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雷
小米又稱為粟,北方稱谷子,起源于我國的黃河流域,是我國古代主要糧食作物,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農作物之一。小米的主產區在中國,占全世界產量80%。中國最早的酒,就是用小米釀造而成的米酒。小米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富含豐富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質及氨基酸、脂肪及脂肪酸、維生素、礦物質等多種人體所必需的營養成分。生產中要提高小米產量,就要提高種植和管理技術,才能實現量高質優,從而增加收入。
1、生長特性
小米是禾本科植物,與其他糧食作物相比生育期較短,僅80~130天。小米具有耐旱,怕澇,耐貧瘠,耐儲藏的特性,尤其適合在土壤較貧瘠,雨水少,干旱,缺乏灌溉條件的地區種植。
2、選地整地
種植小米宜選在地勢偏高或平坦,土層深厚,土質疏松,土壤肥沃,排水暢通,微酸和中性的壤土或砂壤土上種植。前茬作物收獲后,清除作物殘枝,深耕深翻,耕深21cm以上。適當曬田,精細整地。整地要做到“早、深、松、碎、平”,整地質量的優劣將關系到播種、出苗以及后期的生長狀況。結合整地施足底肥。通過精細整地,施足底肥才能為植株創造適宜的土壤環境,才能促進種子發芽、幼苗的生長發育,從而為增加產量奠定基礎。
3、選種備種
品種不同,其產量、抗力也有所不同。因此要結合本地氣候特點、本田實際情況、茬口、栽培技術等方面選擇最適合的品種。播種前精選種子,剔除秕谷、雜質。晾曬1天后,用種衣劑包衣處理,處理過的種子對提高出苗率、降低苗期病蟲害效果顯著。小米不宜重茬,否則易引起多種病害的高發,可與玉米、馬鈴薯、大豆、蕎麥、小麥、甘薯等作物實行3年以上的輪作。
4、適時播種
根據本地條件、品種特性和茬口進行播種是關鍵。春播時宜在土壤10cm深處地溫達穩定在10~12℃時播種,播種深度宜在4~5cm左右。播種的種子量不宜過少,否則會出現缺苗斷壟,缺苗少苗;反之,播種量過多,又會造成幼苗密集,植株纖細,增加間苗時間和人力,一般1hm播種量為15~22.5kg。
5、田間管理
加強田間管理,保證全苗。小米種子小,易出現缺苗斷苗現象。當幼苗3葉期,出現缺苗時要及時補種,6葉期要及時定苗。小米全生長發育期內,一般要進行3次中耕。第1次在定苗時,中耕除草時動作要輕緩,避免傷到幼苗及根部;第2次中耕在拔節期,結合中耕培土,進行澆水追肥;第3次中耕在封行之前,此次培土宜高一些,為根部健壯生長創造條件,避免出現防止倒伏。
6、施肥管理
(1)底肥。整地時施足底肥,底肥以農家肥為主,1hm2施加5.0~9.0萬kg,再配施適量的磷肥。或每hm施用尿素120~150kg,過磷酸鈣600~750kg,氯化鉀180~225kg。
(2)追肥。根據植株長勢、不同生長發育期,進行科學追肥。
拔節期要及時追施拔節肥,追肥必須在抽穗前施入,避免谷子貪青晚熟。地力好、基肥足的高產田要輕施拔節肥;反之,要重施拔節肥。孕穗期追施“攻粒肥”,此次追肥可結合中耕培土和澆進行。谷子開花期如出現脫肥,要追施少量氮肥。灌漿期可采用葉面追肥,可噴施0.5%~1%的尿素溶液或0.2%的磷酸二氫鉀溶液,使葉片的功能期得到延長,促進干物質的形成,從而增加粒重。
7、防治病蟲害
(1)葉斑病。小米葉斑病是生產中常見的病害,主要為害葉片。葉斑病屬真菌性病害,病菌在植物病殘體上越冬。翌年春季產生分生孢子,可借助風力、雨水進行傳播蔓延。葉斑病多發生在多雨年份,多雨季節,排水不暢,潮濕,養分不足等條件下,
該病具有再侵染特點。葉片發病,初期葉片生出灰褐色的橢圓形至梭形病斑。發展后病斑擴大。后期斑上生出小黑粒點,即分生孢子器。發病初期,可用12%綠乳銅乳油600倍液,或50%苯菌靈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或50%琥膠肥酸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60%防霉寶超微可濕性粉劑800倍液等噴灑防治,8~10天噴1次,連噴2~3次。
(2)粘蟲。粘蟲以莖葉及穗為生,被咬食后出現缺刻或只留下葉脈,或是把嫩莖或子粒咬斷吃掉,嚴重影響小米產量。蟲害大發生時可將作物葉片全部食光,給農戶造成巨大損失。粘蟲具有群聚性、遷飛性、雜食性、暴食性,是一種重要的、全國性的農業害蟲。發現蟲害,立即防治。尤其在幼蟲2~3齡期防治最佳,可用DDV熏蒸法,在晴天無風的傍晚進行。或用2.5%的功夫、氯氰菊酯兌水噴霧防治。輔助措施以田間草把誘集成蟲和卵塊,集中銷毀,減少為害。
保護農業生產環境,保護生態環境,保護害蟲天敵。粘蟲的天敵有燕子、麻雀、鳥類、蛙類、螨類、線蟲、螞蟻、黑卵蜂、螟蛉絨繭蜂、寄生蠅、姬蜂類及寄生菌等,對粘蟲的發生都能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
8、適時收獲
在小米蠟熟末期或完熟初期時要適時收獲。脫粒后置于干燥通風處進行晾曬,以利于貯存和運輸。收獲不宜過早,也不宜過晚。過早收獲,會因籽粒不飽滿而影響總產量;收獲過晚,易出現脫粒落粒,收獲不及時遇到雨天易造成受潮發霉,影響產量和質量。
9、注意事項
(1)生產中,施肥追肥時要均衡,不偏施、不少施、不漏施,保證各類養分的供應,促進植株長勢健壯,以提高產量和質量。
(2)防治病蟲害宜早不宜晚,宜早不宜遲。藥物防治病蟲害時,要幾種藥物交替使用,不可單一用藥,避免因病菌害蟲產生抗藥性,而影響防治效果,導致產量和質量的下降。
(3)瓶裝、袋裝化肥或病蟲害藥物,在使用后應將廢棄瓶、袋收集起來,帶離田外,集中處理,不能隨意丟棄在田間,避免造成環境污染。
生產中,要提高小米的產量和質量,就要提高種植技術,還要加強田間管理,合理澆水,科學施肥追肥,及時防治病蟲害的發生發展。只有細心管理,才能確保蜘蛛健壯生長,才能實現增產、增收、增效的目的。
(作者單位:136100吉林省公主嶺市八屋鎮農業技術推廣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