邴杰 譚延肖 鄭現和 石瑩



山東德州地處黃河沖積平原,果樹栽培歷史悠久,是我國金絲小棗的發源地之一 ,也是北方落葉果樹梨、桃、杏、蘋果、核桃等的傳統集中種植區,另外德州地方特色果樹資源也十分豐富, 例如沙果、果桑等的種植面積占全省的1/2 左右。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豐富的農業資源等為德州果品產業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同時我們也意識到,傳統的栽培品種、落后的栽植模式、生產規模化、標準化程度偏低、科技投入偏低、資金投入不足、品牌意識淡薄、市場流通體系不健全等均已成為當前德州果業發展的主要制約因素。本文旨在分析德州市果品種植現狀,找出問題并提出對策,發揮德州農業大市的地域優勢,促進果品種植業的發展。
1 德州市的氣候條件適宜果品種植
德州是顯著的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冷熱干濕界限明顯。光照資源豐富,日照時數長,光照強度大。有明顯的“春季雨少多干旱,秋季雨少多晴天,夏季雨多常有澇,冬季少雪多干燥”的天氣特點。氣候條件適宜蘋果、梨、桃、杏、紅棗、葡萄等北方果品種植。
2 德州市果品種植現狀調查及分析
2018年的統計數據顯示:果用瓜類總產量34.01萬噸,水果產量37.13萬噸。其中,紅棗、蘋果、梨所占比重較大,水果中產量最大的是紅棗。從近幾年的統計數據可以得出果用瓜類、水果的產量呈逐年下降趨勢,2017年瓜類總產量36.39萬噸,水果產量38.96萬噸,而在2016年總產量37.51萬噸,水果產量41.07萬噸。樂陵縣的紅棗和蘋果產量在德州地區各縣市中為最高,德城區的梨、寧津縣的葡萄產量最高。
3 德州市果品產業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
通過調查和數據分析,德州果品產業發展中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一是農村勞動力轉移。近幾年勞動力價格提高,許多農民把土地轉讓出去,進城打工,直接導致務農人員減少,果品的種植也相應的減少。二是果園老化、品種落后。一些幾年、十幾年的果園,果品的品種老化、劣質低產,畝產比新品種要少很多。還有一些果園果品品質不高,果農增產不增收,降低了果農的種植積極性。三是管理水平低。部分果園管理粗放,存在大小年結果的問題。缺乏專業的生產技術,病蟲害防治不及時,導致果品的減產、品質差。
4 德州市果品產業發展建議及對策
為改變目前的生產狀況,可以在以下幾方面采取相關措施:
4.1 突出優勢,科學發展
優化果品產業結構和品種結構,著力發展地方優勢樹種,積極培育和篩選適宜本地區的優質品種。樂陵小棗(圖1)、武城西瓜、夏津小雜果是遠近聞名的德州優勢果品,德州果業的發展離不開這些優勢果品的帶動。在積極發展傳統優勢果品的同時也要積極引進推廣風味獨特、營養價值高的名優新特果品,開發生產特色果品,如富硒、高鈣、含SOD等功能性水果。并創立品牌,提升果品品質,著力培育形成地方標志性品牌產品。
4.2 轉變傳統的果樹種植方式
目前,德州的果品種植仍以一家一戶模式為主,種植面積和經營規模較小,老齡低效果園較多,種植技術參差不齊,規模化、標準化、產業化程度較低。因此,在生產模式上可以走適度規模的生產經營道路,著力發展果品生產專業合作社,培育果品生產龍頭企業,加快果品生產由粗放經營向集約經營轉變。
轉變傳統的果樹種植方式另一關鍵在于推廣高效的栽培模式、合理的品種組合和現代化的管理。針對不同樹種和品種,探索合理的栽植密度、科學的花果管理、自動化控水控肥、病蟲害綠色防治等現代栽培配套技術提高果品品質和效益。
機械化是果園現代化的重要標志。要大力提高農機設備的覆蓋率。推廣應用防鳥防霜凍設施、節水灌溉及肥水一體化設施、噴藥機、割草機、旋耕機、采果機(圖2)等農機設備提高生產效率。
苗木標準化繁育是我國園藝產業亟待解決的核心問題,生產中亂繁濫育、以假充真現象較為普遍。積極引導育苗企業培育根系發達、健壯、無毒、無檢疫性病害的帶分枝大苗,實現早結果、早見效、易管理的目的,是助力果品產業提質增效和轉型升級的重要措施。
4.3 健全果品流通體系
進一步完善“公司+基地+農戶”的產業化組織模式,使企業不僅組織生產,而且將分散經營主體組織起來,根據市場需求和本地資源,以企業的品牌、信譽、投資能力和抗風險能力等,建立起比較穩定的產品銷售市場,使生產基地直接對接大中型水果批發市場、水果超市和生鮮電商,打通果品流通領域的各個環節,搭建好農戶與市場連接的橋梁。同時,促進農產品向貯藏、保鮮、精深加工和功能性產品開發等上下游產業延伸,不斷完善果業產業鏈。
4.4 積極發展林下經濟
林下經濟是借助林下土地資源和林蔭空間,選擇適合林下生長的動植物和微生物種類,進行種植、養殖以及休養生息等的一種可持續經濟模式。發展林下經濟既可以改善果園內生態環境,減少雜草生長、肥水流失及病蟲害的發生,促進果樹的生長,又可以增加喜低溫冷涼農作物的產量和效益。這種生產方式已經在一些果園得以應用,如梨園進入豐產期或封行前套種馬鈴薯,櫻桃樹下栽植食用菌等(圖3)。
4.5 促進觀光果業發展
農業生態旅游是利用農業景觀和農村空間吸引游客前來觀賞、游覽、品嘗、休閑、體驗、購物的一種新型農業經營形態,是當前傳統農業正在向現代農業轉變的重要形式,已經越來越成為一種特色的旅游方式。德州農林水資源豐富、區位條件優越、交通便利,發展觀光果業市場潛力很大。可以充分發揮傳統種植果品,如棗、梨、桃、杏、葡萄等的觀光價值和鮮食優勢,打造一批集旅游休閑、科技示范、技術推廣為一體的省級乃至國家級現代農業綜合示范園(圖4)。
發展現代果業是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一環,京津冀協同發展為德州市現代農業發展提供了機遇的同時也是一個嚴峻的挑戰。我們應積極發揮果樹的產業優勢、以建設京津冀優質果品供應基地為目標,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提升果業整體競爭力,助力德州實現由農業大市向農業強市的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