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敬冰



近年來,山東臨沂外出務工農村勞動力呈逐年上升趨勢,他們外出務工過程中,眼界逐漸開闊,積累了一定的資金和知識技能,具有回鄉創業發展的強烈意愿和物質基礎。為促進鄉村振興,臨沂市立足實際,大力實施“歸雁工程”,著力譜寫鄉村振興戰略“齊魯樣板”的臨沂篇章。“歸雁工程”是指推動和引導在外能人返鄉創新創業,帶動更多先進生產要素向全市集聚,全面推動鄉村振興戰略。
一、實施歸雁工程,吸引在外能人返鄉創新創業的時代背景
(一)臨沂市外出務工農村勞動力數量規模大
近年來,臨沂市農民購買或租用農機從事農業生產,大大提高了農機應用率。臨沂金豐公社、郯城縣農大家庭農場從事代耕、代種、代管等業務的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如雨后春筍,大量涌現。據臨沂市農業農村局統計,截至2018年底,臨沂市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86.6%。越來越多的農村勞動力從繁重的農業生產中解放出來,他們離開農村、離開農業,到城市從事務工,從事非農產業。
從表1可以看出,臨沂市農村勞動力外出務工人數約占匯總勞動力總數的三分之一,他們獲得工資性收入,不僅改善了生活水平,還增長了見識,積累了創業的部分資金。
(二)政府高度重視吸引在外能人返鄉創業工作
2018年,蘭陵縣委把鄉村人才振興作為鄉村振興的關鍵,堅持正向激勵、搭建平臺、關心培養、親情服務相結合,出臺了包括吸引在外人員回鄉創業“歸雁工程”在內的頭雁工程、歸雁工程、鴻雁工程、雁陣工程等四個系列化文件,在全縣實施了“四雁工程”,構建了“物質激勵+臺階激勵+精神激勵”的正向激勵機制和長效引導政策體系,匯聚了內外互動、合力向上、振興鄉村的強大人才力量,努力為蘭陵縣鄉村振興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撐。2019年1月,臨沂市委辦公室、市政府辦公室下發《關于做好春節期間“歸雁”工程系列活動的通知》,提出利用春節這段黃金期,加強聯絡溝通,增進互信了解,積極引導臨沂在外人才參與現代農業、投身家鄉建設,助推鄉村振興戰略和人才強市戰略加快實施。2019年3月,臨沂市委農辦印發《臨沂市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沂蒙高地重點任務清單》,提出實施四雁工程,實施農村優秀人才“回引計劃”,瞄準產業選人才,開展精準化“雙招雙引”活動,鼓勵吸引優秀外出人才返鄉創業。
(三)在外人員回鄉創業蔚然成風,成為鄉村振興的生力軍
2019年5月,臨沂市農業廣播電視學校對240名創業者進行問卷調查(見圖1),其中47人沒有外出務工經歷,占樣本量的19.58%;52人有0-3年外出務工經歷,占樣本量的21.67%;48人有3-5年外出務工經歷,占樣本量的20%;93人有5年以上外出經歷,占樣本量的38.75%。很多外出務工人員利用學到的知識和技能,回鄉積極創業興業,他們活躍在農村各個行業,為推進農業農村經濟發展,帶動周邊農民共同致富做出了很大貢獻。
二、開展農業技能和經營管理知識培訓,推動在外能人返鄉創新創業
(一)政府推動實施歸雁工程為返鄉創業人才吃下了“定心丸”
臨沂市委、臨沂市人民政府高度重視歸雁人才返鄉創業工作,將歸雁工程納入“四雁”工程之一,一體推進,制定印發了《關于實施“四雁”工程強化鄉村振興人才支撐的意見》;中共臨沂市委農辦制定下發《關于做好2019年十項重點工作任務評價工作的通知》,把強力推進四雁工程實施納入十項重點工作評價體系。2019年3月14日,臨沂市農業農村局在蘭陵縣召開全市實施“四雁工程”暨農商銀行支持高素質農民貸款工作現場推進會議,會議期間,與會人員和市縣農業專家及臨沂農商銀行工作人員深入部分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進行調研,現場幫助解決產業發展過程中遇到的融資難、貸款難和新技術推廣難等問題。各縣區委、政府和農業農村部門也積極行動,采取各種措施吸引歸雁人才返鄉創業工作。如2019年春節期間,沂水縣組織在外人員參觀優勢項目10余場次,盡最大努力為在外人員開展服務,開辟了在外人員回歸創業“綠色通道”,對積極回鄉創業的人才實行一對一幫扶、有針對性地答疑解惑,宣講有關優惠政策,解除回鄉創業人才的后顧之憂,激發他們愛家鄉的家鄉情,返家鄉的親人情,引導歸雁人才參與現代農業、投身家鄉建設、帶動沂水縣農民創業,實現共同富裕。
(二)開展歸雁人才創業技能和綜合素質培訓
歸雁人才走南闖北、人生經歷千差萬別,對知識和技能的需求也各不相同,對歸雁人才開展教育培訓,必須以更加精準、更加多元的方式提高實效。
1.發揮農廣校培育主體作用,把歸雁人才納入高素質農民培育。2014年,臨沂市被列為全國農民培育整體推進示范市,每年培訓高素質農民2萬人,農廣校具體組織實施。臨沂市農廣校把外出務工人員、高校畢業生作為重點培訓對象,結合全市現代農業“四大板塊”,每個縣區根據主導產業,科學選定1-3個專業開展培訓,采取電視播出、農業農村局官網發布、微信朋友圈等方式,對參訓人員范圍、培訓專業、學習課程等廣泛宣傳,讓外出務工人員都能獲得培訓信息,有目的、有選擇地參加培訓;同時,根據外出務工人員缺乏創業技能和農業知識的實際,積極組織歸雁人才參加創業培訓。據統計,自2010年以來,已累計對外出務工人員開展創業示范培訓3500余人。2018年,臨沂市農廣校通過“自愿報名、縣區初評、市里評審”的辦法,在全市篩選了260余名農經、農學、創業、植保、蔬菜、果樹等專業技術人員,組成臨沂市農民培訓講師團,具體負責歸雁人才培訓授課工作。
2.發揮農民田間學校優勢,對歸雁人才開展農業生產技能培訓。農民田間學校是以農民為中心的互動式培訓模式。2016年以來,臨沂市農業農村局累計建成“六統一”標準化農民田間學校100處,臨沂市農廣校統一編號,并在全市公布。把農民田間學校建設在當地農業主導產業生產基地上,為生產基地及周邊村居的農民學科技、用科技提供了便利條件,提高了農民的技能水平。
3.利用農民學院,開展歸雁人才培訓理論研究和高層次培訓。2015年11月,臨沂市政府依托臨沂大學、臨沂市農科院、臨沂市農廣校,組建成立農民學院,積極探索高層次歸雁人才和高素質農民培養的有效途徑。農民學院成立以來,先后承擔實施了臨沂市高素質農民素質提升培訓、農民培訓師資進修、農業職業技能培訓等,為提升歸雁人才綜合素質和技能提升作出了有益的探索和實踐。
(三)財政支持“暖巢”助力返鄉創業
1.農民合作社發展資金支持歸雁人才干事創業。臨沂市財政每年列支農民合作社示范社和家庭農場示范場發展資金300萬元,對歸雁人才等創辦的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示范場進行擇優表彰扶持,凡被評為農民合作社市級示范社的,每家扶持資金1萬元。其中,2019年評選表彰農民合作社市級示范社172家,家庭農場示范場107家。臨沂市部分縣區也都制定了農民創業扶持政策,如郯城縣財政每年拿出40萬元資金,支持農民創業發展。
2.農業技術培訓補助資金支持歸雁人才素質提升。2019年,中央、省市財政安排臨沂各類財政支農培訓資金共計1022.5萬元,臨沂市及縣區農業廣播電視學校積極行動,以歸雁人才為重點培訓對象,創新開展培訓工作,支持歸雁人才創業發展。
三、實施歸雁工程,返鄉創業工作取得豐碩成果
(一)建立不同層級的歸雁人才信息數據庫
2019年春節期間,臨沂市利用春節期間在外人才集中返鄉有利時機,通過入戶走訪、調查摸底、開展座談、實地考察、一對一幫扶等多種形式,讓在外臨沂人充分了解家鄉的經濟發展現狀與前景、產業與資源優勢,讓他們充分感受到自己家鄉的發展與群眾所得實惠,以此提高在外人才參與現代農業、投身家鄉建設的積極性、主動性。以鄉鎮黨委、政府為主,集中力量逐村、逐單位調查摸底,全面了解各類人才外出地點、從事職業、主要特長、聯系方式及主要聯系人等基本信息,建立鎮級在外人才信息數據庫;各縣區委農辦、農業農村局認真分析整理鄉鎮上報的在外人才信息情況,對創業規模較大、經濟實力較強、有回鄉投資意愿的在外創業創新人才和特色優勢產業科技創新團隊、高層次高技能人才、企業急需專業人才等市外技術人才,納入縣級歸雁人才信息數據庫;臨沂市委農辦、臨沂市農業農村局把每個縣區上報的有意回鄉創業的外出能人,納入市級歸雁人才信息數據庫,吸引歸雁人才回鄉發展經濟實體等。
(二)探索“定向推介、實地考察、全程護航”的招引歸雁人才回鄉創業新模式
依托市、縣、鄉三級歸雁人才信息數據庫,把臨沂市招商項目與歸雁人才創業目標緊密結合,實行定向推介招商項目,精準安排歸雁人才實地考察,達成合作意向后,組織創業指導專家進行全程服務,幫助解決回鄉創業中遇到的困難問題,讓回鄉創業人才“回得來、留得住、可致富”。2019年春節期間,河東區召開系列歸雁人才回鄉創新創業座談會,聽取在外人才的意見建議,先后走訪了臨沂市三豐化工有限公司、臨沂華太電池有限公司、山東圣大環保科技有限公司等10余家重點科技型企業,走訪期間積極推介、宣講省市區人才科技政策,發放《河東區人才科技工作手冊》,與企業深度交流,引導鼓勵企業引進高層次人才,加大產學研合作力度,舉辦行業高峰論壇。
(三)促進在外能人返鄉創業
臨沂在外能人是鄉村振興的重要潛在力量,臨沂市各級采取多種措施吸引在外能人返鄉創新創業。2013年,臨沂市提出全民創業三年行動計劃。臨沂市農廣校自2009年開展農村創業人才培訓,在外務工返鄉人員、高校畢業生一直是重點培訓對象,他們經過系統的農業專業技術知識和創業技能培訓,提升了發展現代農業、推進農村經濟發展的能力和水平,培訓后,他們積極創業創新,在全市涌現了一大批創業創新人才。蘭陵縣在外經商務工人員30余萬人,目前已吸引400名“歸雁人才”返鄉創業發展,已有78個歸雁項目落地開工建設,包括種養殖、農產品加工、服裝加工、柳編、木制品加工、物流、電商等方面。共流轉土地約29000畝,預計可為項目地村集體年增收220萬元,帶動就業近2000人,帶動4600余農戶增收。
越來越多的能人選擇返鄉創業,反映著“城市反哺農村”的大勢所趨,更能夠帶動人才、技術、資本等生產要素向農村匯聚。返鄉創業人員,既在城市學習了本領、積累了知識,又對生于斯、長于斯的鄉土存有深厚感情,因此也更能夠讓城市資源在鄉村扎根。農產品加工流通、休閑旅游、電子商務、特色農業……返鄉創業帶動新業態、新模式從鄉村生長起來,帶動了老鄉們一起發展、一起致富,為鄉村振興注入了內生動力。同樣要看到,要讓返鄉創業形成持續動能,還需要更好形成合力。一方面,可以通過融資、用地、稅收等政策禮包,讓返鄉創業人員回得來、留得住、干得好;另一方面,也需要形成良好的制度環境,使返鄉創業能夠融入城市的大市場,才能久久為功、施之長遠。當生產要素不斷向農村集聚,就能為鄉村振興賦能。
(作者單位:山東省農業廣播電視學校臨沂市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