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勤
水稻是一種非常重要的農作物,水稻的產量和質量直接影響著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的生活質量。而水氣平衡栽培法是一種能夠提高作物產量的栽培方法,因此本文將簡要分析水稻水氣平衡栽培法。水稻生長對水分的要求比較高,不同時期的水稻需水量不同,水量過多或者是過少都會影響到水稻的生長以及水稻的質量和產量,為了探究水稻水氣平衡栽培法的增產效果,2017年在八步區信都片區開展了水稻水氣平衡栽培與傳統栽培及常規栽培的對比試驗。
一、試驗材料與方法
1、試驗田情況
本次試驗的地點在八步區信都片區域,所選擇的試驗田地的肥力較為均衡,形狀較為規則,且排水條件和灌溉條件都比較好。
2、試驗材料
深兩優5814
3、試驗設計
本次試驗主要分為六個試驗處理,每個試驗處理都需要重復三次,每小區的面積約為20㎡。
具體處理如下:
(1)利用傳統的深水漫灌栽培法進行種植,在全生育期間只進行深水灌溉,不進行曬田工作。(2)利用常規的水分管理栽培法進行栽培。在全生育期間進行濕潤灌溉。在拋秧期間,不需要增加水量,只需要讓田地當中的水分保持飽和狀態就可以了。其次,需要注意分蘗期的水分處理。在拋秧至夠苗這一期間需要保持田地的濕潤,夠苗之后需要進行曬田。在幼穗分化之后,需要嚴格把控田地的水分,避免出現水分不足的情況。在水稻成熟期時要一直保持田地的濕潤。(3)利用第一種水氣平衡栽培法進行栽培。在全生育期間,不需要建立水層,需要將溝水嚴格控制在平面下。分蘗期的處理也十分重要,在拋秧至夠苗期間要保持田地的濕潤,也就是要保持水溝當中有水,但是水不會沒過平面。在曬田期間,需要將水溝當中的水分排除干凈,直到田面露出白根。在幼穗分化期間,只需要利用人工補水或者是自然降水進行補水,保持廂面的濕潤。如果采用人工補水的話需要讓水在水溝當中自行變干。在抽穗灌漿期間同樣需要保持水溝當中的水不沒過平面。在黃熟期時需要讓水溝當中的水自然落干,但是不能出現田面干旱的情況。(4)利用第二種水氣平衡栽培法。在分蘗期間需要保持田間有淺水層,但是其他時期需要將水溝當中的水控制在平面下。(5)利用第三種水氣平衡栽培法。在抽穗期和灌漿期間需要保持田面有潛水層,其他時期同樣不能讓水溝當中的水超過平面。(6)利用第四種水氣平衡栽培法。抽穗期和灌漿期需要進行潛水層灌溉,其他時期要控制水溝當中的水。
需要設置田埂將各小區分隔開來,田埂高20厘米,需要用塑料薄膜將田埂包好。各小區的排水溝寬度為30厘米,深度為20厘米。隔離帶100厘米,隔離帶處于隔離田埂的兩邊,需要在隔離帶上栽種兩行水稻。
二、試驗過程
1、育秧方法
在進行本次試驗時,于7月12日利用工廠化朔盤室進行播種和催芽工作,又于7月14日將稻苗移植到了田地當中。
2、插秧方式和插秧規格
本試驗主要采用了人工插秧方式,插秧的規格為20*25㎝,平均密度為1.33萬蔸每畝。
3、施肥情況
根據實際情況進行施肥,同時需要根據稻苗的生長情況和病蟲害情況進行防治病蟲害、除草等田間管理工作。秧苗情況和施肥情況如表一和表二所示。
三、結論與討論
1、結論
根據各表和實際的田間調查情況發現,田間有潛水層的禾苗回青速度較快,生長速度也比較快。同時,也發現穗長以及株高基本不會受到水分管理方式的影響,但是有效穗率、結實率以及曬干率會受到一定影響。此外,還發現處理6即利用第四種水氣平衡栽培法進行栽培的的產量會比處理1和處理4的產量高很多。
2、討論
經過此次對比試驗發現,傳統栽培法、常規栽培法以及水氣平衡栽培法的栽培效果不盡相同。傳統栽培法使用的是深水漫灌栽培方式,會消耗大量的水資源,也會對水稻產量造成影響。常規栽培法對水源條件的要求比較高,所以會受到一定的限制。而水氣平衡栽培法的水分管理效果比較好,可以有效促進水稻生長、節約水資源,還可以降低病蟲害的發生幾率。
綜上所述,經過對比試驗發現相較于傳統栽培以及常規栽培法,水氣平衡栽培法的效果比較好。利用水氣平衡栽培法不僅能夠控制好水量,減少水資源的浪費,還能夠減少病蟲害的發生,提高水稻的產量和質量,因此應該積極推廣水稻水氣平衡栽培法。
(作者單位:542813廣西賀州市八步區靈峰鎮農業技術推廣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