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顧良輝

影片《風云兒女》劇照,著名的《義勇軍進行曲》是這部影片的主題歌
上海虹口區的中部,有一條全長僅500 多米,但知名度很高的多倫路文化名人街。中國左翼作家聯盟成立大會會址紀念館(簡稱“左聯”紀念館)就設在多倫路201 弄2 號。該紀念館館名由左聯的老盟員,中共上海市委老書記夏征農同志題寫。
在“左聯”紀念館的展廳里,有一個區域是專門播放左翼老電影的,如《狂流》《春蠶》《風云兒女》《大路》等經典作品。
舊中國的電影一向由武俠神怪、鴛鴦蝴蝶唱主角,而遠離現實生活。1931 年九一八事變、1932 年一 ·二八事變之后,民族危機日益嚴重,人民群眾迫切需要反映現實生活的電影作品,左翼電影應運而生。
1933 年3 月,以夏衍為組長,由錢杏邨、王塵無、司徒慧敏、石凌鶴等人參加的黨的電影小組成立。在黨的電影小組領導下,一批左翼文化界的導演、演員進入電影圈,同時團結、爭取了一批有較高藝術成就的老影人,把他們團結在左翼的旗幟下,從而逐步建立了左翼電影陣地。1933 年左翼電影創作達到高潮,相繼攝制《狂流》《鐵板紅淚錄》《女性的吶喊》《上海二十四小時》《三個摩登女性》《民族生存》《大路》《新女性》等一批優秀影片,廣受觀眾歡迎,開創了我國左翼電影事業的新局面。
1934 年,由夏衍等5 人組成的地下電影小組,策動司徒慧敏堂兄的“電通電影器材制造公司”改組為“電通影業公司”,確立了中國共產黨對電影運動的領導,“電通”成為第一家完全由左翼影人主持的有聲電影制片公司。在電通公司由專營電影錄音器材向電影制片的改組中,中共電影小組的司徒慧敏發揮了重要的助推作用。在電通電影制片公司的具體運作中,司徒慧敏任攝影場主任,夏衍、田漢對電影創作投注了大量的心血,團結吸納了一大批進步電影人共同奮斗,出品了《風云兒女》等四部進步影片,從而使電通電影制片公司成為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一個頗具標志性的文化堡壘。
“電通”憑借自己拍攝的第一部影片《桃李劫》一炮打響,這是國產錄音機錄制的第一部全部有聲片,片中由田漢作詞、聶耳作曲的《畢業歌》,也一時成為流行歌曲。
1935 年初,“電通”開拍了《風云兒女》。拍攝期間,田漢被捕,夏衍改編了劇本,聶耳懷著強烈的愛國熱情為影片創作了主題曲。這部反映九一八事變后,青年知識分子走出彷徨,投身抗戰的電影,很快隨著《義勇軍進行曲》的激昂歌聲響徹了中國的每一寸土地,凝聚著主創人員血淚的《風云兒女》,也率先吹響了抗日救亡的號角。
《風云兒女》是電通公司出品的四部反帝反封建影片的第二部,雖在當時國民黨和租界當局有不準拍攝抗日影片的明令,但影片還是有明確的抗日主題,它反映了當時為民族解放而斗爭的大背景下知識青年的覺醒和成長,也曲折地反映了全國人民一致要求抗日的熱烈愿望。影片主旨顯然不在兒女情感,而在時代風云。尤其是它的主題歌《義勇軍進行曲》,以奔放的革命熱情,激昂的旋律唱出了時代的聲音,其影響遠遠超過影片本身,讓當年的電影觀眾熱血沸騰,吹響了抗戰時代的進軍號角,從此響徹云霄,成為廣泛流行的革命歌曲之一,多年來受到人民的喜愛。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義勇軍進行曲》被確定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歌。
為配合影片的宣傳和發行,“電通”于1935 年5 月出版了《電通》半月畫報。這本畫報每期發行數達到4 萬冊之多。1935 年,著名戲劇家田漢在完成了影片《風云兒女》的文學故事以后,被國民黨當局以“宣傳赤化”的罪名逮捕,而《電通》畫報卻在這時推出了《風云兒女》特輯(第2期),全文刊出了田漢撰寫的長達近兩萬字的《風云兒女》文學故事。特輯以通欄標題將《義勇軍進行曲》刊登在封面上,表達了抗戰到底的堅定信心,雄壯的歌聲很快傳遍了全國。
隨著黨中央關于建立抗日統一戰線的“八一宣言”傳來,左翼文化團體奉命解散之日接踵而至。雖沒有發布也不可能發布什么宣言,黨的電影小組大體也就是在那個時候完成了它的歷史使命。
然而,中共影響或領導下的電影組織并沒有就此終結。1936 年2 月成立的上海電影界救國會,根據形勢的發展,大力宣傳抗日救亡,并積極投入拍攝實踐。原中共電影小組成員王塵無、石凌鶴、司徒慧敏繼續活躍在進步電影的評論、攝制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