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森
(中視科華有限公司北京新聞技術服務分公司,北京 100000)
新聞傳播的核心目的就是要為觀眾提供真實的、準確的和客觀的新聞事件,保證新聞傳播具有時效性、可聽性和可視性。隨著VR 技術的出現和發展,新聞傳播領域也逐漸將VR 技術應用于本身的發展中,新聞事件能夠通過VR 技術還原事件的真實現場場景,使觀眾在VR 新聞的體驗中獲取詳細的新聞事件信息,了解新聞事件發生的實際情況。
VR 新聞具有現場感、客觀性和交互性的特點。VR 新聞的現場感指的是通過VR 技術手段使觀眾置身于新聞現場,感受新聞現場的環境、人物和事件,以第一人稱視角為觀眾帶來真實的沉浸感和現場感,仔細觀察現場中的每一個人和每一處細節。在VR 新聞的客觀性方面,常規的新聞播報與VR 新聞有很大的不同,常規新聞的報道內容和表現方式具有很強的價值引導作用,而VR 新聞更多是為觀眾提供新聞現場的真實情況,觀眾可以通過現場環境對事件進行自主分析,在某種程度上提高了新聞的客觀性。VR 新聞交互性主要有兩種表現形式,分別是技術層面的行為互動和心理層面的情感互動,VR 新聞的交互性體現在受眾的選擇上,受眾不僅可以通過VR 技術觀看新聞現場,還可以根據自身的喜好選擇感興趣的新聞內容。
新聞傳播領域中的VR 技術具有交互性,是可以通過人工進行干預的,在這一點上二者的目標產生了一定分歧,使新聞報道與VR 技術難以有效融合,且VR 新聞制作的成本較高,受VR 技術及其特性的影響,可利用VR 技術進行制作的新聞話題內容十分有限,只能選取畫面感強和具有強烈視覺沖擊力的題材作為新聞傳播的內容。另外,VR 新聞在制作過程中需要耗費很長的時間,即使最短的VR 新聞也需要幾周的時間來完成,最長的VR 新聞甚至會需要幾個月的時間才能制作完成。可見,VR 新聞的交互性和制作時間長的特點難以滿足新聞行業的客觀性和時效性的要求,無法大規模制作使VR 技術只能應用于一小部分的新聞傳播領域當中。此外,VR 新聞有著很大的信息量,受眾很容易因為過多的信息而對新聞的主題、事實和內涵產生誤解,因此VR 新聞很難滿足不同受眾的需求,無法保證預期新聞傳播效果的實現。
新聞傳播行業中VR 技術的應用還不夠完善,VR新聞的內容往往會忽視客觀事件和問題。目前,雖然新聞傳播領域非常重視VR 技術與新聞傳播的結合,但VR 技術本身存在的問題使VR 新聞的發展受到了很大的限制,VR 新聞傳播專業的人才短缺問題也無法得到有效解決。VR 新聞在采編、攝影、制作和傳播的過程中需要從用戶的視角出發展開工作,將傳統的第三人稱新聞表達形式改變成第一人稱的表達形式,而VR 新聞的編輯和制作無法滿足這一要求,需要進一步加強VR 技術的研究和在新聞傳播領域的應用。此外,VR 新聞在制作和傳播的過程中很容易過度關注VR 新聞的技術和沉浸式體驗,對于新聞內容的策劃、主題、內涵和價值等挖掘的還不夠深入,無法為人們帶來更深層次的思考[1]。
VR 新聞改變了傳統新聞傳播中二維影像的呈現方式,為觀眾帶來了真實的新聞現場的立體體驗感受。與此同時,VR 新聞在進行選題、策劃、采編、制作和傳播時應當重視與傳統新聞傳播的不同,VR 技術與新聞傳播在融合過程中需要重新對新聞傳播進行定位,明確VR 新聞所展現的并不是真實的現實生活場景,雖然效果很真實但仍是虛擬的。新媒體時代新聞傳播VR 化發展同樣需要以受眾為中心,在VR 新聞制作和傳播的各個環節都應深入研究用戶的喜好和需求,解讀用戶的思維模式,了解用戶對于文化、服務、節目的需求,將用戶思維的研究和解讀應用在現場體驗、消息推送和對話互動等方面。所以在VR 新聞的發展過程中,需要在了解受眾需求的基礎上對VR 新聞傳播進行定位,在VR 新聞的傳播中引導用戶產生情感體驗。VR 新聞在具體的設計和表達中可以通過語音提示來引導受眾進入新聞現場,通過提出有趣和有內涵的問題使受眾積極參與新聞互動。VR 新聞應考慮到用戶的參與性互動,將用戶體驗和新聞現場很好地融合起來,在傳播和應用中突出受眾的主體意識,使新聞的內涵具有一定的深度[2]。
對新聞傳播的有效性進行分析,受眾真正關注的通常是帶有話題性、延展性和趣味性的新聞內容,優秀的新聞內容不僅需要準確、真實、客觀地展現新聞事件,還應使新聞內容具有民生性、先進性和敘事性。在VR 新聞傳播過程中,新聞內容的制作者應調整視角,作為接受者來重構新聞事件的現場,重新構建新聞事件的敘事形式,轉變新聞的表達方式,多層次、多角度、多形式地表達新聞事件的主題,打破以往新聞中受眾與新聞事件之間的限制。為深挖新聞的內涵和價值,VR 新聞的策劃者應研究受眾在VR 虛擬現實場景中的新聞主題內容的獲取方式,在保證受眾參與交互的基礎上創新新聞的敘事形式,也就是說,在拍攝新聞現場時既要注重新聞現場的真實性,也要突出新聞現場的主題和重點,使受眾在雜多的信息中能夠快速、準確地理解VR 新聞想要表達的主體內容和價值觀念,而不是在新聞現場中完全按照自己的喜好和關注點隨意觀測對象,忽視新聞的敘事重點和敘事節奏。因此,VR 新聞應重視新聞內容的內涵并使用敘事性的新聞表達方式,根據受眾的現場體驗來呈現鏡頭和事件的重點內容。
VR 新聞和傳統新聞之間最大的不同之處并非是新聞傳播方式的變革,而是新聞制作的思維和受眾的體驗都更加開放和多元,VR 新聞更加注重受眾與新聞采編和傳播工作者的互動。VR 新聞的策劃者和制作者應改變傳統的新聞思維模式,秉持著開放多元和互動交流的原則,對VR 新聞的策劃、傳播和營銷進行整合。根據受眾在新聞現場的體驗和感受,將VR 新聞主題內容和體驗式營銷相結合,依靠互動交流等方式在新聞現場中加入產品的信息,方便用戶進行搜索,使用戶通過觀看VR 新聞拓寬自己的視野。VR 新聞中用戶的互動交流為體驗式營銷帶來了新的發展契機,雖然VR 新聞在目前的發展過程中還無法與商業營銷相融合,但在VR 新聞的整合發展中和新聞體驗式傳播中,可以加強VR 新聞傳播與體驗式營銷的融合發展研究。在這一發展趨勢中,VR 新聞可以進行跨界合作,進而實現VR 新聞的跨界傳播,借助各個合作平臺來推廣VR 新聞。在新媒體時代,一個完整的VR 新聞作品需要各行各業的專業人才通力合作,促進VR新聞在制作、傳播和營銷等各個方面協同發展。
我國目前的VR 技術還處于探索階段,也就是說VR 新聞從策劃、制作到傳播的各個環節都受到VR技術發展水平的影響,要想實現VR 新聞發展的目標,滿足VR 新聞發展的要求,就需要提高VR 技術的發展水平,提高VR 新聞領域技術人才的專業技術水平。根據VR 技術可持續發展的趨勢,時刻注意VR 技術的最新研發情況;根據VR 技術的發展水平提高VR新聞行業中崗位的適配性,以新聞傳播和VR 技術為主要發展方向對VR 新聞行業的從業者進行專業的、階段性的強化培訓,培養新媒體時代VR 新聞傳播需要的復合型人才。為了保證VR 新聞傳播行業能有充足的人才支持,我國高校新聞專業對人才的培養也應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將VR 技術融入到新聞傳播專業的人才培養體系中,對當前的新聞傳播教學內容進行改革,加強對VR 技術和新聞傳播的研究,使VR技術和新聞傳播的理論研究和VR 新聞傳播的實際應用相結合,提高新聞傳播工作者的策劃、拍攝、制作VR 新聞和傳播、營銷的能力,在人才的培養中融合VR 技術、計算機科學、新聞傳播和公共關系等學科,按照VR 新聞對人才的需要對相關的從業人員進行系統化的培訓,用以保障VR 新聞傳播的穩定發展。
總的來說,新媒體時代新聞傳播的VR 化發展雖然還不夠成熟,但是仍然具有非常大的市場空間和發展前景。為了使VR 技術更好地應用于新聞傳播領域,需要在VR 新聞的傳播過程中明確自身的定位,深入挖掘新聞事件的內涵和價值,促進VR 新聞與體驗式營銷相結合,加強VR 新聞傳播行業中專業的復合型人才的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