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珊飛 黃興艷 任飛
(江西科技師范大學,江西南昌 330013)
惠水縣隸屬于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縣內有布依族人口約16 萬人,占全縣總人口的37%。惠水縣也被稱為好花紅故鄉,這個名稱來源于惠水縣布依山歌調的代表曲目《好花紅》。
黔南惠水縣布依山歌是惠水布依族音樂中一種較為重要的歌唱文化,它是布依族人民在集體勞作、社會交往和一些重大民俗節日的過程中用來傳情達意和進行社會交往的重要媒介。山歌也是布依族人民用來表達認識、利用和崇尚自然的重要方式,是他們的人生經歷和感受的載體。布依山歌的歌詞通俗易懂、旋律優美、結構簡單、易于傳唱,它發源并且廣泛流傳于廣大布依族人民聚居區,是布依族兒女集體智慧的結晶,也是民族精神和情感的集中體現。布依族人民利用山歌來傳遞感情、傳播文化,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加強民族團結與進步。
根據布依山歌的歌詞結構、演唱方式、演唱場合和旋律特點等方面來看,有大歌和小歌兩種類型。“有一首布依族大歌唱道:古老傳下來,不知哪朝代,大歌唱吃酒,小歌唱情愛[1]。”從歌詞中可以看出:大歌是一種酒歌,一般在禮俗聚會等公共場合演唱,內容涉及人際交往、民族禮儀等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大歌的歌種有酒歌、祭祀、敘事和喪葬歌等;小歌是一種情歌,多為布依族青年男女“浪哨”(談情說愛)時所唱。小歌的歌種有各類浪哨歌、兒歌和山歌。布依山歌[2]的調式可分為大調和小調兩種形式。小調結構簡單、曲調活潑,演唱時聲音較低,速度較快,可以分獨唱、對唱和合唱三種形式。大調的旋律比較奔騰、豪放,演唱時音色高亢嘹亮、速度較慢,尾音一般拖得較長。惠水縣布依山歌主要以小調歌曲為主,這里以惠水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好花紅調》為例進行說明: 如圖1 所示。

圖1 《好花紅調》譜
(圖1 的譜例來源于張文媛的論布依族民歌《好花紅》的藝術魅力與社會效應)
2008 年6 月7 日,《好花紅》調被列為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好花紅》屬于小調歌曲,是布依族青年男女談情說愛時所唱的情歌。《好花紅》從20 世紀50 年代被發掘記錄以來,一直廣為流傳,久唱不衰,深受廣大布依族兒女的喜愛,在新時代的傳唱中不僅成為了布依族音樂文化的重要代表,并且逐步發展成為布依族的文化品牌。歌詞“‘好花’用來比喻美麗善良的窈窕淑女,太陽則用來比喻姑娘心目中的白馬王子,體現出布依人民表達含蓄而質樸的性格[3]。”好花指的是布依族的族花刺梨花,粉紅色的刺梨花生在刺梨蓬中,有著無比淳樸、恬靜和柔情的魅力。好花向陽的立意同時也象征著布依族人積極向上、堅韌不拔的精神。《好花紅》的調式為E 羽五聲民族調式,使用了do(宮)、re(商)、mi(角)、la(羽)四個骨干音,而sol(徵)音則作為倚音使用。譜例中共有do、re、sol 和la 四個倚音,在歌曲中起到增添色彩的作用。整首歌曲由簡短的七言四句構成,用漢語演唱,每個樂句都是四個小節,結構規整,曲式結構為一部曲式,拍子為四三、四四和四五拍組合而成的混合拍子。另外,歌曲還巧妙地使用借物言情的文學表現手法,寓意深刻。
隨著國家經濟的飛速發展,世界文化多樣性逐漸成為當今世界文化發展的新潮流。不管是國家、政府、學校或其他學術研究機構,都非常重視民族文化的保護和發展。當前最為迫切的是傳承和傳承人培養的問題,雖然國家一直提倡保護民族特色文化,但是僅靠一些學生、專家、權威人士和教研機構的力量是遠遠不夠的,這些對于民族特色文化的傳承和保護來說,不過是杯水車薪,遠水解不了近渴。我國共有五十六個民族,而我們每一個民族在中國五十六個民族這個大家庭里,都是獨具特色、獨樹一幟的。在這個大家庭里缺少任何一個民族都是不完整的,布依族也一樣,如果自己特有的文化都丟失了,那以什么作為民族特色?以什么文化屹立于祖國這個多民族的大家庭里呢?近年來,也有許多人士倡導保護民族特色,所以布依族山歌傳承和保護也漸漸被重視起來。因此,筆者認為可以通過以下幾個方式來傳承和保護布依山歌。
布依山歌在發展的過程中會受到其他音樂文化因素的影響,特別是一些有新時代的音樂文化對其影響比較大,如流行歌曲等。同時還會受到其他外來文化的沖擊,從而使表現自己民族生活、習慣和習俗等特有的文化改變也比較劇烈。在我們身邊隨處可見的就是少數民族被“漢化”的現象,比如很多布依族兒女不會說布依話,更不會唱布依山歌。解決這些問題的辦法有:第一,地方政府、教育局或學校等機關,可以在國家規定的課程計劃外,適當添加一些民族音樂課程,加大布依在學校教育中的比例,還可以成立布依山歌傳承班;其次是要做好宣傳工作,以吸引更多的學生參與進來,最大限度地確保課程的實施。第二,每逢節假日或布依族人民的節日時,黔南惠水縣布依族最為隆重的節日,如“三月三”和“六月六”。當地政府可以借這些民族節日舉辦一些民俗活動,比如布依山歌對歌大賽、布依情歌對歌大賽等,同時可以適當設置一些獎項,以吸引更多的人來參與,這樣便于營造一種學習山歌的氛圍。以上這些辦法對于黔南惠水縣布依族山歌的傳承和保護不失為一種良策。
任何一種文化的發展進步,需要每一代人的不懈努力,需要我們建立深厚的民族認同感,堅定不移做民族文化新一代傳承人。作為黔南惠水縣布依族的一分子,要想讓我們布依族獨具特色的山歌得到更好的傳承和保護,第一步必須培養一批具有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的人才,對于黔南惠水布依山歌來說,也許現在還不能用“專業”這個詞來形容,但是我相信,只要有更多的人參與進來,就能建立黔南惠水布依山歌音樂團體。加強惠水布依學會和山歌協會的建設,強化組織制度,積極舉辦和參加具有民族性質的活動。組織更多布依族兒女,加大對布依山歌傳承人的培養力度,使黔南布依山歌的傳承和保護越來越完善。如果團體實力加強,還可以組織一些演出,一來可以鍛煉傳承人的實踐能力,提高其對惠水布依山歌認同感,二來可以在實踐中發現和解決問題,跟進時代發展的步伐,使黔南惠水縣布依山歌得以更好地留存。建立專門的民族傳承班,由學校和民間共同來承擔黔南布依山歌傳承和保護的重任。
做事情不光要有堅定不移的恒心和堅持不懈的努力,還要明確方向,但這些不能僅限于個人。在惠水布依山歌的傳承和保護這種民族大義面前,我們必須依靠更有力的力量,在黔南惠水縣布依山歌這種地方民歌的傳承和保護中,政府的力量是最具說服力和威信力的。所以要想布依山歌傳承和保護的愿望得以更好、更順利進行下去,我們熱切希望得到政府相關部門的幫助。政府部門作為一個權威機構,可以在政策上對黔南惠水縣布依山歌的發展給予幫助,如頒布地方布依山歌傳承和保護相關條例、認真落實計劃到戶實施等。聘請有名的民間藝人向當地民眾傳授布依山歌唱法和腔調,給予這些民間藝人適當的津貼,還要更多創造推廣布依山歌演出的機會。組織研究民族民間音樂的專家學者,對黔南惠水縣布依山歌進行收集整理、歸納分析、填詞譜曲,以便于將黔南惠水縣布依族山歌中的精華提煉出來。若有可能的話,可以嘗試將黔南惠水縣布依山歌和其他形式的藝術進行融合、繼承傳統、推陳出新,既能繼承和保護黔南布依族山歌,又有可能創造出新的藝術。
如今人手一部手機,手機QQ、微信、抖音和快手等多功能手機軟件的頻繁使用,使得信息的傳播速度加快,傳播范圍也更加廣泛。要想使黔南惠水縣布依山歌進入更多人視野,只要我們動動手指就能完成,這是目前最為便捷、簡單的宣傳方式。現在我們身邊最常見到的就是父母手機無數的山歌交流群,最近幾年最為流行這種歌唱形式,既省時又省力,還能娛樂和促進感情,甚至還通過山歌交流群,以發紅包的方式進行對歌比賽。黔南惠水縣布依族山歌和其他優秀的民族歌曲一樣,描述本民族人民生活中的喜怒哀樂,曲調簡單、通俗易懂。通過聽布依族山歌可以了解到布依族人民的日常生活。通過欣賞黔南布依山歌傳承和保護,可以向更多的人展示布依山歌的文化和風貌。這樣有利于布依族山歌的傳承與保護,將布依山歌與其他民族的音樂相融合,以此來增加布依山歌多方面發展的可能性。
隨著世界文化多樣性的快速發展,黔南布依族山歌受到一些外來歌唱文化的沖擊。在面臨這種威脅的情況下,很多布依族人民沒有意識到民族文化將會走向衰落,也沒有意識到自己作為布依族兒女,應該站出來為傳承和保護自己的民族文化做貢獻,更沒有做出正確、合理的抉擇。一些民眾盲目地推崇外來文化,而忘卻自己的民族文化,忽視自身的音樂,甚至越來越多地排斥自己民族的傳統文化,對自己本民族文化的發展沒有信心,這些都是導致黔南惠水縣布依山歌走向衰落的重要因素。
目前,我們首先要做的是加強布依族人民對布依山歌的認識,呼吁更多的布依族人民參與布依山歌傳承和保護,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為布依山歌在今后發展中越來越好做出貢獻。同時,也要提高人們對黔南惠水縣布依山歌的認同感和歸屬感,使民族音樂的傳承和保護措施得到有效落實。黔南惠水布依山歌在未來的發展中必將更加輝煌。
為了黔南惠水縣布依族山歌得到良好的傳承和保護,使其更好地融入人們的生活,增強民眾的文化認同感是十分必要的。國家在這方面已經建立了較為完善的保護體制及在過程中也起到了主導的作用,取得了很大成效。但是,對于像黔南惠水縣這類落后地區的民族藝術成果取得還不是很大。為了進一步提高人們的傳承意識和認同感,讓黔南惠水縣布依族山歌得到良好的傳承和發展,希望得到國家、社會更多的關注和支持。筆者相信不久的將來,會有更多的人們參與到黔南布依族山歌的傳承和發展中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