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燎櫻 朱敦軍
我國是農業的生產大國,也是農產品的消費大國,農業生產水平直接關系著我國經濟增長與國民的生活質量。在農業領域之中,水稻種植在農業生產中占有很大的比例,水稻種植水平可以直接影響我國的農業發展。近年來,農業生產正在向大規模化、機械化轉變,這就需要保證水稻機插秧栽培技術的有效應用。下面就來根據水稻機插秧栽培技術在水稻種植中的應用現狀,對該技術進行分析研究,提出提高水稻機插秧栽培技術應用效益的具體策略。
一、水稻機插秧栽培技術的概述
水稻種植的產量與品質與種植環境有直接關系,選擇溫度、濕度適宜的種植地點,是水稻種植的重要基礎條件。通過水稻機插秧栽培技術的應用,可以減少水稻種植的人力投入,提高水稻種植中的工作效率。在應用水稻機插秧栽培技術進行水稻種植時,種植者必須把握工作重心,遵循勤儉高效的原則,對水稻種植區域進行科學的播種與管理,保證每個環節都能達到規定標準。在水稻播種環節,科學合理的調整水稻種植密度,做好整地與水肥管理工作,這樣可以大幅度提升水稻的成活率,讓水稻長勢更加均勻。另外,還要做好對水稻種植區域的田間管理工作,根據實際情況,可以對種植區域使用田間腹膜操作,這樣可以為水稻營造更好的溫度與濕度條件;加強田間管理工作,根據秧苗的生長情況,給予適當追肥,也能更好的滿足水稻成長過程中對養分的需求。
二、水稻機插秧栽培技術收到的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
1、水稻機插秧栽培技術受到的經濟效益
在水稻種植中應用水稻機插秧栽培技術,可以大大提升插秧環節的工作效率,有助于減少插秧環節對時間資源、人力資源的消耗。水稻機插秧栽培與人工栽種水稻相比,前期需要投入的成本會大幅縮減;通常情況下,人工栽種水稻的前期投入為2000元/hm2,而改用水稻機插秧栽培技術后,前期投入成本會降低至300元/hm2。在人工成本方面,人工栽種水稻的人工成本為45d/hm2,而水稻機插秧的人工成本可縮減至30d/hm2。由此可見,采用水稻機插秧栽培技術可以顯著提升水稻種植的經濟效益,平均每公頃可收益2400元有余,這也說明應用水稻機插秧栽培技術有助于促進農業的進一步發展,也順應著農業機械化生產的發展趨勢。
2、水稻機插秧栽培技術的生態效益
采用水稻機插秧栽培技術也可以為水稻種植地區營造更好的生態環境,在水稻機插秧栽培技術中,對水肥管理、病蟲害防治水平都有顯著的提升。對水資源的利用率顯著提升,科學合理的施用肥料,這可以大大保護珍貴的水資源,也能避免施肥不科學對土壤環境造成的破壞。另外,在病蟲害防治工作中,加入綜合防治的理念,通過生物、物理與化學防治相結合的模式,可以顯著減少農藥的使用量,這在確保水稻健康生長的基礎上,顯著提升了水稻品質,這對解決糧食安全問題也有著促進性作用。由此可見,在水稻種植中應用水稻機插秧栽培技術,不僅可以提高經濟效益,也能營造更佳的生態環境。
三、水稻機插秧栽培技術的應用策略
在我國南北地區的主要水稻種植地區,都開展了對水稻機插秧栽培技術的推廣工作,做好對水稻機插秧栽培技術的應用性研究,提高該技術的應用效果,可以更好的提高水稻產量與品質。在目前的工作中,提高水稻機插秧栽培技術應用水平具體策略如下:
1、加大對水稻機插秧栽培技術的試驗研究力度
在推廣水稻機插秧栽培技術前,應該加大對該技術的試驗研究力度,從各地區實際情況出發,對農業機械的應用進行針對性研究,這樣有助于該技術的優勢更好的得以發揮。加強對濕潤育秧、旱育秧、多層薄膜育秧等育秧方式的應用性研究,可以為各地區的水稻種植提供更加適宜的育秧方式。
2、科學合理的控制秧齡與種植密度
科學合理的控制秧齡與水稻種植密度,對水稻的生長有直接關系。目前,在我國水稻種植的相關研究中表示,在插秧時選用秧齡為4.1~4.3葉期的秧苗,可以保證秧苗較高的成活率,播種密度以1700粒/m2為宜。根據秧齡的不同,可以選擇不同規格的育秧襯墊,同時給予相應的水肥管理,能更好的延長適宜機插的秧齡范圍。
3、合理的選擇播種期
水稻機插秧栽培技術對播種期的要求較高,合理的選擇水稻播種期,對提高水稻產量有著深遠的影響。在選擇播種期前,需要根據水稻種植區域大田茬口、大田耕整以及秧齡等情況加以推算,在兩季稻區,還要考慮溫度、濕度以及天氣情況對秧苗的影響,同時還要根據早稻與晚稻的不同要求,合理安排播種期。另外,如果不能保證做好播種期的選擇,還會提升水稻立枯病的發生幾率。拿平原稻麥兩熟區為例,在水稻的適播期內進行機插作業,作業質量往往難以保證,而延遲播種后,雖然能夠改善機插作業質量,提升成穗率,但也會讓水稻的生長滯后,引起產量構成因子的下降,從而導致產量的降低,延遲播種如果超過15d,產量甚至會降低超過10%。因此在水稻機插秧栽培技術的推廣應用工作中,必須加強對播種期的研究。
4、做好對水稻機插秸稈還田技術的整合
在應用水稻機插秧栽培技術進行水稻種植時,必須提高資源的利用率,做好秸稈還田工作。通過秸稈還田技術,可以更好的提升水稻種植區域的土壤肥力,同時也能減少秸稈焚燒對環境造成的污染。在現代農業生產的背景下,必須要保證水稻機插秧栽培技術的合理使用,這樣才能充分發揮出該技術的技術優勢。所以,在這個原則下,必須做好水稻機插秧栽培技術與秸稈還田技術的有機結合,這樣才能更好的達成保苗促蘗的目的。
綜上所述,隨著我國農業的發展,以及經濟建設水平的提升,在新時期背景下,對水稻種植有了更高的要求。為了更好的應用水稻機插秧栽培技術,促進農業產業發展,必須做好相關技術的應用性研究,針對技術中存在問題,加強改進性研究,合理指定推廣計劃,這就能更好的達到提升水稻種植經濟效益的目的。
(作者單位:542899廣西賀州市八步區農業農村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