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斌
教學新形勢下,亟需深化教學改革,加強對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研究。在此期間,實驗室作為學生實踐能力培養的重要基地,需加強對這一方面的分析。針對高校實驗室,可結合外國先進管理經驗促進我國實驗室的發展。對此,本文將簡要闡述中外高校實驗室安全管理現狀,繼而分析相關管理對策。
一、國外高校實驗室安全管理現狀
國外高校實驗室安全管理可從經費管理、器材管理、管理模式等方面進行分析。經費管理中,部分發達國家實驗室經費可基本滿足實驗室安全管理需求,如在德國高等院校中,其十分重視實驗室管理,資金渠道較為廣泛。在器材管理上,以美國為例,美國對器材采取有償管理模式,并落實責任制,而德國則根據實際需求引進器材。在管理模式上,國外管理機制靈活性較高,其呈現出多元化發展趨勢,如日本在實驗室安全管理中,十分重視環境安全,即科研工作的環保性,同時,日本還制定了針對性較強的安全事故應急機制,從而可更好的維護實驗室安全。而美國對實驗室安全的管理十分重視,其采取EHS管理,注重實驗風險分析,并具有較強的目的性。總的來說,國外高校實驗室安全管理與其具體國情具有緊密聯系,其在安全管理上體現的是本國所面臨的具體社會問題,各高校在進行實驗室安全管理中,充分考慮了社會發展對教育的要求,從而提升了科研工作的安全性。
二、我國高校實驗室安全管理現狀
我國高校實驗室安全管理現狀可從安全管理中面臨的現實問題及軟硬件管理條件兩方面進行分析。分析我國高校實驗室安全管理現狀可知,由于實驗室內部結果較為復雜,實驗儀器管理缺乏針對性分析,增加了實驗殘留引發安全事故的分析。同時,實驗室管理人員較為缺乏,實驗物品的管理缺乏標準化建設,易燃易爆等危險物品常常堆放在實驗室。此外,實驗室的環境安全也亟需進行更深入的研究,“三廢”物質需進行專業處理。
而針對于軟硬件設置,我國實驗室安全教育力度不足、實驗室運行經費缺乏等問題的存在都極大程度制約著科研工作的發展。如設備老化現象、安全設施不完善等皆影響著實驗室的安全。此外,在管理模式上,需進行科學規劃,落實安全責任制。
三、高校實驗室安全管理策略
(一)優化管理模式,注重風險分析
為提升實驗室管理水平,可引入風險導向機制,全面預防安全事故,從而優化管理模式。在此期間,可對實驗室情況進行具體分析,總結風險因素,并針對相關因素制定防止對策。例如,實驗試劑管理,可對毒害藥劑進行標記,其中需包括安全事故應對策略。在此基礎上,可創建風險分析小組,對實驗室中的安全因素進行集中管理及分析,如實驗操作中存在的安全隱患,如濃硫酸對人體危害性較大,在稀釋濃硫酸時,需按照酸入水的順序。此外,需加強實驗過程的研究,對傳染病、藥物中毒、火災案例進行分析,從而全面優化管理模式。
(二)加強環境安全研究,提升實驗室安全管理質量
社會發展,環保的重要性也日漸得以突顯。在高校實驗室安全管理中,需分析安全的深層含義,其不僅包括實驗人員的安全,同樣也包括環境安全。因此,在保證人員安全的同時,也需注重實驗環保性。對此,可對實驗室排污處理進行分析,如過期試劑的處理、醫療廢物等。在此過程中,需嚴格落實國家法制法規,全面貫徹以人為本的發展原則,從而全方位提升實驗室安全管理質量。
(三)及時更新設備,降低事故發生率
線路、安全設施等老化現象都影響著實驗室的安全,因此,可加強對實驗設備的管理,定期檢查設備狀態,并做好記錄工作,從而降低事故發生率。如,消防設施,在實驗室運行期間,需根據國家標準配置,在實驗室內存放消防器材,并及時更換,確保其能在發生事故時發揮其應用的作用。此外,電路也是實驗室安全管理重要內容,有關人員應深入分析電力設備運行,綜合設備運行功率設計電路。在此過程中,需加強對管理人員的培養,為設備管理提供支撐力量。
(四)拓展資金渠道,完善安全設施
資金直接影響著實驗室發展,因此,為全面推動高校實驗室安全管理發展,需充分發揮時代優勢,拓展資金渠道,為安全設施的完善創造有利條件。例如,目前“雙創”教育日漸得到社會認可,在此環境下,高校方面可加強與社會企業的合作,優化校企合作模式,實現學校與社會的雙贏。同時,也可加強對實驗室的研究,拓展實驗室發展空間。在此過程中,可通過信息化平臺展示相關產品,引起社會對高校實驗室的關注。在此基礎上,可為高校實驗室安全管理提供運營
四、結語
實驗室安全是科研活動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而實驗室具有多元化特性,其包括生物、物理、化學等各方面內容,其安全管理也具有一定難度。對此,可創建風險分析機制,采取具體情況具體分析的工作原則,奠定安全管理基礎,并可加強設備及經費管理,全面落實安全責任制。同時,可通過國際交流,普及安全教育,全方位推動高校實驗室安全管理發展。(作者單位:西安交通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