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建偉
玉米是一年生草本植物。它是我國重要的糧食作物,面積僅次于水稻和小麥。隨著人口的增長,對玉米的需求也在增長。為了滿足人們對玉米的需求,我們應該在保證玉米質量的基礎上,盡可能提高玉米產量。論述了當前玉米栽培存在的問題,探討了高產優質玉米的栽培技術。
一、玉米種植中存在的問題
首先,現有的玉米種植技術相對落后,許多農戶依靠以往的種植經驗,容易受當地氣候和環境的影響,錯過了最佳的種植時間。其次,一些農民在不了解土地特點的情況下,盲目選擇種植玉米。另一部分農民為了追求玉米高產,種植密度過大,增加了土壤負擔,導致玉米損失。第三,大多數農民在玉米種植季節管理上存在一些問題。保證玉米的科學管理,避免病蟲害的影響,減緩玉米的生長進程。由于農戶對玉米生長期的管理過程或管理能力重視不夠,多數玉米抗蟲性和抗倒伏性較差。
二、優質玉米高產技術
1、選地與選址
根據玉米的實際需要選擇土地和種子。不同用途的玉米有不同的選擇要求。例如,一些玉米被用作油,一些用作食物,一些用作動物飼料。只有在明確了玉米種植的實際需要后,才能合理地選擇土地和種子,而不是對各種玉米實行同一標準的處理。此外,還應考慮地理環境,確保土地滿足種植玉米的要求。
2、現場管理
玉米出苗后,要及時檢查補苗情況。補苗方法:一是補種(浸種后,催芽);二是移栽補苗(移栽后,充分澆灌根系)必須在3片葉子前完成。苗木恢復后澆水施肥1-2次。為了防止幼苗相互擁擠,爭搶肥料,浪費養分和水分,玉米必須及時長出3-4片葉子。苗木要密而薄。小與大,弱與強,病與健康。通常4-5片葉子是固定的。秧苗固定后,根據秧苗的生長情況決定是否蹲下。苗木蹲栽應遵循“晚蹲、不早蹲、蹲黑、蹲黃、蹲肥、蹲瘦、蹲濕、蹲干”的原則,然后在翻耕中進行。開始流蘇,分開一行或穗。整個場地的一半被閹割,以便于通風和透光。去雄方法是:從頂葉中取出1/3或1/2雄耳,在撒粉前及時取出雄耳。最好把第一批雄花或弱花或昆蟲植物的雄花從地上摘下來。不要閹割他們。閹割時不要損壞頂葉。遇大風、陰天2天以上、多雨、高溫時,可進行人工授粉。授粉應在露水干燥后的晴朗早晨進行,授粉應與授粉同時進行。去糠后,用小絲女耳刷采集新鮮花粉,或將花粉放入小竹筒中,用2-3層紗布或絲襪封住竹口,輕輕拍打花絲花粉管上的花粉均勻地貼在花絲上。
3、灌溉
灌溉量應根據實際情況確定。例如,當天氣干燥時,應該增加灌溉。有效的灌溉方法通常包括滴灌和噴灌。合理灌溉可以提高玉米吸收養分的效率,增強光合作用,提高玉米品質。
4、施肥
最好的選擇是在秋天挖。在土地整理中,要注意集約經營,盡量使土壤細化:細、軟、平、透性好。確保土壤肥沃。然后及時耙壓夯實,保證土壤水分值達到播種狀態。一般情況下,要抓緊挖土起壟、壓實、保水等時間,達到待播狀態。根據我們村的氣候,我們通常在四月準備土地。水很容易跑得太晚。如果不盡快達到標準,如果錯失良機,很難達到100%的出苗率。該地區土壤有機質含量低。要達到高產穩產的目標,就必須增加農業肥料,提高土壤的基本肥力,使用成熟的農業肥料。高產玉米宜采用基肥和追肥,即以總氮肥的40%為基肥,磷肥和鉀肥為基肥。由于氮肥是一種速效肥料,玉米在整個生育期都需要吸收氮肥。而磷肥是一種速效養分釋放速率相對較慢的緩效肥料,施入土壤后不僅能滿足季節性作物的需要,而且能保持3-4年的施肥效果。雖然鉀肥是一種速效肥,但玉米苗期植株對鉀的吸收速率相對較快,吐絮后植株對鉀的吸收速率基本停止。因此,應采用氮肥基肥,并在土壤中施用磷、鉀。
5、蟲害防治
農作物在遭受病蟲害侵襲時,其產量和品質都會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因此,在玉米種植過程中控制病蟲害是十分必要的。害蟲防治方法主要有生物防治、農業防治、化學防治、物理防治和生態防治。
6、收獲玉米
收獲期是否合理將對玉米的品質和產量產生重要影響。如果玉米早收,產量和粒重都會有一定程度的降低。收獲玉米的最佳時期是晚熟期,此時苞片干燥疏松,玉米稈的短苞片倒掛,玉米的生理指標是形成谷底的黑色層,乳紋消失,谷粒變得堅硬而有光澤,苞片變黃時不能收獲,否則產量會降低8%-10%。如果玉米晚了,急于留茬,可以把整株玉米挖起來堆在地上。等地犁完再收割。由于玉米成熟期的延長,產量比直播高5%。
綜上所述,優質玉米的高產對我國農業的發展有著積極的影響。近年來,國家出臺的優惠政策提高了農民種植玉米的積極性,要及時推廣和推廣優質玉米和高產栽培技術,推動我國玉米種植業向高產、高產方向發展。
(作者單位:150112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雙城區五家街道辦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