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文浩
大豆在我國北方地區種植非常普遍,每年大豆產量也都比較高,東北高寒地區是優質大豆的重要發源地,由于氣候以及溫度的特殊性,對于大豆種植與栽培具有很高的技術要求,本文針對高寒地區大豆種植與栽培技術進行探究,為高寒地區大豆種植提供科學的技術指導,實現高寒地區大豆種植產量品質的提升,以此來提高高寒地區大豆種植的經濟效益。
一、高寒地區氣候特點分析
我國東北高寒地區由于緯度比較高,氣候寒冷在大豆種植和栽培過程中整體積溫比較低。另外高寒地區大豆生長發育周期段,冬季漫長,霜季比較早,無霜期比較少,氣候比較好的地區,無霜期僅僅在110天左右。除此之外,高寒地區的小氣候比較明顯,同一個區域山上和山下溫度差異明顯,甚至南北坡溫差也都比較大。東北高寒地區的低溫早霜給農作物的種植和培育帶來巨大影響,因此在大豆的種植和栽培中要利用科學的技術方法,實現科學播種,提高高寒地區大豆的產量和經濟效益。
二、高寒地區大豆種植與栽培的技術要點
1、根據氣候科學選擇大豆品種
東北高寒地區氣候條件多變,極大影響大豆的種植和栽培,因此在大豆的選種過程中首先要關注早熟的大豆品種,選擇優質產量高的大豆品種類型,同時在高寒地區種植的過程中也要合理根據區域的氣候特點以及土壤特點等進行選種,在氣溫氣候比較好的第五積溫帶,可以選擇黑河17、黑河22以及黑河29等大豆品種。而在氣溫氣候比較差的地區可以選擇,黑河25和東農44等早熟的大豆品種。同時也要根據種植區域南北坡的溫差,來進行不同品種大豆的種植。
2、選擇合適的播種期進行早播
在高寒地區由于氣候多變大豆播種期很難進行確定,過早種植大豆容易受到晚霜的影響,降低大豆品質和產量,而過晚播種大豆也容易受到早霜的影響。經過多年大豆種植經驗的分析,高寒地區第五積溫帶可以在五月中旬左右進行大豆播種,第六積溫帶則可以選擇在五月下旬進行播種,在播種期內要盡可能早播,在大豆種子的播種過程中要對種子進行包衣,有效避免大豆病蟲害的威脅,影響大豆的品質。除此之外,要盡量減少重茬,維持適當的迎茬比例。在大豆孢囊線蟲發生較重的地區,可與小麥或玉米實行5年以上的輪作;在無法避免重迎茬的情況下,盡可能地避免重茬面積,適當增加迎茬面積。合理耕作,增施肥料,拌種衣劑,改善大豆生育環境,進行秋整地,應用微量元素肥料,補充重迎茬地塊微量元素的不足,以減緩重迎茬為害,增加產量,是行之有效的途徑。
3、堅持科學施肥
機械秋翻起壟、秋旋起壟、深松起壟,建立新的耕層土壤結構,冬季低溫破壞致病物質。大豆的種植要避免晚熟和徒長,因此在施肥過程中就需要對大豆進行施加一定的磷鉀肥料,合理控制氮肥量,同時在種植區域也可以適當施加磷酸二胺和硫酸鉀等肥料,提高大豆土壤營養成分。
4、大豆田間除草管理
高寒地區地廣人稀,耕地面積遼闊,農業種植人員相對較少,導致很多地區荒草嚴重,因此在大豆的栽培和種植過程中,就需要全面做好除草管理工作,對大豆田間地雜草品種進行了解,利用化學藥劑進行控制,同時對于化學除草藥劑的使用也要控制藥量,避免對大豆幼苗產生影響,造成大豆晚熟。同時也可以利用機械除草的方式,由于高寒地區耕地面積比較廣,可以為機械除草創造有利條件,提高大豆除草的效率。具體可以應用蒙頭土除草方式。
5、進行大豆促早熟
由于高寒地區的氣候條件比較特殊,在大豆的栽培和種植過程中,要對大豆進行促早熟處理,以此來提高大豆的整體產量。在大豆生長的花末莢初期要關注大豆的整體長勢,適當播撒磷酸二氫鉀等肥料,可以達到提高大豆的早熟程度,同時也能讓大豆粒更加飽滿,改善大豆成熟度,提高大豆的整體產量。
6、大豆病蟲害防治措施
防治病蟲草害重迎茬大豆產量降低,品質下降,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是各種不利因素交互作用的結果。因此,要種好重迎茬大豆,必須從改善大豆的生育環境,力爭最大限度地減緩重迎茬的為害。高寒地區大豆栽培和種植要實現病蟲害的綜合防治,要選擇抗病性強以及無病的大豆種子進行栽培,同時在大豆的種植過程中要科學輪作,將大豆栽培病蟲害問題從源頭進行控制。同時也要做好高寒地區大豆田間的病蟲害監測測工作,可以在大豆田間種植少量線麻,以此來來有效抑制蟲害問題。目前高寒地區大豆栽培和種植常見的病蟲害問題主要有,大豆食心蟲、大豆灰斑病等,在大豆病蟲害綜合防治過程中,要對種植區域的土壤進行深耕,達到除蟲的目的,避免土壤中的幼蟲對大豆根系帶來損害。同時對于灰斑病也可以適當播撒農藥,利用大黃素水劑對灰斑病進行防治,對于食心蟲也可以利用除蟲菊素進行控制。為了提高高寒地區大豆的漲勢,也可以對其追肥,保證大豆生長對營養的吸收。
綜合上面的分析,高寒地區大豆種植與栽培要重點根據氣候溫度等因素合理選種科學培育,關注高寒地區田間大豆的長勢,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只有這樣才能確保高寒地區大豆增收,提高高寒地區大豆的經濟效益。
(作者單位:155800黑龍江省友誼農場第二管理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