叢沛利
大豆在國內生產和種植區域比較廣泛,我國的東北三省、黃淮流域以及長江流域都是大豆的重要產區,東北地區大豆不僅產量高,同時品質優良,具有重要的經濟價值。大豆不僅營養價值高,同時也具有很高的經濟附加值,可以用于多種產業的深加工,每年我國大豆的需求量都比較高。本文針對大豆的標準化栽培技術進行探究和分析,促進大豆栽培和種植的標準化發展,提高大豆栽培的產業效益和經濟效益。
一、大豆的輪作和整地
大豆的栽培和種植過程中要堅持輪作的原則,確保大豆的種植不重茬,要保證三年以上輪作,可以大大提高土壤的養分,保證大豆生長后勁,并且避免大豆栽培中的病蟲害威脅,有利于提高大豆種植的產量和品質。此外在大豆標準化種植中,也要科學整地,實現對土地的精耕細作,對大豆土壤進行深翻和松土,有效打破犁底層,大豆的翻地要秋季進行深翻和起壟,保證壟向的平直,壟高要保持一致。在種植玉米的區域可以在秋季進行滅茬和起壟,保證次年大豆的種植能夠有良好的種植區域。
二、大豆種子的選擇和處理
大豆的標準化栽培要進行科學選中,對于大豆品種的選擇要繼續選擇抗性強、高產的品種,大豆選種的過程中要根據不同地區的土壤條件以及氣候因素進行科學選種,保證大豆生長的適應性。在科學選擇大豆種子之后要進行種子處理,可以利用現代化的選種機以及人工選種的方式,挑出品質欠佳以及癟粒的大豆種子,同時剔除大豆中的雜質,提高大豆種子的純度。除此之外,要對大豆種子進行包衣處理,在播種前利用多克福種衣劑對種子包衣,可以防治大豆栽培中的病蟲害威脅,保證大豆在生長其有良好的長勢。
三、大豆播種
大豆的播種要選擇合適的播種期,控制好溫度以及濕度等條件,根據優質大豆的栽培經驗。當土壤溫度在7℃到8℃左右時是大豆的最佳播種期,不同地區要根據自身的氣候條件來進行適時播種。在大豆的播種過程中可以利用壟向雙行精量點播法,合理控制播種的間距,不僅有助于后期大豆的田間管理,同時也可以節約大豆種子。在播種的同時也要注意播種量??刂坪么蠖沟陌l芽率以及田間損失率等,合理的大豆播種量大約在每公頃55kg到60kg左右最為適宜。在大豆播種后要用覆土均勻覆蓋,為大豆種子生長創造良好的土壤條件。
四、大豆的水肥管理
大豆的標準化栽培要實現水肥的科學管理,在施肥的過程中可以利用有機肥料,提高土壤到底層營養成分。同時也可以利用氮磷鉀復合肥等,為大多土壤攝入各種營養成分,施肥量以及肥料的選擇要根據土壤條件來確定。施肥的過程中也要把握好方式方法,可以施加在土壤層的5到7cm左右,避免處肥同位,以免給大豆種子帶來損害。同時要根據土壤的濕度進行科學澆水,在每次追肥后可以適當澆水,在雨季也要做好田間的排澇工作。在對綠色食品大豆進行中后期田間管理工作的過程中,應當對大豆的植株進行合理的培育,應當保證大豆植株的茁壯,防止綠色食品大豆植株出現倒伏的情況,這樣能夠提升大豆植株的整體生長效果。在進行中后期田間管理的過程中應當對雜草進行處理,保證大豆植株在生產的過程中獲得充足的肥料和養分。
五、大豆的病蟲害防治
防病蟲害是大豆標準化栽培中的重要環節,農業生產者對于田間大豆的長勢要及時觀測,對于可能發生的病蟲害要及時防治,在大豆的生長期要及時修剪病蔓,在冬季將大豆的殘枝進行深埋或焚燒,不僅可以提高土地的營養成分,同時也可以降低大豆病蟲害的威脅。除此之外,要根據大豆的不同病癥以及蟲害采取科學的防治策略,目前大豆芽蟲、灰斑病。以及大豆食心蟲等,都是影響大豆品質的重要因素。對此可以利用多菌靈以及退菌特等按照合理的配比進行殺菌滅毒,同時也可以利用專門的殺蟲劑等進行治療。在進行大豆種植的過程中應當有效地開展病蟲害防治工作,在進行病害防治的過程中,著重對兩種病害形式進行防治工作,這兩種病害形式為大豆灰斑病和大豆菌核病。在進行病害防治的過程中應當選用多菌靈懸劑、速克靈等開展相應的病害防治工作,只有這樣才能夠達到更好地防治效果。
六、大豆的收獲
大豆的收獲也要實現標準化操作,隨著當前機械化的發展,大豆的收獲過程中可以利用現代化的農機和器械化設施來提高秋收效率,要對不同的大豆品種進行單獨收獲,實現單儲單運,同時在收割時,要保留低茬,確保不留底莢,降低大豆收割的損失率,同時也避免大豆收割時對大豆種子的破壞。
綜合上面的分析和論述,大豆的標準化栽培要保證大豆栽培流程的標準化,對于大豆栽培的各個環節都要做好控制工作,保證操作規范,技術標準。這不僅有利于優質大豆的栽培,同時也可以大大提升大豆的產量,大豆的標準化栽培也是當前我國大豆種植規模不斷擴大、栽培技術不斷創新的要求。
(作者單位:122115遼寧省北票市上園鎮農業技術推廣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