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新平



1 定 義
綠色發展是以效率、和諧、持續為目標的經濟增長和社會發展方式。綠色發展已經成為當今世界的一個重要趨勢,許多國家把發展綠色產業作為推動經濟結構調整的重要舉措,突出綠色的理念和內涵。綠色發展與可持續發展在思想上是一脈相承的,既是對可持續發展的繼承,也是可持續發展中國化的理論創新。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正確處理好生態環境保護與發展的關系,因地制宜選擇好發展產業,切實做到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同步提升,實現百姓富、生態美有機統一。”這是對綠色發展理念最權威、最系統、最深刻的闡釋,也對踐行農業綠色發展理念提出的最明確要求。
2 內 涵
隨著我國農業產業結構多范圍、深層次的調整,綠色發展在農業經濟中占據了重要的地位。果業發展也以綠色發展理念為引領,在傳統果業經濟效益低下、供需結構失調、環境污染嚴重等現狀上創新一種適合我國果業發展的模式,即在果業生態環境容量不足和資源承載力下降的條件下,將生態化建設作為實現果業可持續發展的一種新型發展模式,以盡快融入區域化布局、生態化選址、規模化種植、簡約化管理、品牌化銷售、產業化經營這一世界果業發展的趨勢之中。果業綠色發展具體來說應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要將果業生態資源作為實現社會、經濟效益的基礎;二是要把實現經濟、社會和環境的可持續發展作為果業綠色發展的目標;三是要應用綠色生產技術、創新綠色生產方式,把果樹栽培管理過程、結果和外延鏈的“綠色化”、“生態化”作為果業綠色發展的主要內容和途徑。果業綠色發展理念以人與自然和諧為價值取向,推進肥料、農藥、農膜等投入品使用的精準化、減量化、循環化和綠色化,加強果園面源污染防治,實現果業生產的清潔化和生態化。
3 意 義
中國共產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強調要堅持把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著力點,加大生態和環境保護力度,提高生態文明水平,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果業綠色發展有以下幾方面的意義:一是可破解我國果業發展中的生態環境約束。工業廢水、廢氣和固體廢棄物排放量保持較高的增長、農藥化肥的過量使用給生態環境造成很大壓力,這些問題都需要借助綠色發展的新模式予以解決。二是可加快果業發展方式和優化產業結構。如果品價格波動加大、結構性矛盾突出、栽培模式落后、低效園比重較大、機械化水平低、果園防災減災能力弱、創新能力不夠強、新品種創新沒有重大突破、現代栽培模式不夠完善等問題需要在綠色發展中予以解決。三是可提高我國果品在國際上的競爭力。按照綠色果品生產的理念,綜合采用高新技術,提高果品的外在和內在質量。尤其是以出口為目標的生產果園,最好采用歐美等國家通用的“有機食品”生產規程進行定向栽培,做到有的放矢,這樣才能提高我國果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
4 途 徑
4.1 果園建立生態化
生態化果園(圖1)是在生態學和系統學原理指導下,通過植物、動物和微生物種群結構的科學配置,以及園區光、熱、水、土、養分和大氣資源等的合理利用而建立的一種以果樹產業為主導,生態自然、環境優美、能量流動、資環通暢、經濟高效,能夠可持續發展的果園生產體系。生態化果園地點的選擇至關重要,樹種或品種一定是在優生區(最適宜區、適宜區)內,要求地域條件、大氣質量、土壤質量和農業灌溉水質必須符合相關的質量標準。要選擇生態條件良好、遠離污染源,并具有可持續生產能力的農業生產區域,同時地勢要求平坦、土壤肥沃、排灌方便、交通 便利。
4.2 苗木質量標準化
采用先進的生物組織培養技術,利用根尖、腋芽等組織細胞,培育脫毒蘋果矮化自根砧苗木,實現優質砧木的快繁和苗木的脫毒;嚴格果樹苗木生產和流通過程中的檢驗和檢疫技術規程,有效控制病毒病和檢疫性病蟲害的傳播。果樹苗木出圃前,大力促進枝條成花,完成幼苗營養生長向生殖生長的轉化,促進營養生長與生殖生長之間的平衡,培養成帶有相當數量花芽分枝的大苗。這樣的優質苗木根系大,栽后易成活;栽后園貌整齊一致;開花、結果早,易豐產,能盡早獲得經濟效益(圖2)。
4.3 田間管理精簡化
田間管理抓好新技術、新模式的推廣應用。利用矮化砧木和短枝型品種,縮小果樹樹冠體積,增加光合利用率,從根本上減少整形修剪和調勢促花的用工。采用寬行距窄株距的墻式結構,方便機械化作業和管理。推廣壁蜂輔助授粉技術,節省人工成本、提高授粉效率。放棄用工量大的清耕制,簡化土壤管理措施,實行水肥一體化技術(圖3),以簡化方式提高土壤肥力,減少土壤翻耕和除草用工量。果園常用生草覆草、養雞鵝鴨及園藝地布除草等方法,降低土壤管理成本。實行無袋栽培,減少用工量、降低生產成本。通過各種措施,使不套袋的果實在農藥殘留、果面光潔、果實著色及內在品質等方面達到套袋果實的品質水平。進行無袋化提質栽培,應在生物防治與物理防治相結合、果園生草與覆草相結合、多措施增加果園土壤有機質的基礎上,再采取一些輔助措施得以實現。
4.4 病蟲防治無害化
果業生產的綠色可持續發展,大力普及和推廣病蟲防治的無害化成為當務之急。栽培優良和多抗(病蟲)性好,且具持久抗性的新品種。果園實行生草制,為害蟲天敵種群的繁衍提供良好的生態環境。建立一整套檢測和防控技術體系,準確檢測和預報病蟲害的發生動態,把握最佳防治時期。推廣性誘劑、粘蟲板(圖4)和殺蟲燈防治技術,用簡捷經濟的物理手段達到理想的防治效果。提倡用生物制劑和植物源、礦物源等環保型農藥,合理使用低毒、低殘留化學農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