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子怡
(武漢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湖北武漢 430072)
PPP 是政府和私人部門以提供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為目標,基于長期契約方式而建立的一種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合作伙伴關系。它旨在通過市場資源合理的分配風險,以提高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的供給數量、效率和質量。中國于20 世紀80 年代引入PPP 模式,國內開展PPP 模式尚處于起步階段,由于PPP 模式周期長、投資規模大、參與方眾多和融資結構復雜等特點,再加上PPP 項目風險結構不合理,導致了PPP 備受關注但真正買賬的不多。PPP 模式的風險結構反映了政府向社會資本轉移風險的程度,洛普斯和卡埃塔諾更是將風險轉移作為PPP 項目的一大特點[1]。PPP模式是一種天然的不完全契約[2],由于缺乏對政府部門形成有效的約束和監督,私人部門在與政府部門合作中常常處于劣勢地位,公共部門會偏向于將更多的項目風險轉移給社會資本,而過多轉移的風險可能會超出社會資本可承受范圍,所以社會資本不愿意參與。什么樣的條件下社會資本參與度會高呢?本文在此基礎上研究制度質量如何影響私人部門選擇PPP 項目的風險結構。
制度質量是PPP 項目的成功進展關鍵因素,對于私人部門而言,制度質量良好的國家或地區政治穩定、經濟完善、法律健全,PPP 項目的政治風險和交易成本也會隨之降低,在這種情況下,私人部門會愿意承擔更多的PPP 項目風險。其次,制度質量良好的國家或地區為私人部門提供了一個公開透明的環境來保障PPP 項目的進展,再加上其辦事效率高,合同執行能力強,這些都直接影響著PPP 項目的成敗。因此,私人部門在選擇PPP 項目之前,會對PPP 項目所在地的政治經濟制度體系予以評價和判斷,并且會依此來決定參與PPP 項目的程度。
所以,本文提出假設:制度質量較好的地區,政治越穩定,私人部門承擔PPP 項目風險的意愿會更強,反之則越少。
結合國內目前PPP 項目的應用現狀,按照私人部門在PPP 項目中承擔風險的程度,以及結合本文所選取的數據庫里已有的PPP 項目運作方式,本文將所研究的PPP 項目風險結構分為三大類7 種,并按照私人部門承擔PPP 項目的風險程度給它們賦值,具體如表1。

表1 PPP 項目的風險結構匯總
本文選擇使用王小魯根據企業問卷調查所得出的指數中的公正公開公平、政府效率和政府廉潔三種指標,作為制度質量的替代變量來進行研究。三項指數的取值范圍在1 ~5 之間,指標取值越大則代表著水平越高。

表2 相關性矩陣
PPP 項目的風險分擔,實質上就是公共與私人部門之間的雙向博弈選擇的過程。根據上述理論部分,為研究制度質量如何影響PPP 項目風險分擔,本文設計的基本模型如公式(1):

其中,被解釋變量Risksharing 代表私人部門承擔PPP 項目風險程度;解釋變量QI 代表公正公開公平指數、政府效率指數和政府廉潔指數表示的制度質量的替代變量;解釋變量Control 表示各種控制變量如人均可收入水平、GDP 增長率、資本開放指數以及時間變量;ε 代表誤差項。
由相關性矩陣表2 可知,除了公開公正公平變量和政府效率變量之間的系數比較接近0.9,其余所有變量之間的相關性系數幾乎都遠遠低于0.9,所以為了排除模型有共線性這個問題,本文將公開公正公平指數和政府效率指數分開進行了回歸(記作模型一與模型二)。
本文采用最小二乘回歸模型來分析制度質量如何影響PPP 項目的風險結構,全樣本包含10263 個在數據庫中的項目,在OLS 分析過程中,由于公開公正公平指數和政府效率指數存在相關性,所以本文將這三個制度質量替代變量進行了兩組回歸。
(1)從模型一的回歸結果來看,政府效率指數對私人部門愿意承擔PPP 項目的風險程度在1%的顯著性水平上具有正向的影響,這說明一國或地區的政府效率越高,即處事能力和執行力越強,私人部門在PPP 項目中會愿意承擔更多的風險。
(2)從模型二的回歸結果來看,公開公正公平指數對私人部門愿意承擔PPP 項目的風險程度在1%的顯著性水平上具有正向的影響,這說明政府的公開公正公平的水平越高,私人會愿意在PPP 項目中承擔更多的風險;政府廉潔影響系數為-0.182,說明政府廉潔指數對私人承擔PPP 項目的風險程度具有負向影響,但是并不顯著,可能是因為政府一定程度的腐敗越會容易刺激私人部門在行為上的機會主義策略,即私人部門會選擇冒險去承擔更多的風險。
(3)總體而言,回歸模型得出的結果在整體上與上文的假設是符合的,即制度質量越好的地區,私人部門在PPP 項目中會愿意承擔更多的風險。并且,由方案一和方案二中其余的數據結果可知,人均可支配收入、GDP 增長率和資本開放指數等控制變量也在一定程度上對私人部門承擔PPP 項目風險的意愿有顯著影響。
總體而言,本文用PPP 項目運作方式替代PPP 項目風險分擔以及用政府公開公正公平、政府效率、政府廉潔三個指數來替代制度質量,運用最小二乘法證明了制度質量對PPP 項目風險分擔有著重要的影響,具體如下:項目所在地的制度質量越好,即公開公正公平水平越高,政府效率越好,私人部門在PPP 項目中愿意承擔更多的風險;政府廉潔對私人部門承擔風險程度有負向作用,但影響并不顯著。所以為了提高私人部門參與度,本文提出了以下幾條對策建議:(1)政府應當詳細明確各部門和各行業的工作職責和工作范圍,加強各部門之間的組織和協調。(2)政府應當轉換職能,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作用,各地區應建立一個高效、規范、透明公開的PPP 市場,為私人資本的進入提供一個良好的環境。(3)政府部門應該加強項目運作的規范性和信息公開性,提高政府項目規劃、設計和監管能力,建立PPP 監督管理機構,負責監管項目的各個階段如制訂制度框架、標準合同,以減少信息不對稱而產生的制度摩擦,降低私人部門的參與風險。(4)政府應當建立合理透明的風險分擔機制以動態處理PPP 項目不同類別和不同階段的風險,以提高政府的效率水平和公開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