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晶波
水稻作為我國的主要糧食作物以及人口的主要糧食,在全國各地都大面積種植。但是水稻很容易受到外部氣候環境的因素和內部種子自身的因素影響而發生稻瘟病的情況,嚴重影響著水稻的產量和生產質量。水稻稻瘟病主要有苗瘟、葉瘟、穗頸瘟和枝梗瘟等等,如果不進行科學有效的管理,很容易會出現大面積的稻瘟病,最終導致水稻無法有效結實,甚至直接枯萎的情況,直接影響著農作物的產量。因此,本文針對水稻稻瘟病發生的原因以及如何加強水稻稻瘟病綜合防治技術的應用進行詳細分析。
一、水稻稻瘟病發生的原因
1、種子在發芽之后自身會帶有病毒,所以不仔細處理很容易會出現病發的情況。在一般情況下,水稻生長在三葉期的時候會出現發病的情況,在一開始水稻的芽與芽鞘的表面會出現斑斑點點的癥狀,并且距離土地表面比較近的葉片會出現灰黑色的情況,并且還有霉層狀覆蓋在表面,最后直到患有瘟病的水稻種子上的葉片開始逐漸變成紅褐色,一直到枯萎。除此之外,水稻在秧田中種植時發病率相對比較低,但是在旱地或者塑料薄膜中種植水稻很容易會使水稻出現稻瘟的情況。再者,葉瘟出現的時間主要在水稻過了三葉期之后,情況嚴重的時候會出現在物侯期和抽穗期之間,發生的部位主要在水稻的葉片上,并且在發病的初期水稻的葉片上會開始出現病斑,然后隨著時間的推移病斑會逐漸增大,最后枯萎,這種葉瘟的癥狀大多與水稻的抗病性和當地的氣候狀況有關,因此實際出現的病癥會有些許的差別。
2、水稻除了苗瘟和葉瘟之外,還有節瘟和葉枕瘟,這兩種瘟病主要會出現在水稻的抽穗期之后。水稻在患有節瘟和葉枕瘟時,節點的位置會開始出現褐色的小斑點,并且隨著時間的推移會逐漸變黑,最后水稻會從節點的位置出現折斷的情況。需要注意的是,在一些比較潮濕的環境中,葉瘟和葉枕瘟的發病概率以及發病蔓延的速度會增大。除了葉瘟和葉枕瘟的瘟病之外,還有穗頸瘟和枝梗瘟,這兩種瘟病主要會出現在水稻的穗頸和枝梗兩個部位上,并且會出現淡褐色和黑色的病斑。穗頸瘟和枝梗瘟如果發病比較晚的情況下很容易導致水稻穗谷粒不飽滿的情況,直接影響著農作物的產量,所以穗頸瘟和枝梗瘟帶來的危害比較大。最后是谷粒瘟,這種瘟病主要會出現在稻粒和稻殼的部位上出現一些褐色的斑點,如果在開花前后被感染稻粒出現褐色的斑點時很容易導致水稻無法結實。而如果是被外部環境感染時稻殼會出現灰褐色,并且果實的形狀可能會出現不飽滿的情況。
二、防治水稻稻瘟病發生的技術應用
1、選擇抗病品種種植,科學處理患病水稻。想要加強防治水稻稻瘟病發生的概率,應該加強抗病品種的種植。在選擇抗病品種種植的過程中,應該根據當地實際的氣候環境選擇合適的抗病品種,并且在種植期間一定要交替更換品種,從而有效延遲品種抗病性的衰減周期。其次,在選擇水稻品種的過程中,應該選擇多品種的水稻進行混搭種植,有效防治單一品種的種植而導致大面積水稻稻瘟病發的情況,有效增強水稻品種的多樣性。除了選擇良好的抗病品種種植之外,在種植和養護的過程中也應該對患病的水稻進行科學的處理,因為患病的水稻是傳播瘟病的來源,所以在水稻開始收獲的過程中,應該加強對患病水稻進行無公害的處理,從而有效防治水稻稻瘟病發生的概率。
2、加強病瘟預測。在種植水稻開始對水稻進行管理的過程中,應該根據當地實際的氣候環境進行科學全面的管理,充分根據水稻的實際生態狀況等等方面進行科學全面的分析和預測,保證能夠有效預測水稻出現瘟病的情況。比如在水稻進入物候期之后,如果水稻葉片開始出現葉片寬大、葉色濃以及稻株瘋狂生長的時候很可能會出現葉瘟,因此相關工作人員應該加強對水稻的管理,及時對水稻進行相應的處理,從而防止出現病瘟。
3、加強田間管理。在加強防治水稻稻瘟病的過程中,應該加強對田間的管理,根據當地實際的情況因地制宜控制水肥的灌溉。在加強田間管理的過程中,提高水肥管理技術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病菌的生長,有效提升對水稻抗病性的控制,所以,在進行水肥管理技術的過程中應該建立健全相關的技術標準制度,并且在實際的水肥管理過程中開展相應的測土配方施肥,從而有效提高水稻的生長健康性,一定程度上控制病菌的生長。其次,在對水稻進行氮肥使用的過程中,應該加強對氮肥使用的控制,防止使用大量而使水稻出現游離氮等等過多的情況,從而有效防治水稻晚熟,提高水稻的良好生長。
4、科學應用化學藥物。水稻在種植后的生育期時,很容易出現瘟病的情況,其中葉瘟病的發病率相對較高,但是穗頸瘟一旦發病直接影響著水稻的產量,在生產過程中也很難防治。在一般情況下,如果水稻拔節期多發陰雨天氣的時候很容易出現葉瘟病,因此在進行田間管理的過程中應該對葉瘟病發病的初期進行藥劑控制,在進行藥劑控制的時候,應該根據當地實際的天氣情況和葉瘟病發病的癥狀進行科學有效的藥劑控制。在對水稻進行化學藥物噴灑的過程中,應該盡量在水稻破口之前的兩天到三天之內進行一次藥劑噴灑,之后再間隔七天到十天再進行一次藥劑噴灑,保證藥劑的使用量在兩次以上,從而有效加強對瘟病的防治。
綜上所述,水稻稻瘟病主要有苗瘟、葉瘟、節瘟、葉枕瘟、穗頸瘟和枝梗瘟,無論是哪一種瘟病都對水稻的生產質量和生產數量都有著嚴重的影響。因此,在種植水稻的過程中,應該加強抗病品種的種植,以及選擇多品種的水稻進行混搭種植,從而有效防治水稻稻瘟病發生的概率。其次,應該根據當地實際的氣候環境進行科學全面的管理,有效預測水稻出現瘟病的情況。再者,應該加強對田間的管理,根據當地實際的情況因地制宜控制水肥的灌溉,并且在進行水肥管理技術的過程中應該建立健全相關的技術標準制度。最后,應該加強對化學藥物噴灑的科學控制,保證能夠最大程度加強對瘟病的防治。
(作者單位:154800黑龍江省依蘭縣愚公鄉農業技術推廣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