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傳華
星期四上午,在9班上完課回辦公室,路過12班教室時,正好幾個同學從教室里出來。韓增澤同學對我說:“何老師,我們班下節是你的課。”我便把手里的教材和優盤遞給他,他高興地接過去,心領神會地跑回了教室。
候課鈴響了,我走進12班教室,打開多媒體,才發現講臺中間只有我那本教材端正的擺放在那里,而沒有優盤。我就問增澤,他說就放在教材上了。講臺上很利落,只有兩個粉筆盒。我把粉筆盒拿起左右傾斜地翻找,沒有;把書拿起來抖開,也沒有。
這時候,我就意識到很可能是被哪位同學當玩具收藏了。對于一年級的小孩子來說,任何一個不起眼的小東西都可能成為他們心目中的寶貝。以前也看到過很多類似的成功案例,有的孩子因為喜歡別人的東西偷拿了去,解決辦法多是心理暗示,引導孩子自己交回。我很認同這種做法,對于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把控不住自己,出現這種情況是很正常的,不是什么不可饒恕的大事。況且,沖著全班同學大發雷霆或者威逼利誘倒可能會適得其反。
于是我就裝出很著急的樣子,說:“這個優盤對老師來說太重要了,沒有了優盤,打不開課件,何老師都不知道該怎樣跟你們講課了。”
這時候,同學們開始七嘴八舌地說出他們的想法:
“是不是掉講臺下了?”
“是不是被打掃衛生的同學不小心丟垃圾桶了?”
“是不是被別的老師拿走了?”
……
有幾個熱心的同學也開始幫忙找,一番搜索,終沒有找到。
我想,這樣找下去也不會有什么結果。于是就先上課……
臨近下課,簡單總結了學習內容后,我說:“本來何老師給大家準備了一些圖片和視頻資料,因為優盤不見了也沒辦法讓你們看到,真是遺憾。”有的同學也開始唉聲嘆氣,滿臉的失望。我接著說:“課下,請同學們再幫老師在自己周圍找一找,看看有沒有被哪位同學不小心弄到你身邊了?找到就給何老師送到辦公室,好嗎?”同學們齊聲說好。就在這時,坐在第三排的一個男孩兒突然站起來,手里舉著一個小東西,問:“老師,是這個嗎?”哦,正是我那個小優盤。我又驚又喜,連說:“哇,沒錯,就是它。非常感謝你幫老師找到了它,請同學們把掌聲送給他。”熱烈的掌聲響起來,同學們紛紛把頭扭向那個男孩兒,目光里充滿了羨慕。而我,分明的看出了男孩兒的不自在……
這件事就此打住,我不愿再去探尋男孩的內心活動。我想,即便如此,這件事對他一定也會有所觸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