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凡華 韓滿朝 金洋 余洲者
摘 ?要:本文研究CorssFit訓練體系在軍事訓練中的可行性問題,試圖為軍事訓練中廣泛開展這一訓練體系做依據。本文主要采用文獻綜述與訪談的方法進行研究,通過在中國知網、萬方數據庫、維普網等數據網站,通過關鍵詞CrossFit、軍事訓練、軍事運動損傷進行檢索,整理查閱相關文獻,并得出CrossFit的特點、訓練原則和優越性及軍事訓練的特點,存在問題等,同時與傳統的軍事體育訓練進行對比,通過研究可以發現這一訓練體系相對傳統的訓練方式不會顯著的增加運動損傷并且對提高運動能力有顯著的效果。
關鍵詞:CrossFit ?軍事訓練 ?軍事運動損傷
中圖分類號:G808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2813(2020)02(a)-0022-02
Abstract:This paper studies the feasibility of the CorssFit training system in military training, and attempts to make a basis for the extensive development of this training system in military training. This paper mainly uses the literature review and interview methods to conduct research. Through the data sites such as China Knowledge Network, Wanfang Database, and Weipu.com, through keyword CrossFit, military training, military sports damage retrieval, collating and consulting related documents, and draw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rossFit, training principles and superiority, as well 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ilitary training, problems, etc., and compared with traditional military sports training, through research can be found that this training system does not significantly increase sports injuries compared to traditional training methods. And it has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improving athletic ability.
Key Words:CrossFit; Military training; Military sports injuries
CrossFit訓練體系是一種新型的運動方式,在許多發達國家非常流行。它訓練內容多樣,對訓練環境與器材的要求低同時對訓練人群的年齡限制低,許多國家的警察、軍事部隊、各項專業運動員已經將CrossFit納入自己的訓練計劃。這一訓練方式能綜合提高受訓者的身體素質,通過高強度、短間歇的訓練方式,以復合性動作、功能性動作為訓練動作,采用間歇訓練、交叉訓練、循環訓練、持續訓練等訓練方法,兼顧身體素質和身體機能的鍛煉[1]。最終目的是使身體能夠承受任何突發情況的需要,既能應付突變情況,也能應付不可知的狀況。然而這種訓練體系的安全性卻遭到了質疑,驗證這一體系的安全性,并將這一訓練體系加入到軍事院校訓練中,必然能夠有效地提高受訓學員的整體素質。本文通過對關鍵詞進行檢索,分析前人對CrossFit體系,軍事訓練以及軍事運動損傷的相關研究來分析這一訓練體系在軍事院校日常訓練的可行性。
1 ?軍事院校訓練需求
軍隊院校肩負著培養優秀軍事人才的重任,其中軍事訓練是提高軍校學員身體素質的主要手段,為了更好的提高軍事人才身體素質,2018年全軍新《軍事體育訓練大綱》正式實施,新大綱依據不同類型人員的需求制定了針對性極強的身體素質考核要求,促使訓練更貼近實戰更具有針對性,并且隨著年度訓練考核任務逐漸加重[2],同時一切以能打仗打勝仗為根本標準,使得軍事院校學員提升體能成為迫切需要解決的任務。現代化戰爭的發展,對戰士體能的要求也越發的嚴格,隨著現代武器裝備及軍隊生活保障設施的自動化程度越來越高,對軍事人員體能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力量、耐力、靈敏、速度、反應等身體素質無一不是面對現代化戰爭取勝與生存的關鍵,軍人只有保持經常的身體訓練負荷,保持旺盛的戰斗力,才適應現代高科技戰爭的挑戰,同時軍事院校學員繁重的課業負擔給減少了軍事體能訓練的時長,如何在有限的訓練時間內使,通過什么樣的訓練方式使學員在保證健康的情況下增進全面的身體素質,成為軍事院校軍事體育教員亟待解決的問題。
2 ?軍事院校學員訓練存在的問題
隨著訓練任務的增加,訓練量也出現了顯著性的增長,而現在軍事訓練過程中還是更依賴于單一的訓練方法,部分地區仍遵從“三大一從”的訓練方針,同時側重應試性的鍛煉內容,使得身體素質發展不全面,導致運動傷病的不斷出現,其中新學員出現傷病的情況最為顯著,他們沒有一定的訓練基礎,訓練任務的布置過程中又沒有較強的針對性,學員中不乏一些肥胖、陳舊傷、毫無從事體育訓練基礎的學員,然而卻布置了相同的訓練內容與訓練量,這樣的訓練布置必然會導致運動損傷的產生。訓練的內容又以長距離跑為主,學員沒有接受過系統的運動訓練,肌肉乏力跑步姿勢不正確,很容易產生傷病。調查表明在陸軍受訓人員中,最常見的傷害是腰痛、肌腱炎、扭傷、拉傷和應力性骨折,同時膝蓋損傷的情況也十分的顯著。長距離跑一直是軍隊的核心訓練和評估方法,雖然長距離跑可以促進有氧耐力,但過分強調有氧訓練(長跑)卻又很少關注力量訓練這也是傷病產生的原因之一[3]。比較單一的訓練內容,較差的針對性,以耐力跑為主的訓練方式,忽視學員全身協調與力量能力的培養方式已經很難滿足現代訓練任務的需求了。
3 ?CrossFit訓練體系的分析
CrossFit動作簡單、變化無窮,具有多變化、實用性、高強度的特點[4],它不僅是耐力訓練,更是力量訓練、心肺訓練訓,包含了不同類型新陳代謝訓練方式,是以磷酸原系統和乳酸能系統供能為主的運動形式。同時在訓練中它對器材、場地和設備的要求較低不一定要求很多的器材設備數量和場地面積,同時又能全面提高受訓者的力量、耐力、速度、靈敏、柔韌性,從而達到一種使我們的身體能夠承受任何突發情況,同時既能應付突變情況也能應付不可知的狀況的一種狀態的目的。它的訓練機理由新陳代謝調節運動、體操、舉重與拋擲、其他項目的運動4部分組成[4],注重身體控制和柔韌、力量速度等能力的鍛煉,crossFit訓練體系更接近于自然的健身,激發人體的原始機能,動作上強調具有實用功能性的各種推、拉、提、舉、蹲、旋轉等典型動作,它容易學習并且對不同訓練基礎的學員包容性更強,可以不同的練習方式與練習強度使得訓練更具有針對性。同時有研究發現在14名參加美國陸軍司令部和總參謀部學校的官員進行的試驗研究中。參與者接受了為期8周的CrossFit培訓,證明了參與者各項身體素質得到了顯著改善,并且在為期8周的訓練期內沒有受傷[5]。
4 ?研究結果
常規軍事體育訓練更注重學生的有氧耐力,長距離跑在平時的體育訓練中占有相當大的比重,無論是陸軍、海軍、空軍,這一現象都普遍存在著,然而有研究指出跑步是運動損傷發生率最高的原因之一,特別是對于新手跑步者來說,平均每周11mi的下肢受傷率比每周5mi的受傷率高27%[6]。同時大量文獻表明,高訓練量,特別是長距離跑,是訓練傷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7]。
CrossFit訓練體系動作簡單,變化無窮,具有多變化、實用性、高強度的特點,更能激發學員的參訓熱情,同時它對場地與器材的低要求,更容易讓學員在私下組織練習,他不是單一的耐力、力量、速度或者是柔韌的訓練,而是指身體的全面的發展,它能夠全面提高學員的各項身體素質,這種身體的全面發展使我們的身體能夠滿足任何突發情況的需要,既能應付突變情況,也能應付不可知的狀況,符合現代戰爭對軍事人員的身體素質需求。
5 ?結語
CrossFit訓練體系能提高學員的全面身體素質,符合訓練服務作戰的要求,并且相較于傳統的軍事體育訓練方法它能減少運動損傷的發生,這一訓練體系在部隊實施具有可行性。
參考文獻
[1] 韓天舒.CrossFit概述[J].科教導刊,2014(5):50,81.
[2] 喬嶺梅,張蕾,劉健,等.三類人員體能訓練傷發生原因及對策[J].解放軍預防醫學雜志,2018,36(11):133.
[3] 趙雨旗.crossFit訓練對男性大學生體質影響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8.
[4] Jones BH,Knapik JJ.Physical training and exercise-related injuries. Surveillance, research and injury prevention in military populations[J]. Sports Medicine. 1999,27(2):111-125.
[5] Kaufman KR, Brodine S, Shaffer R. Military training-related injuries: surveillance, research, and prevention. American Journal of Preventive Medicine[J].2000,18(3 Suppl):54-63.
[6] 張戈.高強度間歇訓練:運動量和鍛煉效果研究進展[J].中國運動醫學雜志,2016,35(2):184-188,183.
[7] 徐睿鴻.crossFit訓練模式進行體適能訓練的初探[J].現代婦女,2014(11):3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