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天鶴
摘 ?要:中國武術博大精深,是中華民族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改革開放后,國際化大門隨之打開,使得國內外交流日益頻繁,中國武術也逐漸走出國門取得了相當矚目的成就。然而,由于中外文化的差異,武術在對外交流傳播中也暴露出許多問題。因此思考如何走出這種文化困境,讓武術在國際化過程中得以良好的繼承與發展顯得尤其迫切。
關鍵詞:武術 ?國際傳播 ?困境 ?理念轉換
中圖分類號:G80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2813(2020)02(a)-0205-02
中國武術蘊含了深厚的文化底蘊,是傳統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凝結了中國人民的智慧與信仰。眾所周知,中國武術種類繁多,包括各種拳法、腿法等,都在書寫著無數英雄兒女的俠肝義膽,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當前,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各個國家之間的合作和競爭愈加頻繁,文化全球化也逐漸跟上腳步,實現了各國間文化的交流與碰撞,像孔子書院在國外已經屢見不鮮,越來越多的外國朋友開始學習中國漢字或中國武術。由此看來,武術的國際化傳播是大勢所趨,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要求,需要國家和政府的大力支持,同時針對傳播過程中遭遇的困境如文化差異等,要盡快轉變新思路,規避風險,為武術打上中華民族的烙印。在機遇與挑戰共存的今天,讓武術獲得更好的傳承與發展。
1 ?文化困境
1.1 武術現有的國際傳播途徑
1.1.1 國家與政府扶持
武術除了讓修習者強身健體、養性修身外,也是具有中國民族特色的體育競技項目。據相關研究報道,我國政府大力支持將武術引向國際,從而促進中西方文化交流,豐富世界文化的大花園。同時將武術作為連接各國人民的紐帶增進友誼,擴大中國武術的國際影響力。2008年北京奧運會對我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會上的武術表演氣勢恢宏,將民族氣概傳達給各國人民,刷新了他們對中國的傳統認知,也利于樹立國家在國際上的形象。
1.1.2 借助影視傳媒
為滿足人們的精神需求,電影慢慢走進了人們的生活。功夫巨星李小龍在出演各種武打電影后,在國際上引起了熱烈反響,他也一度成為中國武術的典型代表,受到了眾多人的喜愛和追捧。各類武術表演,如舞龍、舞獅,少林武功等也因為影視傳媒的興起使得更多人認識了武術,也認識了發展中的中國。
1.2 武術國際化傳播中暴露的文化困境
中國武術在對外的傳播過程中,逐漸暴露諸多弊病。除了西方人對武術不認同之外,最關鍵的問題是自我認同動搖,導致武術的國際化傳播陷入困境。下面做具體分析。
1.2.1 中國武術的自我認同動搖
當前中國文化與傳統文化的銜接并非完整而有效,而國門開放后,又有大量外來的先進文化流入中國,因此我們開始思考傳統文化的存在價值,思索其是否順應當前發展,是否有改變的必要性。
中國武術承載了深厚的文化內涵,接受了來自各個國家的文化沖擊,逐漸開始動搖保持其特色的想法。西方體育文化重在競技,追求比賽的結果。中國武術卻弱化了其競技特征,更注意武術本身的內涵,但在實際的文化交融中,為了適應國際賽事更高、更強、更遠的要求,中國武術也逐漸學習西方的文化結構,從而導致模糊了本質,失去了自我。除此之外,相關人員的活動也可以加快武術國際化傳播的步伐,但他們往往擁有強大的技術,卻不擅長與各國人民進行語言溝通。如果不繼續加強外語的學習,也會使得西方國家懷疑中國代表的實力,極大地阻礙了武術的傳播發展。
1.2.2 中國武術的認知存在偏差
到現在為止,中國武術在國際上已具有了一定影響力,然而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異,人們的思維方式、價值觀念等存在較大差別。而在中國武術被引入西方后,外國人民慣用自己的思維方式解讀武術,從而引起認知偏差,導致其不愿觀賞武術表演或學習武術,從而使武術在國際傳播的過程中受到阻礙。
造成這種認知偏差主要體現2個方面。首先武術傳自中國,具有鮮明的國家和民族特色,對中國人而言,領悟武術的奧義相對簡單,比如精、氣、神就可以做到無師自通。但對西方國家的人民來說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如果自身對中國了解甚少,解讀武術就非常困難了。另外一個問題就是西方本國文化同樣需要傳承發揚,武術進入西方后很難立刻融入,需要一段時間適應。甚至在與西方文化碰撞、摩擦的同時,原本的結構會被逐漸改造,失去本身的特征,但即使如此也不能保障中國武術被百分百接受。
2 ?理念轉換——發掘武術傳播新路數
為了讓更多人認識武術、認識中國,必須轉變傳統的思想理念,為武術的國際化傳播開辟新道路。
2.1 樹立國家形象
良好的國家形象能凸顯國家和人民的精神面貌,是實現文化國際化傳播的首要條件。當前,中國的國際地位逐漸提高,依然能聽到有損國家形象的負面言論,很大程度上也會阻 ? ? ?礙文化的國際傳播。中國武術代表了中華文化,與西方體育相比,其沒有強硬的動作手段,重視和諧,充分體現了刻在中華人民骨子里的“非攻”思想。借助武術能夠樹立起中國和善、負責的形象,也更利于被世界各國人民喜愛和認同。
2.2 堅定民族態度
文化是屬于世界的,也是各個國家自身的精神體現,影響著各國人民的思維方式。在與西方國家文化的碰撞中,中國武術可能會被同化從而逐漸失去自身特色,因此必須堅定我們的民族態度,明確武術的文化歸屬,讓其始終保持鮮明的民族特色。對中國武術的國際化傳播,要適當拓寬傳播媒介,武術內容除了基本動作、技術要點之外,更要側重傳播其中的文化內涵,積極吸取外來文化的精華,堅守民族底線,適時創新,在保護我們民族武術的同時,讓其始終具有鮮活的生命力。
2.3 提取相關元素
在各國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打造國家品牌、樹立國家形象是明智的選擇。中華文化內容豐富,信息混雜,武術是傳統文化的重要部分,擔負著弘揚文化的責任,在向其他國家傳播中,可以為武術貼上中國的標簽,讓世界人民通過中國認識中國武術,看到武術也能自然的想到中國。
讓武術成為中國武術,可嘗試提取武術中的相關元素。像前文提到的李小龍,現如今可以說是中國武術當之無愧的代言人。后來的成龍、李連杰也通過影視媒體逐漸展示了武術功夫的魅力,具有強烈的中國特征,可以考慮利用這些代表人物擴大武術的影響力,讓其有為中國武術的國際化傳播添磚加瓦。與此同時,可以從大事件中提取有利材料,為武術貼上中國的標簽。比如盛況空前的北京奧運會,在開幕式表演了追求和諧、自然的太極拳,一時驚艷了世界。因此,對武術走向國際化的策略,可以通過提取相關元素,強化中國武術的形象,為武術的國際化傳播開辟新局面。
3 ?結語
中國武術作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代表,具有中華民族特有的價值取向,與西方體育文化相差甚遠。在文化沖突矛盾日益顯現的今天,保障中華文化的鮮活性和獨特性尤為重要。中華武術的國際化傳播是一條坎坷的道路,面對途中的機遇與挑戰,需要循序漸進的進行,讓武術始終保持自身特色,在與其他文化交流碰撞的同時,自身不符合時代發展的部分必須摒棄,積極汲取優秀文化的精華,完成進化過程,從而讓世界人民深入的認識中國武術、認識屹立不倒的中國。
參考文獻
[1] 王靜,宋薇.中國武術文化認同的跨文化傳播策略研究[J].中國學校體育(高等教育),2014,1(8):10-15.
[2] 蔡月飛.中國武術國際傳播的文化困境與理念轉換[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14,40(11):34-38.
[3] 于文謙,戴紅磊.中國武術對外推廣的戰略思考[J]. 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16,28(1):77-80+89.
[4] 劉轉青,練碧貞,劉積德.武術國際傳播的困境及對策[J].體育文化導刊,2018(9):118-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