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平 顧茂書
摘 要 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中的收入票據是村級集體經濟組織取得收入的合法憑證,也是財務管理工作的源頭。隨著農村經濟的發展,基層收入票據管理混亂、收入票據管理制度不完善、與經濟發展成果不相適應等問題成為財務管理的突出問題,迫切需要加強管理。基于此,針對東臺市收入票據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對相關問題提出相應的解決對策,以提高收入票據的管理水平,促進農村經濟發展,保持農村社會和諧穩定,確保黨在農村各項政策的有效落實。
關鍵詞 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收入票據;問題;對策
中圖分類號:F302.6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0.21.084
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使用的收入票據由省級農業主管部門統一監制,各地區行政主管部門印制下發。其目的是規范農村票據管理及使用行為,同時也是規范集體經濟組織各項經濟活動的重要手段。因此,加強村級財務票據管理,是規范集體經濟組織各項經濟活動的重要手段,有利于確保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各項經濟活動的真實性、合法性和有效性,有利于保障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和成員的合法權益,有利于推進農村基層黨組織和村委會黨風廉政建設。但在實際工作中,收入票據管理往往不被重視,容易形成廉政風險的隱患,有的地區甚至侵犯了集體和農民的合法權益,成為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財務管理工作中的薄弱環節[1]。
1 現狀
1.1 領導重視不夠
縣鄉兩級農經部門對農村收入票據管理工作遠不如財政部門對非稅收入票據那樣重視,設立票據專管員,實行票據電子化監管,設置財政票據領用管理臺賬,準確完整地記錄財政票據使用管理等情況。
1.2 票據管理人員專業素養不高
鎮農經站的票據管理人員和村會計業務素質參差不齊,縣鄉兩級農經部門和財政部門幾乎不對農村會計進行這方面系統的業務培訓,對票據的管理、領銷存、保管等缺少專業規范的指導、督查和考評。
1.3 村委會對收入票據管理不到位
村級未落實專人對票據進行管理,有的村沒有按票據的用途、種類進行分類,存在使用混亂的狀態;領銷存制度形同虛設,各種收入票據使用不規范,大小寫金額不一致,數字不清晰,內容不真實,要素不齊全;有的票據私自轉借、代開、偽造、不按程序銷毀、向無監制權的單位購買票據,有的甚至一二三聯金額不一致。
1.4 部分收入不及時入賬或不入賬,管理機制缺失
村組干部手中都有農民負擔專用收據,部分村干部將收取的農戶當年應負擔的一事一議資金不及時入賬或長期不入賬,截留現金,有的將資金占為己有、有的坐收坐支,有的以收抵支,有的白條抵庫等等不一而足,形成資金體外循環、設置賬外賬或小金庫,甚至貧污公款。
審計中發現存在會計故意藏匿收入票據不記賬的行為,有的公款私存、公款私借,有的將資金據為己有,侵害了村集體和農民的利益??h鄉兩鎮農經管理部門很少對村級票據管理工作進行檢查、督查,對這項工作監管不力,管理機制缺失。
2 存在的問題
2.1 缺少票據管理工作機制
縣級農業主管部門和財政部門未制定嚴格的票據管理制度,部分地區雖已制定票據管理制度但未按制度規定執行,在票據的領用、保管、銷毀上無統一標準,未制定統一的票據使用制度、移交制度、銷毀制度、工作職責制度、票據使用公開制度、“三資”系統監控制度、責任追究制度和考核獎懲等相關制度。
2.2 鄉鎮、村領用時未將票據入檔登記保存
上級主管部門下發專用票據后,鄉鎮農經站僅僅是收件入庫,未安排專人進行專柜分類放置,票號未入庫登記,村級領用時才安排人員登記村領用票號,有的村會計將專用票據領回后交給非會計人員使用,有的將收入票據混用,存在票據登記遺漏、錯用、濫用的風險。
2.3 法律意識淡薄,票據使用不合法、不合規
審計中發現,有的村干部使用私自購買不符合規定的收款收據,現金收入不入賬,逃避監管;有的任意涂改、刮擦、挖補已開出去票據的收據聯收款內容和金額;有的未按合同或協議約定的金額出具收據;有的村會計職務變動后未將已領的票據列入移交清單,仍然違規私自使用,收取資金不入賬;有的村會計將收據開出后交給其他村組干部,事后不及時跟蹤收繳情況,易造成公款滯留現象;有的單聯次填寫,有的三聯金額不一致;有的不按票據的號碼順序填寫,跳號、跳頁或隔本使用;有的超范圍收費。
2.4 票據銷號時未核實票據的真實性
有的鄉鎮農經站在對票據銷號時,僅僅將領用票據號碼核對無誤后進行銷號登記,未對開具內容的真實性、入賬金額的準確性、資金是否及時足額入賬認真核實,存在對票據使用真實性、準確性判斷錯誤的隱患。
2.5 票據的領銷管理不完善
1)鄉鎮農經站未能合理控制票據領出數量,導致大量票據滯留在村,且大量票據超出使用期限后被剪角銷號,造成資源浪費;2)票據不及時核銷,易造成管理上的混亂,不利于對村級收入的及時監管。
2.6 已銷號票據管理不嚴
部分鄉鎮在工作中忽略了已銷號票據的管理,對已銷號的票據隨意丟置、銷毀,有的未做銷號標志,未規定已銷號票據的保管期限、銷毀制度,后期票據稽核時很難查找對應的票據,存在舞弊和弄虛作假的風險。
3 對策
3.1 建立健全票據管理制度,完善工作機制
完善票據的領、銷、存登記辦法,規范票據使用保管制度、銷毀制度、移交制度、民主公開制度、考核制度和責任追究制度,明確工作職責分工,定期組織縣鄉紀檢、財政、審計、農經等部門聯合對票據領用、保管、使用、銷號和收入入賬等情況進行督查,使管理制度長效化、常態化,發現問題及時整改,發現違紀違法行為及時移交相關部門進行處理。
3.2 規范票據使用
村級財務票據必須是財政部門監制的財政非稅票據、稅務部門監制的發票、江蘇省農民承擔費用專用票據、江蘇省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內部結算憑證、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專用收據。
向農民收取一事一議資金等農民負擔監督卡范圍的收費項目,必須統一使用“江蘇省農民承擔費用專用票據”;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之間結算、國家對集體經濟組織的撥款及轉移支付資金、土地征用補償費、各級財政項目資金、補助補貼獎勵資金、扶貧款、社會捐贈資金、村級集體資產出售的變價收入、資產租賃收入、資源發包收入、土地流轉服務收入、投資收益等收入要按規定使用江蘇省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內部結算憑證;結算其他單位或個人與集體經濟組織的不涉稅經濟往來款,統一使用財政部門印制的非稅收入專用票據和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專用收據;需要繳納稅收的,必須使用稅務監制的發票[2]。
3.3 加強票據使用管理
3.3.1 設立票據專管員
明確專人負責領銷票據,建立票據領銷登記簿,準確完整記錄農村票據使用管理等情況。逐本逐號分類登記收入票據,實行票據電子化管理系統,并查看所登記票據有無錯號、漏號、跳號、隔本使用等現象,做到不遺不漏、足本完號登記,同時保證村級領用票據的完整性;如發生遺失,應及時報告票據發放單位,并在縣級以上傳媒聲明作廢。
3.3.2 各村領用票據實行驗舊領新
登記申領時按次限量領取,每次不超過一本,領用周期2個月,周期內領取第二本時,需攜第一本至鄉鎮保管員處核查,銷號時農經站記賬員要核實每張收入票據入賬情況,并在票據上加蓋核驗章,交票據專管員登記核銷,存根聯交農經站分村保管,以便查賬核實之用。
3.3.3 規范使用
使用時,必須做到按號碼順序填開,嚴禁單聯填寫、涂改、偽造或拆本使用,收據聯必須加蓋單位印章及收款人簽字。填寫錯誤時,必須在各聯收據上同時加蓋作廢章。使用情況至少每年清理一次[3]。
3.3.4 建立票據核查慣例
核查分為3方面:1)票據填制是否合規、合法、數據是否準確、是否一事一票、一次一票;2)所用票據是否正確使用,不得錯開、混開;3)核實每筆收入的真實性,看是否存在虛開、涂改等行為,作廢票據是否三聯共存,確保會計核算的真實、準確、合法、合規和及時。
3.3.5 票據的監管
各村要將收入進行民主理財,并納入財務公開范疇,接受群眾監督。鄉鎮農經站和審計部門定期對票據進行稽查,重點加強票據的合規性、完整性、技術性審核。記賬員在每月賬務記載時將收入票據通過附件管理掃描錄入“三資”監管平臺,接受在線審計。
3.3.6 嚴格考核
制定對鄉鎮票據管理部門和村集體經濟組織票據使用考核細則,加大獎懲力度,對不按規定使用票據的依規依法處理。
4 結語
票據管理是農村財務管理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強票據管理工作,增強收入透明度,能從源頭上整治村級財務混亂等突出問題,有效防止侵害集體和群眾利益的事件發生。因此,做好票據管理工作將促進農村經濟發展,保持農村社會和諧穩定,確保黨在農村各項政策的落實和鄉村振興戰略的順利實現。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J].交通財會,2018(1):88-92.
[2] 鹽城市農業農村局.鹽農發〔2019〕69號關于加強村級財務票據憑證管理的指導意見[EB/OL].(2019-11-11)[2020-06-04].http://www.ydsz.gov.cn/zcwj/shijzc/2019/11/11152507331374.html.
[3] 財政部修改《代理記賬管理辦法》和《會計基礎工作規范》[J].中國總會計師,2019(3):16.
(責任編輯:趙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