證據。同時建議企業:企業應增強商標管理意識,重視商標使用,預防“被撤三”風險。一是要做好商標使用證據的留存,日常經營中備份各種使用證據,進行分類收集整理。二是在商標局注冊的地址如果無法查收信件,請及時按要求辦理地址變更申請,以保證收到商標局和商評委發出的各種文書,及時維護自己的權利。
參考文獻:
[1]張玉敏.優化程序是提高商標確權效率的根本出路[J].政治與法律,2010,(1).
[2]黃暉.商標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
[3]王遷.知識產權法教程[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
[4]王蓮峰.商標法學[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
[5]杜穎譯.美國商標法[M],北京:知識產權出版社,2013.
作者簡介:吳妍合(1994-),女,浙江溫州人,上海大學法學院2017級法律(非法學)專業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知識產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