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蔚
對于世界農業發展來說,農村綠色循環農業屬于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具有顯著的先進性和代表性,更是我國農業健康、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礎,其有利于對我國農村的生態環境進行改善,并維持農業的生態平衡。對農村綠色循環農業進行應用,其能夠有效促進農村以及現代農業的良好發展,在農村農業環境、社會效益以及經濟效益等多方面,均能夠起到顯著的改善和促進作用。根據目前的情況來看,我國各個地區已經采用不同的形式對農村綠色循環農業進行應用和推廣,并且已經取得了良好發展。但是受到資源利用等多方面因素的限制,農村資源循環利用以及現代農業的持續發展并未取得理想的效果。所以在本文中,主要對農村綠色循環農業的推廣與應用開展分析,希望能夠對我國農村綠色循環農業的推廣和發展起到促進作用。
1、農村發展綠色循環農業的重要性分析
(1)對農業資源進行高效利用
綠色農業循環具有低開采、低排放以及高利用的特點,能夠對經濟社會發展與農業資源環境之間的矛盾進行最大程度的解決,屬于生態學和經濟學相結合產生的一種新型的農業發展模式,其能夠對我國農業經濟的發展以及農村環境的保護起到有效的促進作用,充分實現了農業資源的高效利用和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
(2)實現基層農業產業的快速可持續發展
對農村綠色循環農業進行應用,有利于促使基層農業產業得到快速且可持續的發展,促使農業的基礎性作用得到充分發揮,有效推動循環農業的發展進程,顯著提升經濟增長點,也就有利于實現區域競爭力的提升,進而能夠實現農民收入的增加,并且與此同時,農村勞動力的就業問題能夠多到有效解決,對于農村基礎設施的建設,也能夠起到顯著的加強作用。
(3)解決環境保護與農業經濟發展之間的矛盾
促使農業資源利用率得到提升,也就有利于降低農業生產的綜合成本,促使傳統農業逐漸向新興農業的方向進行發展,在對農村環境進行有效保護的同時,促進了農業產業的高速發展,有利于對環境保護與農業經濟發展之間的矛盾進行有效解決。
2、循環農業發展的主要模式
根據目前的情況來看,雖然農村綠色循環農業在整體上得到了良好的發展,但是部分地區的種植模式以及養殖模式均處于單向發展和分散管理的狀態,導致諸多農業資源被閑置或浪費,例如養殖農戶將豬糞作為負擔,而種植農戶在種植過程中嚴重缺乏質量較好的農家肥,可見當前的情況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環境保護的發展。所以,廣大農民群眾應該積極對國家扶持各種產業發展的政策進行應用,以促使農業資源的利用率得到提升,進而有效實現新型農業的發展。
(1)“豬+沼+糧”的模式
應用這一循環農業發展模式農戶可以使用糧食以及秸稈等對豬、牛、雞等動物進行喂養,并將動物所產生的糞便引入到沼氣池當中進行發酵,之后將其作為肥料對農作物進行培植,也可以將其供給于日常生活或是農業生產當中,例如使用沼氣進行照明、煮飯等將,其作為生活燃料,或是將沼液噴灑于農田之中,起到有效地防止病蟲害的作用。由此可見,這一模式不僅能夠減少化肥的用量,還能夠為農戶的生產生活提供新的資源,從而形成多元化、集約化的農業生產良性循環。
(2)“豬+沼+菜”的模式
這一農業循環發展模式主要針對規模較大的生豬飼養區,需要對下游鏈接——大棚蔬菜基地進行大力推廣,通過對豬的糞便進行厭氧發酵,將沼渣和沼液噴灑或灌溉于大棚蔬菜種植基地之中,其可成為優質的農作物肥料,不僅有利于土壤質量得到改善,還能夠促使蔬菜品質得到提升,從而推動大棚蔬菜的質量逐漸達到綠色蔬菜和有機蔬菜的生產標準。并且,蔬菜進行光合作用所產生的氧氣能夠起到清新生豬飼養區內外空氣的作用,使農村的環境得到有效改善,同時也能夠起到促進農業生產增效、增收以及保護整體生態環境的作用。
3、綠色循環農業發展的建議
(1)因地制宜,適時發展
普通地區之間存在自然條件、經濟條件以及社會條件等多方面的差異,所以在對綠色農業循環模式進行選擇和應用時,切勿盲目效仿,而是應對當地的各方面特點以及資源情況進行充分考慮,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則,對產業基礎優勢進行充分開發,以對產業鏈條進行逐步的完善和延長,從而促使農業發展項目得到不斷的擴大,并實現農業經濟增長點的提高。
(2)科技與人才保障
科學技術能夠有效推動綠色循環農業的發展,而人力資源則是保障科學技術得到切實實施的重要基礎,所以在對循環農業進行應用和發展的過程中,應該重視對科技的開發和推廣,同時強化對人才的吸收和培養,以推動農業企業對于新技術和新工藝的應用和開發,同時提升綠色農業循環過程中廢棄物的利用率,以實現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協調發展。
總而言之,對農村生態環境進行保護以及促進農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是目前我國鄉村建設和農業發展的重點問題,所以有必要積極對農村綠色循環農業進行應用和發展,以實現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的和諧發展。
(作者單位:252000山東省聊城市東昌府區農業農村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