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艷紅
據有關調查證實在2018年8月,流行于世界已有近“百年歷史”的非洲豬瘟傳入中國?,F階段依舊以逐漸蔓延趨勢發展,非洲豬瘟疫情蔓延至我國大約27個?。ㄊ校?。從某種程度來講,非洲豬瘟疫情的蔓延及傳播無疑會對我國養豬行業造成重創,其最終造成的經濟損失也是難以估計的,與此同時無論是養豬業還是食品安全等方面均造成十分深遠的影響。對此,文章將對其主要傳播路徑及風險防控舉措進行簡要分析。
1、非洲豬瘟主要傳播路徑分析
遭受非洲豬瘟病毒感染的野豬、飼養豬以及鈍緣軟蜱都是重點傳染源,可能會由蚊蟲類、鳥類與流通的空氣進行傳播。其主要通過接觸已經感染的生豬或是被病毒污染的血液、糞便等有關污染物進行傳播,非洲豬瘟感染的主要路徑為呼吸道與消化道。至于跨境傳入途徑有以下幾種:(1)生豬與有關豬肉產品的走私或國際貿易;(2)國際交通運輸工具中的餐廚垃圾;(3)旅客帶入境內的豬肉與有關產品;(4)境外野豬遷徙。
2、簡析非洲豬瘟擴散風險點
第一,生豬養殖環節。(1)養殖戶或是養殖場沒有較高的生物安全保障。一般情況下,養殖人員與場所能否做好生物安全措施與防止非洲豬瘟的擴散息息相關。例如俄羅斯,非洲豬瘟疫情在其國內發生多年可至今難以得到直接有效地控制,有很大一部原因是生豬養殖體系難以形成高度集約化。缺少規模較大的養殖場,主要以飼養密度高、規模小的飼養場為主,而且還存在很大一部分的大散養戶,這部分人群不僅缺少現代化的飼養管理技術而且疫情防護能力較差,泔水是主要的喂養食物。在這樣不科學的養殖體系下很容易為ASF疫情的擴散提供便利條件,如果在疫情發生后不能及時管控極易造成疫情的進一步蔓延與擴散和蔓延。(2)飼喂泔水。依據世界有關國家針對ASF疫源的調查分析表明,以泔水為主要飼喂品是非洲豬瘟的重點傳播途徑之一。從調查與統計結果來看,在我國已經發生的非洲豬瘟疫情中,與飼喂泔水相關的因素高達60%以上。即使FAO在發布的有關規定中提出,將泔水用水煮沸半小時后能夠殺滅病毒,可是因為非洲豬瘟病毒具有較強的體外生存能力,而且pH適應范圍十分廣泛,可以長期存活在血液、組織中,甚至可以存活數十年以上,而且在泔水、未熟肉品的存活時間也很長。也就是說即使在使用泔水前加以煮沸,也難以將徹病毒傳播途徑徹底切斷,所以養殖場很容易因泔水而受到交叉污染。
第二,生豬與豬肉的流通環節。例如在上世紀60年代,西班牙由于迅速發展的經濟,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生豬養殖產業,漸漸朝著更具現代化的集約養殖模式轉變。但是該養殖格局就會涉及到頻繁調運,只有這樣才能達到國內豬肉消費的要求,可是因為在調運過程中沒有對運輸工具進行徹底的清洗與消毒,所以存在較大的傳播風險,而且嚴重影響疫情控制的有效性。至于巴西,因為受到價格優勢的影響,部分卡車司機會將生豬由高風險地區調出,這樣在運載中極易潛伏被感染的生豬,同時也為病毒傳播提供了優勢條件。
第三,生豬屠宰環節,“私屠濫宰”是導致疫情在屠宰環節得到傳播的主要風險點。這些窩點出于達到高利潤的目的會逃避監管,不僅缺少相應的生物安全措施而且防疫不達標,大大提高疫病傳播率。據國外相關經驗表明,尤其是在非典型感染高發期,要是屠宰了處在潛伏期或是已經患病的生豬,那么屠宰場無異于一個“疫源地”。
3、簡析非洲豬瘟主要防控舉措
第一,提高對非洲豬瘟的認識程度,嚴格執行疫情監測與監督工作。因為非洲豬不僅具備高傳染而且病死率極高,嚴重威脅到養豬業與社會穩定,因此政府,尤其是鄉鎮政府一定要提高對非洲豬瘟防疫工作的重視,積極組織當地群眾與有關相配合,認真進行管轄區域范圍內的控制及防疫工作。對于縣級畜牧有關部門而言,應按時按質完成有關監測任務,尤其是疫病測報站與疫病防控機構,不僅要重視采樣送檢的工作,而且還要對本轄區進行嚴格的豬瘟監測,這樣才能及時有效的掌握疫病免疫實際情況、了解疫病情況及其流行規律,從而對疫病風險與發展趨勢進行科學分析。
第二,加大免疫與消毒力度。對于免疫工作而言,其是對重大疫病防控的主要措施,也是減低與防止動物疫情發生的核心所在。在春秋時節是重大動物防疫的黃金時期,應嚴格依據相關防疫要求真針對當地的養豬企業與養殖戶執行強制免疫,將全方位防疫目標落到實處,確保其免疫密度能高達100%。此外,還應協助相關企業與個體養殖戶科學建立消毒和無害處理制度,以此優化養殖環境,有效降場內蚊蟲密度將病毒傳播途徑阻斷。
第三,深入研究防控技術與診斷技術。因為非洲豬瘟屬于一種外來動物疫病,我國對于世界發病國家怎樣有關控制的了解十分有限。所以,我國應進一步研究快速診斷與鑒別技術、控制策略、疫情監測、風險評估等相關技術領域。
第四,提高對從業人員培訓工作的重視程度。對于從業人員而言,其能否對非洲豬瘟形成準確認及其自身識別能力,對及時發現疫情十分重要。如果是還未爆發過非洲豬瘟的國家與地區,應通過專業系統的培訓來提高從業人員自身的疫病認知水平。沿海港口周邊、最先接觸疫情以及邊境身份的所有有關人員均應是重點培訓對象。因為非洲豬瘟病情傳入體現著一定的不確定性,而且還應該將各類獸醫融入到培訓計劃中。
第五,積極宣傳相關科普知識的宣傳。畜牧獸醫與行業專家需要客觀并及時將疫情爆發的危害性加以宣傳,并告知其相應的預防措施。此外,還要積極引導消費者從正規渠道進行購買并樹立起理性消費觀念。在發生非洲豬瘟疫情時期,應把握好其“耐冷怕熱”的特征,進而指導消費者使用高溫高壓的烹制方式制作豬肉。
綜上所述,本文主要從非洲豬瘟的主要傳播途徑出發,對其風險擴散點加以分析并提出防治措施,旨在為廣大疫情防疫人員、有關企業與飼養戶提供參考。通過我國科學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與人們安全意識的提升,必然會更好地控制疫病將其在我國徹底消滅。
(作者單位:530041廣西南寧市西鄉塘區壇洛鎮水產畜牧獸醫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