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春梅
作為我國重要的自然資源,林業在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不斷發展下得到了顯著發展,在此形勢下,對其加大了管理和保護力度。管理和保護林業資源不僅是將經濟建設順利實現的有效措施,更是促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關鍵內容。所以在實際的林業資源管理中,要將新形勢下展開林業管理的重要性充分認識到,運用有效手段可持續管理林業資源,為林業管理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對此,本文立足于林業可持續發展的意義,闡述了生態文明下林業管理可持續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相應的解決措施,以期為廣大同仁提供參考,共同促進林業管理可持續發展。
一、林業可持續發展的意義
在我國資源中林業資源占據著極為重要的位置,其既可以有效控制現階段的生態平衡,同時還可以使環境得到有效保護。現階段,社會經濟發展速度日益加快,人們的日常生活水平和質量顯著提升,對生態環境的整體要求越來越多。但立足于現階段我國生態環境現狀可以看出,生態環境問題日益嚴峻,同時人們的可持續發展意識越來越強。因此,作為生態體系中極為關鍵的組成部分之一,林業資源本身可以使濕地和生態系統的完整性、穩定性得到保證,有效防止樹體流失現象等的出現,這些均是林業可持續發展中需要深思的問題。在實際操作中,要立足于實際情況,對林業資源的整體管理水平和質量進行積極完善與優化,促進林業資源持續、穩定發展,如此便可以有效保護自然環境,確保自然生態平衡。在實踐過程中,大力開展生態文明建設,有利于促進生態林業和農業良好發展,同時在現代化技術的迅猛發展下,可以有效結合兩者。如此,既可以采用現代化技術開展林業管理工作,同時還能為林業的持續、穩定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生態文明下林業管理可持續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現階段,在我國林業管理可持續發展中,仍有諸多問題存在,這些問題的存在嚴重阻礙了林業管理的課持續發展,因此難以在實踐過程中使現實的各種需求得到滿足。
1、并未建立健全管理體系
在諸多地區的林業管理中,因為缺少完善的監督管理機制和完善的林業管理體系,仍存在不合理伐林砍木現象,沒有有效保護一些稀有珍貴的樹種,破壞了生態環境,這對環境保護以及林業資源的可持續發展極為不理。
2、林業管理理念滯后
在我國國民經濟發展中林業的可持續發展發揮著極為重要的作用,有利于促進我國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使森林資源得到有效保護和發展,保持森林文化遺產、森林景觀和生物多樣性。現階段,我國的市場經濟發生了顯著改變,從傳統的計劃經濟體制向市場經濟體制轉變。以市場經濟的引導背景為基礎,因為不重視管理森林資源、過度開發森林、人工造林的品種單一等各種原因,林業的管理發展模式只重視經濟效益,造成林業資源越來越匱乏,這對林業的可持續發展極為不利。
3、林業管理技術較為滯后
首先,管理人員專業性較差。以往我國并不重視林業管理,管理人員通常是一些年齡較大的林業部分閑置人員,他們既缺少充足的精力和體力,同時思想傳統,難以對先進的林業管理知識進行學習,就算樹木感染病蟲害,也會因為其專業知識不足而不受重視,不能有效保障林業管理的可持續發展。其次,林業管理中缺少專業的設備,科技投入不高。大部分林業區域面積很大,只借助人工管理,不僅要花費很多時間,同時還會浪費諸多人力,只有運用先進的設備和科技,才可以確保林業管理的高效性。但我國在林業管理方面并未積極采用先進科技,使林業管理的持續、穩定發展受到了嚴重阻礙。
4、缺少完善的配套制度
要想高效開展林業管理工作,需要合理的制度進行有效規范。立足于現階段的實際情況,在林業管理中的一些規章制度已經和新形勢的發展要求不符,不能有效指導當前的管理工作。同時,相關制度存在片面性,不能有效規范促進工作中的各種細小環節。現階段,林業管理主要以《森林法》為參考,但其只是明確規定了大的方面,在實際工作中,還有諸多細節需要更加健全的制度進行有效約束。
5、對林業的管理力度不足
在林業管理方面,導致林業資源受到破壞的因素較多,其中,部分人為了一己之利對林業資源展開亂砍濫伐,特別是不加節制的砍伐名貴、稀有的樹木,如此既嚴重破壞了生態資源環境,同時還會影響林業資源的可持續發展。對此,相關管理部門必須加大監督管理力度,大力管理非法占用林地的行為,并予以嚴厲懲處。
6、林業管理資金不足
林業管理離不資金的大力支持,需要在固定的時間養護和管理林木。政府針對林業管理并未給予大力支持,資金投入量缺乏,對林業管理人員的工作積極性造成了很大的影響,從而造成林業資源管理設備和技術缺乏先進性,對林業資源的管理造成了嚴重影響。
三、生態文明下林業管理可持續發展的策略
我國幅員遼闊,林業資源不夠集中,加大了管理難度,存在嚴重的亂砍濫伐現象;社會不夠重視林業資源,資金投入力度不夠;技術管理人員不足等均嚴重阻礙了林業的可持續發展。要想確保林業資源可持續性發展,建設生態文明,就必須將下述幾個方面做好。
1、建立健全管理體系
在森林資源可持續發展中完善的林業管理體系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部分,林業發展離不開專業技術人員的力量,只有實施人員崗位責任制,并對林業監督和制約工作進行積極完善,保證種植和砍伐數量相一致,從而為我國林業資源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如,把森林劃分成幾個區域,將專門的林業管理小組成立起來,借助崗位分配制度,在固定的時間讓各區域的負責人到森林片區展開現場檢查,將樹木的防護、除草、施肥以及生長等情況登記在表格之中,收集覆蓋率的數據,對生長情況進行記錄等,將專門的林業數據資源庫構建起立,在電腦中錄入現場登記記錄,對內部資源共享平臺進行創建,不僅為數據查詢提供了方便,同時提高了管理效率。
2、提高思想認識
林業部門應加大林業資源管理工作力度,從思想上高度重視林業資源管理,在對工作進行安排和部署的過程中要要竭盡所能做到多角度、全方位。同時,還需要將林業資源管理人員的責任感加強,調動每一位工作人員的積極性,將重點工作和宣傳工作做好,確保林業資源管理的各個方面均和相關標準要求相符,為林業健康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在對林業資源進行宣傳的過程中要把現代信息技術的作用充分發揮出來,積極借助各種渠道,如報紙、電臺、標語等,使更多的人對林業資源管理方面的教育予以認可,調動社會的參與積極性,讓全民參與林業資源管理的新模式順利實現。
3、構建完善的法律制度
法律制度保護直接影響著林業的可持續發展,所以,相關部門應嚴格按照我國基本法律法規行事,保障林業管理順利開展。通過分析我國的生態文明建設情況,想要將林業的可持續發展順利實現,就必須盡量將人為破壞減少。所以,林業部分在管理中,應不斷將法律法規宣傳力度加大,實施林業行政執法公示制度,將事前監督和事中監督力度加大,堅決打擊破壞森林資源的沒法犯罪活動,已發追究失職行為的責任,逐漸將監督有力、行為規范、運轉高效、權責明確的林業執法體系構建起來。借助政策調控和引導,以及行業標準規范、法律規范約束,將全社會保護林業資源的意識增強,提高林地質量,加強生態功能,不斷豐富森林資源。
4、引進現代技術和人才
第一生產力即科技,在當前的林業管理中應積極將傳統的人力勞作打破,在林業管理中應第一時間把先進技術引進,如當前林業管理中育苗環節。第一,借助天氣預測系統可以將播種的最佳時間預判到,第二,借助直升機播種可以將林區播種育苗的目的順利實現,和傳統的人力育苗相比,這種育苗方式具有更高的效率,同時成本更低,在當前的林業管理中應積極地把先進技術引進。此外,技術人才順利開展林業管理工作的關鍵,在當前的林業管理中應第一時間把專業的技術人才引進,保證林區在剛開始發生病蟲害時便可以得到有效防止,防止病蟲害不斷加重,將不必要的經濟損失減少。
5、加強伐區林業資源監管
要促進林業資源管理可持續發展,需要不斷加大林業管理力度,建立健全林業資源管理制度,對林業資源伐區主要責任人的具體職責予以明確,并和其簽訂管理責任書。同時,還應對整個伐區展開全面檢查。在看法林業資源前,由林業資源監管部門展開抽檢,同時進行長期監控。將林業資源砍伐完畢后,需要以單位自查為基礎,向當地林業主管部門上報,由其統一對伐區質量進行檢查驗收;同時,還應切實做好樹苗的種植工作組建剪梯次采伐系統形成。最后,運用林業高新技術展開林業采伐,以此使林業產品的經濟價值和市場競爭力得到增強,利用科學技術改變林業資源模式,為農林業經濟發展以及環境發展可持續性的實現奠定堅實的基礎,使各項機制得到全面創新,以和林業資源伐區發展的需要相符。
6、政府應對林業管理工作加大資金投入
為了對林業資源保護工作在社會發展中所發揮的重要作用進行更好地宣傳和普及,應給予更多的群眾或企事業單位鼓勵,讓其積極投身于林業資源保護工程之中,所以這就需要政府和實際情況相結合,對林業資源適當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在林業資源的保護和普及工作中應用資金,促進我國公民對林業資源保護的責任和意識有效增強。此外各區域在投入資金時,應在林業資源保護中投入更多的資金。如相關政府部門應就林業資源設施展開建設工作,對發放林業資源保護資金的方法進行研究,重點在社會工作的重要工作內容中納入進林業資源保護工作。
綜上所述,現階段,社會經濟的發展速度日益加快,當前市場中不斷提高了林業資源的需求量,如此既加大了林業資源的壓力,同時也影響了生態環境。因此,我們務必要積極管理林業資源,立足于生態文明的角度,還需要將林業的管理理念改變,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加大管理和監督林業資源的力度,最大化提高林業資源的效益。唯有不斷加大林業資源的管理以及資金投入力度,才可以將林業的生態文明建設順利實現。
(作者單位:271114山東省濟南市萊蕪區口鎮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