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有紅

資金問題也往往是中小企業發展的瓶頸,較難從銀行等金融機構獲得融資也成為他們面臨的共同問題。雖然1995年《擔保法》出臺后,為企業可以通過專利質押融資拓寬融資渠道。長期以來,商業銀行、擔保公司、保險公司大多不愿為中小企業“雪中送炭”,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知識產權評估難、處置難、變現難長期存在。如何對癥下藥,有效提振中小企業的信心?本文從評估機構專利質押融資評估角度,提出目前專利質押評估中存在的問題和障礙,并針對問題提出解決專利質押融資評估難的解決對策。
一、專利質押春天已經到來
專利質押是指債務人或第三人將依法可轉讓的專利權作為債權的擔保,以督促債務人履行義務,保障債權人實現權利的一種擔保制度。專利質押的擔保作用在于當債務履行期滿,債務人不能履行債務時,債權人有權以依法折價拍賣、變賣專利的價款優先受償。在專利質押關系中,債務人或第三人為出質人,債權人為質權人,用以質押的專利為質押物。專利權質押過程,通過質押登記進行公示,不需要轉移占有權。
發展專利質押融資新模式,對支持中小企業創新有重要意義。當前創新創業蓬勃開展,但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依然存在,制約著中小創新型企業發展的步伐。專利質押金融是各部門聯動出臺新舉措,為破解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難題,創新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無形資產質押從1995年頒布《擔保法》后就有初步嘗試,經過多年的發展,尤其是在2016年8月國家知識產權局發函《關于在廣州市等地區和單位開展專利質押融資及專利保險試點示范工作的通知》(國知發管函字〔2016〕160號)標志專利融資專利保險試點示范啟動。2017年國家知識產權局印發《關于抓緊落實專利質押融資有關工作的通知》,對深入開展知識產權質押融資工作提出明確要求。2017年3月 國家知識產權局發出通知不斷完善專利質押融資風險補償機制,國家知識產權局辦公室發出通知,要求遼寧、山東、廣東、四川四個專利質押融資風險補償基金試點省份引入專利質押融資保證保險,完善專利質押融資風險補償機制。
各個地方政府紛紛行動響應,舉辦知識產權質押融資培訓班(山東)、專利質押融資工作推進會(北京)、很多省市都在努力探索專利權質押融資工作的新模式、新路徑,風險分擔及補償機制就是其中之一。
從政策的支持性和地方政府出臺具體可實施的專利質押方案,可以看出專利質押融資的春天到了。其中山東、廣東、浙江、北京、福建、江蘇、四川等省市質押融資金額及服務的項目數均進入前十名。
表一:全國專利質押融資發展情況
(數據來源:國家知識產權局網站信息)
雖然專利質押金融這幾年已經快速增長,但在專利質押實踐中,仍存在評估難、處置難、變現難問題。目前評估機構在專利質押評估面臨的障礙和困難主要在幾個方面:一是價值類型的選擇,以質押為目的的評估其評估價值是否是市場價值;二是評估過程中評估方法的選擇與應用:三大評估方法,成本法,市場法,收益法在專利質押評估當中是否都適用,在具體的評估業務當中可以應用哪些具體方法?三是評估結論確定問題:不同評估方法得出來的評估結論不同,如何確定最終的評估結論。
二、資產評估面臨的問題
(一)專利權質押的價值類型如何定位
2017年中國資產評估協會發布的《資產評估價值類型指導意見》指出,某些特定評估業務(如:以抵(質)押為目的的評估業務)評估結論的價值類型可能會受到法律、行政法規或者合同的約束,這些評估業務的評估結論應當按照法律、行政法規或者合同的規定選擇評估結論的價值類型;法律、行政法規或者合同沒有規定的,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市場價值或者市場價值以外的價值類型并予以定義。 2017年發布的《專利資產評估指導意見》也指出以質押為目的可以選擇市場價值或市場價值以外的價值類型。可見,對以專利質押為目的的價值類型的選擇不具有唯一性,既可以是市場價值也可以是市場價值以外的價值類型或評估機構根據評估目的、評估委托要求等自行定義的價值類型。如果讓評估師根據評估實際情況選擇,從質押人的角度看可能會以市場價值為準,從質押權人更關注其變現價值。
(二)專利質押評估方法選擇
根據《專利資產評估指導意見》,專利評估適用的評估方法可以是成本法、市場法、收益法三種基本方法及衍生方法。成本法的原理是依據生產費用價值論并按照專利重建或重置的評估思路,通過估算基準日條件下被估專利重置成本和存在的各種貶值因素,并將貶值從重置成本中予以扣除而得到專利價值的評估方法;市場法的原理是通過比較待估專利與近期交易的類似專利的異同,并據此對類似專利的市場交易價格進行調整,從而確定待估專利價值的方法;收益法的原理是依據專利資產的效用價值論,通過評估專利資產自評估基準日起未來的收益,并按適當的折現率折現求和為基準日現值的方法。目前專利質押評估多采用這三種評估主要評估方法。各種方法如何保證評估結果能如實反映專利價值呢?
(三)成本法評估存在的障礙
選用成本法,首先需要相對完整完善的專利成本形成記錄和資料,其次,無形資產成本與價值的弱對應性,使得成本法對專利價值評估難以做到公允化,再次對專利貶值的因素比較復雜如技術進步程度、市場需求變化等不確定性對其功能性和經濟性貶值估算再次增加不確定性。
(四)市場法評估存在的障礙
市場法的使用前提是一要用公開活躍的專利交易市場,且市場上要有被評估專利相似的專利交易,且其交易價格是市場價格或可修正為市場價格,二是對可比的相似專利要求其功能、技術、應用與被評估專利具有可比性,由于我國目前尚沒有專業公開的專利交易市場,可收集的專利交易資料非常少,且專利與專利之間可比性較差,所以專利評估實務中市場法一般不作為專利評估的實操方法。資產應用其具體應用何種方法,應根據專利質押評估目的和價值類型決定評估方法和評估結論的選用。
(五)收益法評估存在的問題
收益法以資產效用價值為依據,評估價值與專利獲利能力有關,從價值依據角度看采用收益法能合理反映資產獲利能力。專利評估實務中,評估師多采用收益法進行評估,但會面臨這樣幾個問題:一是專利是否已經實施對專利評估所依據的預測準確性影響很大。已實施的專利已轉化為現實產品、改專利技術比較成熟、其經濟效果和市場前景比較明確,有一定的歷史數據可供參考,評估難度和風險較小;尚未實施的專利沒有市場檢驗、沒有市場和效益的數據參考,專利資產未來收益的預測非常困難。二是專利超額收益如何估算。專利獲利能力基本是通過有形產品的市場獲利體現。已實施的專利往往表現為使用專利產品銷售價格高于同類產品、或銷量上漲、或成本降低,最后結果都是導致專利產品獲得超額利潤。對尚未實施的專利技術其超額收益如何估算呢?收益法能否解決未實施專利技術的評估,其收益風險如何確定都是亟待解決的問題;三是折現率的估算。折現率是資本的期望收益率,目前評估機構主要采用資本資產定價模型來估算折現率即 折現率=無風險報酬率+(市場平均超額報酬率-無風險利率)*行業風險系數β,其中無風險報酬率評估機構通常選用銀行一年期存款利率或國債利率,而對風險報酬率通常為市場平均風險報酬率乘行業風險系數β,而采用行業平均風險報酬率作為專利風險報酬適合呢?
(六)預設評估結果
專利質押評估中,評估委托人或其他當事人往往預先設定專利質押價值,授意評估機構或以專利復雜性等技術性難度問題干預評估機構的評估結果。使得評估機構和評估師執業偏離獨立、客觀、科學、公正的工作原則,因而增加了評估機構和評估師的執業風險。
三、解決專利質押評估問題的對策
(一)明確專利質押價值類型
根據《資產評估價值類型指導意見》,我國評估理論界和實務界在專利質押評估價值選擇問題的討論上,主要局限在選擇什么樣的價值類型的層次上,是選擇市場價值還是特定價值,這種分歧反映在評估實踐上,就是專利質押評估實踐中拒絕使用某種價值類型或時常發生特定價值使用中的張冠李戴。筆者以為解決專利質押評估價值類型主要考慮以下幾點:一是明確市場價值與以質押評估為目的的特定價值之間的內涵;二是采用各種評估價值類型或特定價值在專利質押評估金融過程中的作用,這是確定選擇價值類型和特定價值的依據。基于以上二點結合專利質押評估交易當事人以理性的、正常的、公開的、公平的交易為原則,其交易目的以融資為目的,專利具有擔保物屬性,因此筆者以為專利質押評估價值類型應明確為市場價值類型,但要考慮專利變現風險,故應當在確定評估結論時以市場價值乘變現系數作為專利質押價值的評估結論。這樣既滿足專利質押人和質權人對專利市場價值的需求,另外從評估結論的角度也滿足質權人對專利質押變現風險的需求。
(二)完善專利質押評估方法
明確了采用市場價值類型作為專利質押評估的價值類型,那么評估采用什么評估方法能公平、公允地反映專利的市場價值呢?采用成本法和市場法評估專利質押價值,評估實踐中都會在評估資料的收集中遇到瓶頸,因此具有局限性。除了收益法還可以采用期權定價來估算專利市場價值。專利不具有實物形態但與有形產品相結合,因而為有形資產而進行的投資就是期權的標的資產,從而形成專利的選擇權。此外專利具有排他性和壟斷性使得專利權人的收益具備增長的潛力,以上使得專利具有期權特征。尤其專利質押評估中專利資產本身具有成長期權、推遲期權特性。因而可以采用實物期權定價方法-二叉樹模型來估算專利市場價值,再用專利市場價值乘變現系數作為專利質押評估結論。
(三)完善收益法評估
在評估實踐中,收益法目前是專利評估的主要方法,但實踐中存在專利資產收益額估算難、折現率估算等問題。首先對于已實施專利資產其市場價值采用收益法評估一要明確收益口徑,即專利通過企業價值中無形資產組合收益按權重分成,還是以具體專利產品市場超額收益為口徑?收益口徑不同折現率也有不同。一以企業整體價值為口徑的企業收益按貢獻權重分配到專利收益的其折現率應采用企業整體價值評估對應的折現率,不宜采用資本資產定價模型而應采用加權平均資本成本模型來估算折現率;二若以專利資產實施產品超額收益為口徑的收益額,則與之匹配的折現率應是專利市場價值的資本報酬率,雖然可以采用資本資產定價模型來進行估算,但筆者以為采用構成法更準確,即折現率=無風險利率+風險報酬率。其中無風險利率按專利質押期限相當的國債利率作為無風險利率。風險報酬率要考慮技術風險系數、市場風險系數、資金風險系數、管理風險系數等風險之和。根據目前我國投資項目研究實踐,各個風險系數取值在0%~5%之間,然后對各風險系數作風險評測最后加和作為風險報酬率。
(四)獨立發表評估結論
在評估報告中,評估結論往往以文字加數字的形式體現,評估師應根據選用的價值類型,依據評估對象相關資產及收集的相關資料選用適宜的評估方法、獨立客觀地對專利市場價值進行評估,再用專利市場價值乘質押變現系數作為專利質押評估結論。同時在報告中聲明部分提醒報告使用人對涉及評估結論成立的假設前提予以關注,此外報告聲明部分中應當明確評估結論不等同于評估對象可實現價格,評估結論不應當被認為是對評估對象可實現價格的保證。(作者單位:廣州商學院會計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