譙耀平
在我國當前家禽飼養過程中,對雞的養殖已經成為主要的養殖物種之一,無論從數量還是雞的飼養范圍方面,在我國家禽養殖過程中,都占據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在雞的飼養過程中,雞大腸桿菌會對雞的生長,產生非常重要的影響。因此加強對雞大腸桿菌的診斷,對其外在癥狀進行研究,同時提出具體的治療措施,能夠有效提高我國雞飼養的水平,對我國養雞行業的發展意義重大。
一、流行病學
首先從流行病學角度來看,大腸桿菌在自然界中的分布非常廣泛,并且主要感染途徑是消化道,或者通過吸入飛沫的方式,也能夠進行傳播。如果在孵化階段感染上了雞胚,那么將會導致雞胚受到感染而死亡。雞大腸桿菌能夠影響到任何雞齡的雞,尤其是低齡幼小的雞,更加容易受到感染。
二、臨床癥狀
1、急性敗血型
有部分感染大腸桿菌的雞,其體溫會迅速升高到42攝氏度,并且出現離群呆立或者擠堆的情況,毛發松亂,出現食欲不振、劇烈腹瀉的癥狀,并且發病雞的分布呈現出黃白色,伴隨有粘液或者血液。從當前的情況來看,感染上雞大腸桿菌的話,致死率能夠達到100%。
2、卵黃性腹膜炎
對于卵黃性腹膜炎來說,主要發生在產蛋母雞身上,其肛門附近有蛋黃白狀的物體,糞便中有粘液性黃白狀物,腹部下墜膨脹,產蛋雞的產蛋能力逐漸喪失。
3、生殖器官病
母雞出現卵泡變形、卵泡膜充血的癥狀,并且部分卵泡也會呈現出黑褐色或者紅褐色,卵黃出現變稀的現象。
4、關節炎和墊腫
通常來說在幼雞或者雛雞中感染較多,主要為慢性感染,發病雞會出現關節腫脹、運動以及采食困難以及跛行的癥狀。一般來說少數雞能夠在一個星期左右康復,但是如果長時間出現慢性感染,導致發病雞的生長發育受到停滯的話,那么將會使得感染雞死亡。我們從關節足墊中,也能夠分離出大腸桿菌。
5、蛋黃囊炎和臍炎
一般來說蛋黃囊炎和臍炎,重要發生在孵化后1到2周的雛雞身上,幼雞的蛋黃囊臍部會出現炎癥,卵黃出現吸收不良的現象。這種病的發病致死率較低,一般在3%到10%之間,最高能夠達到40%。
三、病理變化
1、急性敗血癥
對于急性敗血癥來說,死胚會在出殼時就死亡,或者在出殼后一周內發病而亡。對發病雞進行剖檢,能夠聞到特殊的臭味,同時也能夠看出纖維素心包炎,呈現為銅綠色。在肝臟周圍會有灰白色的病死灶,腸漿膜有出血點,少數病例腹腔有積液和血凝塊。
2、腸炎型
對于腸炎型來說,發病雞會出現嚴重拉稀或者腹瀉的現象,其排泄物為淡黃色,肛門下的毛會潮濕并且粘結,小腸內有卡他性或者出血性炎癥,有些甚至會程序潰瘍癥狀。腸粘膜出現充血、出血現象,胃粘膜也會出血。
3、氣囊炎
對于氣囊炎來說,主要發生在6到9周的年齡,氣囊炎會繼發出心包炎或者肝周炎。氣囊炎發生時,雞的氣囊膜會渾濁加厚,并且附有纖維素性或者黃白色的干酪樣滲出物,有些發病雞會出現輸暖管炎或者眼球炎。
4、輸卵管炎
對玉輸卵管炎來說,輸卵管炎多發生在產蛋母雞身上,在發病前期泄殖腔內容會有糞便沾污,排泄物中也有蛋清以及卵黃碎塊。通過剖檢能夠發現,其腹腔中會有淡黃色液體或者碎塊卵黃,伴隨有惡臭。腸內出現黏膜,卵泡變形,主要為灰色,褐色或者暗紅色。發病雞的輸卵管呈現為擴張狀態,里面有纖維蛋白滲出物,黏膜發紅或有出血點。
5、肉芽腫
雖然這種病不常見,但是其致死率卻非常高。一般來說在雞和火雞的十二指腸、腸系膜以及盲腸上,會出現隆起狀態。表現為灰白色腫瘤狀小節或者塊狀物,一般來說主要為菜花狀,我們稱之為大腸桿菌肉芽腫。
6、腫頭綜合癥
感染這種病的肉雞,其頭部會發生腫大現象,頭部皮下組織也會浸潤,出血以及組織疏松。腫頭癥狀如果消失,其頭部皮下滲出物,會逐漸變成干酪樣。并且雞的頭部沒有明顯的外傷痕跡,病雞通常會有不同程度的纖維素性氣囊炎,心包炎以及肝周炎等。
四、診斷與治療
如果發現雞有淡黃色下痢、關節炎或者垂腹的現象,通過剖檢也能看到纖維素性漿膜炎、腸炎或者大腸桿菌性肉芽腫的化,我們就能夠進行初步判斷,但是確診的化,則需要進行細菌學診斷。一般來說治病性大腸桿菌,會產生耐壓性,如果使用藥物治療的話,則需要在早期進行。對于沒有發病的雞,則可以使用磺胺類抗生素藥物治療,而對于已經發病的雞來說,則需要使用卡那霉素,或者慶大霉素交替聯合使用,能夠明顯降低發病率和死亡率。
五、防治措施
首先我們需要對禽舍進行有效管理,保持禽舍的通風干燥衛生,并做好禽舍的通風工作,做到定期消毒,及時收集雞蛋。并且在發病高峰期,需要進行藥物預防。尤其對于處于密閉空間中的雞群來說,則需要以預防為主,及時發現并對病雞進行隔離,同時對病死的雞,進行無害化處理。如果有條件的化,則需要使用血清型菌株,來殺滅大腸桿菌。
綜上所述,雞大腸桿菌會對雞的生長,產生非常重要的影響,因此在雞的養殖過程中,我們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對雞大腸桿菌進行相應的預防,提高雞養殖的質量,促進養殖戶經濟效益的提升。
(作者單位:636151四川省宣漢縣雙河鎮農業技術服務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