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穎舟
摘 要 甘蔗是南方地區的主要經濟作物,對農業經濟的發展提供了極大助力。提升甘蔗種植產量,帶動經濟效益上漲,需積極應用高產栽培技術,做好種植管理。基于當前甘蔗栽培現狀,以甘蔗高產栽培技術展開分析,提高甘蔗的生長效果,為后期甘蔗高產種植技術的應用提供有效保障。
關鍵詞 甘蔗;高產栽培;管理措施
中圖分類號:S566.1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0.21.016
甘蔗是制作蔗糖的主要原料,是重要經濟作物,與農業經濟發展、群眾生產生活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甘蔗高產栽培需要充分考慮種植區域的生產條件與氣候條件,科學的種植栽培技術與全方位的病蟲害防治能夠有效提高甘蔗的總體產量和生產品質。
1 甘蔗栽培現狀
甘蔗在日常生活中占據重要地位,在社會經濟效益發展方面有較好的效果。由于種植甘蔗能獲得較高經濟效益,許多農戶開始大面積種植。此舉雖然擴寬了農戶的經濟來源渠道,但在實際種植過程中仍存在一些問題,影響甘蔗產量和品質[1]。
1)甘蔗的生長環境。甘蔗喜熱帶或溫帶地區的生長環境與氣候條件,在水肥基礎差、土壤肥力不足的情況下,很難高產。許多農戶認為甘蔗適應性較強,在培育甘蔗時粗放管理,無法保障甘蔗的產量和品質。雖然甘蔗對栽培技術要求不高,但在機械化水平較低地區種植,人工生產成本大幅度提升,會導致甘蔗無法發揮自身經濟效益。2)不當的甘蔗栽培技術和管理方式,導致甘蔗的數量與質量無法相匹配。隨著勞動力成本不斷提高,農戶無法保證甘蔗的品質和產量。3)病蟲害會直接影響甘蔗生長,情況嚴重時,病蟲害會導致甘蔗死亡,使甘蔗的經濟效益大打折扣。
2 甘蔗高產栽培技術
2.1 選擇良種
種植前,需依據種植環境、品種的產量與適應性等選擇萌芽率高、分蘗能力強、生長迅速的高產高糖品種。同一甘蔗品種在不同地域、不同地勢和不同土壤條件下生長表現不同。因此,在選擇時,需在種植地進行小面積試種,確保所選的高產高糖品種能適應當地氣候、地形和土壤條件,從而獲得甘蔗高產量與高品質雙保障。
2.2 甘蔗種苗處理
選擇合適品種后,需集中處理種苗。在冬末春初種植甘蔗,需選擇健壯、無病蟲害的梢頭苗;若是在秋季種植則需選擇全莖苗。選好種苗后,對其進行砍種處理,將種苗沿莖部橫切條紋切成雙芽段,盡量不要出現斜面[2]。發現種芽有病蟲害及時集中銷毀,避免后期種植出現大面積病蟲害。在種苗處理時,對其浸種消毒,將雙芽段蔗種置于2%石灰水中浸泡12 h,再使用0.1%多菌靈溶液浸泡10 min[3]。此外,清水浸種24 h能降低種苗含糖量,提高種苗含水量,增加種苗的萌芽率。
2.3 整地
在水田等區域種植時,選擇地下水位較低且土層厚的區域,地下水位要控制在60~80 cm,這個水位是最適合甘蔗生長。深翻種植地,犁耙鋤地深度控制在20~40 cm,保持土壤質地松軟,為甘蔗提供一個良好的土壤環境。整地采用T型排灌溝,尺寸為40 cm×40 cm,這樣既能確保甘蔗正常生長,又有較好的排水效果[4]。
2.4 甘蔗種植
甘蔗種植需注重前期施肥,基肥配比為1 000 kg·hm-2農家肥加上50 kg·hm-2磷肥,兩者混合堆漚后腐熟,施用后會提高甘蔗生長速度。
春季種植的甘蔗稱春植蔗,秋季種植的甘蔗稱秋植蔗。春植蔗選用雙芽段種苗在每年1—3月種植;每株行距120 cm,間距12 cm;種植前挖寬20 cm、深25 cm種植溝;施基肥后,將種苗擺成雙行“品”字形,蓋土深度3~5 cm,即“深溝淺種”。此方式每公頃可種植
80 000株。合理種植密度是提高甘蔗產量的關鍵性因素,方便田間管理[5]。秋植蔗在每年8—9月種植,這個時間段氣溫高,降雨量合適,適宜甘蔗種植。秋植蔗既可作春植蔗的蔗種自用或出售,也可作為第二年年底糖廠開榨的原料蔗。作為原料蔗的秋植蔗,種植周期和生長期長,會獲得更高的產量,提高種植戶的經濟收入。秋植蔗行距、株距、種植溝規格和蓋土深度與春植蔗相同。
2.5 田間管理
田間管理是甘蔗高產栽培過程中的重要內容。種植戶依據甘蔗實際種植情況與外界因素綜合處理,確保田間管理工作有序開展,不斷優化完善田間管理制度,確保甘蔗高產栽培。高效的田間管理工作由以下2個方面構成。
1)定期除草。在甘蔗種苗處理時清除田間雜草,將土壤含水量控制在60%以上,確保土壤種植環境符合要求。
2)水肥管理。根據種植區域的環境、氣候特征與甘蔗實際種植情況,設置合理的水肥管理制度。5—6月甘蔗的拔節期開始時,甘蔗需要大量水肥,若此時天氣干旱,要集中進行灌水,并添加適量配方肥。到7—8月拔節中期,再追一次肥能確保甘蔗高產。根據甘蔗的不同生長階段,開展合適的水肥管理,既能為甘蔗的生長提供充足養分,還能保證甘蔗高產。
3 甘蔗病蟲害防治
3.1 鳳梨病
鳳梨病是甘蔗萌芽期常見病害,在多個甘蔗種植區域出現,染病初期甘蔗會出現鳳梨的味道從而得名。南方地區種植冬季甘蔗時,甘蔗當年不出芽,在春季低溫多雨時,甘蔗長期處于土壤溫度較低、濕度較高的情況下,易感染鳳梨病。鳳梨病會讓甘蔗在萌芽之前便死亡。選種時,種苗在50%多菌靈和2%石灰水混合液中浸泡5 min左右可有效防治鳳梨病。
3.2 甘蔗赤腐病
赤腐病主要發生在甘蔗生長后期,對甘蔗的莖部、葉片產生極大為害。赤腐病是氮肥與磷肥施用比例存在問題引發的。因此在甘蔗生長中后期補充適量鉀肥,能有效減少赤腐病;亦可使用福美雙、多菌靈等藥物進行防治。
3.3 蚜蟲
蚜蟲以吸食甘蔗汁液為生,為害甘蔗葉片,嚴重情況下造成甘蔗葉片枯萎或植株死亡,直接影響甘蔗產量。每年6—7月是蚜蟲高發時期,一旦發現蚜蟲可施用吡蟲啉可濕性粉劑或噴灑適量的殺蟲草原粉消滅蚜蟲。噴灑時間盡量選擇陰天或是清晨、傍晚,避免陽光直射導致藥液滲透入植株枝葉中。
3.4 螟蟲
甘蔗在生長過程還易受到螟蟲的為害。需詳細了解螟蟲發生規律及其為害特征,并以此為根據展開有效防治。螟蟲的種類分為白螟蟲、大螟蟲、條螟等,目前為害甘蔗的螟蟲是二點螟。在選種階段選擇沒有病蟲害情況的種苗,再使用石灰水進行浸泡消毒防治螟蟲。當螟蟲大面積出現時,可以使用合適的殺蟲劑控制或輪作種植,減少螟蟲的數量,避免螟蟲對甘蔗產生較大為害。
4 結語
綜上所述,甘蔗高產應重點關注甘蔗種植技術與田間管理措施,完善甘蔗種植機制,以種植地實際情況為切入點,不斷完善種植技術與管理措施,全方位提高甘蔗產量,促進農業經濟與社會效益的雙向發展。
參考文獻:
[1] 王成美.關于農作物栽培技術和高產途徑的探討[J].農家參謀,2020(13):21.
[2] 吳曉明.甘蔗高產栽培技術的應用及病蟲害防治[J].農家參謀,2018(24):64.
[3] 梁存潮.甘蔗高產栽培技術與病蟲害防治措施[J].農家參謀,2019(10):47,84.
[4] 莫少勇.甘蔗高產栽培技術及病蟲害防治[J].吉林農業,2019(13):84.
[5] 梁星彥.試析甘蔗高產栽培技術管理措施[J].農家參謀,2018(15):72.
(責任編輯:趙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