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鳳嬌

一位企業總裁這樣描述自己的一天:“早上我被電話驚醒,我的心跳開始加速,心想一定又出事了。果然,是公司的電腦系統又出現故障,持續了幾個小時,如果再不及時恢復就會影響公司正常運營。趕往公司的路上,接到銷售經理的電話,說一個大客戶對產品質量提出質疑,要求立即退貨并提出高額經濟賠償,必須要公司老板出面解決。到了公司,人力資源經理又反映近期多名核心員工提出離職,并且有些去了競爭對手的公司……我每天就像救火隊長似的,到處都是重要緊急的事件需要處理,我快撐不下去了。”
目前很多企業都面臨著中層能力斷檔的困擾,導致高層管理者疲于應付企業內部繁瑣事務,無暇顧及企業的發展戰略等長遠問題,成為企業的“救火隊長”。這種現象普遍存在于業務從小規模向大規??焖侔l展的企業中。一家保健品公司,近幾年一直以高于行業增長的速度快速發展,受到許多投資公司的青睞。但是,家家都有難念的經,這家公司難念的經就是其管理問題。
區域市場的經銷商們認為,城市經理就是擺設,什么事情也做不了主,幫不了自己什么。有了什么事,經銷商們就直接越級找大區經理了,而對那些對公司高層熟悉的老經銷商而言,他們甚至連大區經理都懶得找,電話直接就打給了公司總經理或銷售總監。因此,就形成了一個怪圈:大區經理甚至是公司高管比直接管轄和服務當地經銷商的城市經理更早知道經銷商問題。但城市經理們卻覺得自己很憋屈、有心無力,所以總部要求的類似條碼分銷要在什么類型的終端達到什么標準、要上多少營養顧問、要做多少什么標準的終端包裝等,推進執行的情況也總是不盡人意。
大區經理們也是疲于奔命。對這家公司而言,市場已經下沉到了以地級城市為單元市場,一個省通常都有十幾個經銷商。實際上,大區經理們還覺得有更多的事有苦難言:首先,在廣告、促銷費用的支配上,以及在經銷商們的贈品等費用上本身也無權限;其次,城市經理們有些無奈。之所以說 “無奈”, 是因為考核權全部在總部,大區經理對轄區的城市經理們缺乏考核權,不能通過考評這個杠桿去影響城市經理的薪酬所得。
公司的高管們也很頭疼。一是覺得城市經理沒有成長起來;二是總有經銷商把希望能解決問題的電話打給自己,按規矩來會傷感情,不按規矩來就會破壞規矩;三是自己成了“救火隊長”。這就是許多公司所面臨的問題,而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又有很多。
第一,組織有缺陷,管理跟不上發展。具有企業法治的形式,但企業仍帶有人治或者是之前規模相對較小時期的特點。這對那些發展快速,一年跨一個臺階的企業尤其如此。
第二,管理者控制欲強,對下屬缺乏信任。如果營銷高管不信任自己的區域經理,區域經理不信任自己的城市經理,他們就會打著“安全”的旗號將權力控制在自己的手里。如果再加上上層管理者本身權力控制欲就很強,更別想放權了。你不放權,大事小事,就會有下屬和經銷商們的無數個電話騷擾你,你忙得過來嗎?即便都改用電子郵件,面臨一天幾十封上百封請示匯報的電郵,你處理得過來嗎?你不授權,區域經理、城市經理們就會等靠要,可能連200塊錢的促銷場地租賃費都會等著你批,你批了他才敢做。執行力就這樣消失殆盡。
第三,模糊授權,界限不清晰。某公司市場部的設計人員,因為圖庫網站的充值不足,而耽擱了招商手冊一個星期的設計時間,因為他們要等市場部總監出差回來簽字批錢、充值;我見過營銷總部的一份促銷活動通知,上面明明講清楚了總部承擔費用,僅需費用報備,但下發給區域市場的時間超過活動規定開始時間一個月也沒有得到執行,因為區域市場都在等營銷總經理的費用批準。這些都可能與授權模糊有關系。比如前者,設計人員完全可以行使應急變通權,先墊付充值就把問題解決了;比如后者,各區域分公司完全可以先按通知規定把活動做起來,事后再找總部結算就行了。問題是,在太多的公司里面都缺乏應急變通這樣的授權機制,只要老大不在,就沒有第二個人簽字審批,沒人審批就面臨停擺;問題是,在太多的公司都缺乏信任機制,縱使通知里白紙黑字寫著,只要不講清楚總部到底承擔多少費用,就不敢動手推進,只要負責人不簽字,心里面就不踏實。
第四,習慣利益誘惑不給權力。重金錢輕榮譽,重利益輕權力已經成了許多企業非常典型的問題。在這些企業看來,區域經理也罷,城市經理也好,畫畫餅分分蛋糕、加加工資給點獎金就能搞定,根本不放權。其實,企業的高管還沒有意識到:他們正在把自己的合伙人(忠實的員工)當做雇傭軍一樣看待和使用,要知道“離開了有能力有權力的雇員,任何理想和決策都最終只是一句空談”,并影響了營銷團隊對企業的歸屬感和責任心。
在記載商鞅變法主要思想的《商君書》中有這樣一段話值得我們思考借鑒:“民不治則亂,亂而治之又亂。故治之于其治,則治;治之于其亂,則亂?!币馑际牵好癖姴恢卫恚瑖揖蜁靵y,混亂了才去治理就會更亂。所以要在社會安定的時候治理,國家才能治理好。在國家混亂的時候去治理,就會更亂。
老子《道德經》中“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亂”“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提倡目光如炬,洞明深察,見微知著,在事情還沒有突出或明顯的時候就積極主動去做,這是一種極高的智慧。老子分析說,“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謀,其脆易泮,其微易散”,其未兆、未萌、未發的極其微小的狀態,容易謀劃也容易散失,因此,善于發現這個“微”就是一種能力,就是一種境界。如果這個“微”是善的、好的、積極的,就把握不失,擇善固執,從而引導壯大;如果這個“微”是惡的、壞的、消極的,就斷然禁絕,勿使生長,防患于未然。據《孔子家語·觀周》記載,孔子當年在洛邑后稷之廟堂看到的“金人銘”中,就有“焰焰不滅,炎炎若何;涓涓不壅,終為江河”之類的警句,小火苗不及時撲滅就能燃成熊熊大火,小水流不及時堵住就可成為滔滔江河。
儒家的“中道”智慧其實也正是如此,所以《中庸》說:“知遠之近,知風之自,知微之顯,可與入德矣?!庇终f:“君子所不可及者,其唯人之所不見乎!”作為中國智慧的最高結晶,儒家中庸思想與老子等各家都內在相通,且影響很大。如《管子·牧民》說:“惟有道者能備患于未形也,故禍不萌?!薄渡叹龝じā泛汀稇饑摺ぺw策》則以“愚者暗于成事,智者見于未萌”進行建言諫諍,以變法圖強,取得了商鞅變法和胡服騎射的成功。還有《孫子兵法》的“先勝”和“不戰而勝”思想,《黃帝內經》“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理論,后人“所以能見于未萌者,以明乎理故也”之說,都不外乎要人們有居安思危的憂患,有明察秋毫的敏銳,有未雨綢繆的措施,防止“千里之堤毀于蟻穴”。
“治之于其治”的核心是要把握好治理的時機,不能等到問題出現了,甚至問題嚴重了再去解決,而要盡可能提前預防,把相關的法規制定好,各種措施準備充分,并廣泛宣傳,避免問題出現,以起到事先防范的作用。也就是說,管理企業要在企業穩定發展期,養護身心要在身心健康的時候。
對于企業管理而言,企業穩定或快速發展時往往會更加注重財務指標,而表面的繁榮往往會掩蓋或者醞釀著潛在的風險。作為企業管理者,在公司業績好的時候能夠不斷挖掘、發現潛在的問題隱患,保持危機意識和持續不斷的探索創新精神是非常難能可貴的,也是很多基業常青的企業的成功之道。
可口可樂公司前總裁唐納德·基奧曾經說過:當可口可樂的一切都運轉正常時,我就覺得渾身不自在,我會在公司里轉悠,問高管們:“你們倒是跟我說說,為什么一切都順風順水呢?難道沒有什么好擔憂的嗎?”公司最高管理層強烈的危機意識是可口可樂公司不斷向前的推動力,使得這家擁有百年歷史的傳統企業至今依然保持著活力。
去年十月份,可口可樂公司發布的2019年第三季度財報數據顯示,公司第三季度凈收入增長8%;有機營收,即公司依靠創新、新產品和服務、客戶增長等核心業務拓展而帶來的增長達到5%;每股收益增長37%,實現連續9個季度達成公司長期目標?,F任公司總裁詹鯤杰表示:“可口可樂品牌和配方已有130多年的歷史,我們還將不斷努力,持續創新,以吸引新一代的消費者?!?/p>
近年來,國家大力推進“治未病”工程,其中,“治”就是“治理、管理”的意思,“治未病”就是采取相應的措施,防止疾病的發生發展,即未病先防和既病防變?!吧瞎ぶ挝床 迸c“治之于其治”的理念如出一轍,是同一思想在不同領域的應用。
世界銀行針對中國慢性病做的調查數據稱,在今后的20年,40歲以上人群慢性病的發病人數會增長三倍。另一組數據顯示,我國癌癥發病年齡提前了15-20年,原來50-80歲才容易患上的癌癥,已經提早到了35-55歲。導致疾病開始趨向年輕化的原因,除了自然環境變化的因素外,現在盛行一種病叫做“生活方式病”,也稱為“長壽病”或“文明病”。生活方式病是由于飲食結構不合理、吸煙酗酒、缺乏運動、濫用藥物而引起的消化代謝、心血管、大腦、肌肉骨骼、視覺、生殖等不同器官的功能性障礙。生活方式病也是日積月累慢慢發生、發展的,很容易被忽視。而當身體有明顯或持續的不適癥狀時,往往已經是比較嚴重的發病狀態了。
隨著國家積極推行健康中國戰略,“上醫治未病”的理念逐漸深入人心,人們開始重視并有意識地改善生活方式,保持身體和心理的健康,在沒有生病的時候提前做好預防和養護,讓身心處于良性運轉狀態。一旦發現一些小的問題或征兆,應馬上用強力有效的方法把它修復治愈。如果等到病情嚴重了,即使加大藥量、運用更多的方式、花費更多的金錢去治療,也未必能有好的效果,反而有可能對身體和心靈造成更大的傷害。這就是所謂的“在混亂的時候去治理,就會更亂”的道理。
《素問·四氣調神大論》說:“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此之謂也。夫病已成而后治之,譬猶渴而穿井,斗而鑄錐,不亦晚乎!”因此,無論是治國、治企還是治病,首先要有風險防范意識,盡量避免問題發生。如果出現問題,就要及早全力解決,而不要放松、忽略或者拖延,否則小問題在一定條件下就可能加速擴散、蔓延,難以控制而形成大的隱患,正所謂“千里之堤毀于蟻穴”,到那時就后悔莫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