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玉思遠 曹鳳宇
水稻強化栽培是一項根據水稻生長特性,通過強化技術措施,促進水稻增產的新型栽培技術,是目前水稻生產最先進的栽培技術,比傳統栽培更規范,管理上更精細化,在應用推廣中效果明顯,環保的同時更加節省成本,水稻強化栽培技術強化了稻株個體生長環境,有利于單株生長,通過“強根促蘗”,使稻株穗大粒多,可大幅度提高水稻產量,最大限度地增加效益,促進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一、水稻強化栽培技術優點
1、增產顯著
水稻強化栽培技術充分發揮了稻株個體生長優勢,單本稀植,采用“三圍”栽培,使植株密度一致,保證了群體結構合理,單株生產力增強;小苗早栽早發,促進稻株低位分蘗成穗,利于苗壯穗大;施肥采用前促、中控、后補技術,做到了適施氮肥、增施磷鉀肥和有機肥;無水層灌溉促進水稻植株地下部分發根,根系強大;中耕除草有效改善稻株根系生長發育的環境,以上技術措施確保了水稻種植全過程都能受到有序管理,最大限度的挖掘個體生產潛力,使水稻總體增產顯著,并能保證水稻持續性高產,增產10~20%,增效25~35%以上,增加了水稻種植戶的經濟收入,提高了種植水稻的積極性。
2、節省成本
水稻強化栽培技術增產的同時,還降低成本,節省成本10~20%。強化栽培單本稀植大幅度減少了用種量,用種比常規用種公頃省種22㎏;本田育苗,公頃育苗面積60㎡,比常規育苗節省40㎡,降低育秧成本;強化栽培育苗只需15天,常規育苗需1個月,節省育苗物資50%;無水層灌溉方式不用常保持水層,灌“跑馬水”節省水;施用有機肥為水稻提供全價營養,增強抗病蟲能力使植株健壯,減少了農藥的使用,保護生態環境。
二、技術要點
1、選擇適宜品種
選擇分蘗力強、抗逆抗倒伏能力強、早熟、穗型大、高產、適應性好的超高產優質品種,在強化栽培技術下才能達到超高產,如“強化一號”。
2、適期播種
為確保秧苗在最適溫度生長發育,根據當地生態條件適時播種以減少種子養分損失,采用濕潤保溫育秧或塑料軟盤旱育秧,可減少傷根,防止緩苗,節省插秧起運苗時間,2月下旬至3月上旬播種,確定播種量并精細播種,播種量為10~22.5g/㎡,每100㎡施氮、磷、鉀復合肥15㎏,施有機肥100㎏,加強肥水管理。
3、適時早栽
秧苗適時早栽具有傷根少,移栽入土淺等優點,移栽前精細整田,先放水泡田,再翻耕、將水田耙細整平后施底肥,再耙一次。4月中旬移栽,移栽時要求淺水插秧。常規栽培秧田期一般20天,強化栽培的秧苗秧齡40天左右,秧苗2~3葉齡前帶土移栽,不傷根,不緩苗,保持根系不干,淺插保持秧苗根系直立,發揮水稻分蘗優勢,以提高低節位分蘗發生。
4、單本稀植
穗大粒多的高產稻品種適宜稀植,單本稀植可改善田間群體通風透光條件,避免根系競爭,有利于根系和冠層發展,充分發揮單株生產發育能力,延長每個葉片光能利用率。可拉線插秧,按行距35~40㎝×株距20㎝栽培密度稀植,土壤條件好的行、株距可以增大些,雜交稻每667㎡栽8000~9000株稻株,常規稻每㎡677㎡栽11000~12000株。水稻強化栽培實行等邊三角形種植,行間錯穴呈大三角形栽培,每穴3苗呈小三角形,這樣穴間稀,穴內密分布可以提高邊際優勢,光線能夠照到稻株的底部,促進分蘗,減少非功能葉,提高有效穗數同時減輕病蟲害。
5、田間管理
(1)精確施肥
水稻強化栽培要精確施肥,將化肥和有機肥配合使用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增產效果最佳。采取“前促中控后補”施肥技術配方平衡施肥,增肥地力的同時提高水稻后期光合能力,應適施氮肥、增施磷鉀肥和有機肥,要重視有機肥,有機肥比例應占總施肥量的30%左右,全部作基肥,利于保持生態平衡,一般1000㎏∕667㎡;穩氮增鉀,氮、磷、鉀配比為2:1:2,氮13.5㎏∕667㎡,氮肥中底肥、分蘗肥、穗肥比例為6:3:1,鉀肥10㎏∕667㎡,底肥、分蘗肥比例為1:1,放水前一次性施入氮肥、有機肥、微肥,深施肥保證秧苗生長發育。中等肥力田的田塊底肥可于栽秧前2~3天淺水施入氮肥50㎏、鉀肥10㎏、鈣肥40㎏,耕耙使肥料進入全耕層。追肥秧苗移栽后栽后7~20天進行,追施尿素5㎏∕667㎡、氯化鉀6㎏∕667㎡,如田間長勢旺穗肥可晚施或少施,穗肥普遍施用粒肥,水稻抽穗后5~7天噴施粒肥提高結實率和粒重。后期結合病蟲害防治噴磷酸二氫鉀1~2次。
(2)合理灌溉
實行強化栽培的水稻灌溉上實行好氣灌溉,好處是:一方面增加土壤氧氣,另一方面防止地表裂紋傷根。由于水稻秧苗小、秧齡短,移栽期是淺水(2㎝左右)插秧,返青期土壤保持足夠水分就可以,以后采取干濕交替的淺水灌溉,插秧后灌一次“跑馬水”,分蘗后期也灌“跑馬水”,這樣干濕灌溉保持土壤通氣性,便于根系生長,促進分蘗早生快發,水稻整個生殖生長階段水田保持1~2㎝薄水層,切忌斷水干旱,成熟前5~7天斷水。水稻分蘗后期“看苗曬田”,以減少無效分蘗數,鞏固有效分蘗,提高分蘗成穗率,增強根系活力,防止早衰。全田總苗數達到每畝18~20萬時曬田,苗勢旺的田塊要重曬,在幼穗分化開始以前結束。
(3)適時除草
水稻強化栽培因為采用淺水灌溉不能做到以水壓草,導致雜草容易生長,應適時除草。中耕除草:秧苗移栽后10天開始中耕,改善根系生長發育的環境條件,結合分蘗肥除草;化學除草:使用農得時拌細土撒施或兌水噴霧,按13g∕667㎡量,注意施藥后7天內不得排水,此外,待秧苗返青成活后排水露田,利用稻糠覆蓋田面防止雜草生長,也非常有效。
(4)防治病蟲害
水稻強化栽培螟蟲危害較重,其次是稻飛虱、稻苞蟲、稻縱卷葉螟,紋枯病很少發生。用(75%三環矬可濕劑30克+90%殺蟲單)∕667㎡或用40%福戈8g∕667㎡于5月下旬至6月上旬防治一代螟蟲,水稻孕穗至破口抽穗期是防治水稻二代螟蟲關鍵時期,每667㎡用75%三環銼30g+30%愛苗20ml或3%稻潔80g;稻飛虱、稻苞蟲、稻縱卷葉螟好發于水稻后期,屬于偶發性害蟲,防治稻飛虱畝用20%一泡凈16g+50%敵敵畏100ml或撲虱靈;防治稻苞蟲和稻縱卷葉螟用40%福戈8g∕667㎡或20%康寬10g∕667㎡。
(作者單位:150000中化現代農業(黑龍江)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