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然
三北防護林作為我國林業生態工程重要組成部分,其在區域氣候改善、土壤環境改良等方面皆發揮著重要作用。同時,近年來,生態與經濟的關系日益緊密,我國于1978年將三北地區列入國家經濟建設重點項目,以期能通過經濟帶動生態環境保護的發展。在此過程中,需深入分析三北防護林生態發展,從而推動我國環保事業的發展。
1、三北防護林概述
三北防護林,即我國華北、東北、西北所建設的生態工程,在人為因素及自然力的影響下,三北地區從原本的森林茂密之地成為土地沙漠化嚴重的荒蕪地。而后隨著生態環境對人們生活的影響越來越大,人們逐漸意識到生態保護的重要性。三北防護林作為我國林業生態工程的啟蒙工程,其采用帶、片、網結合的防護模式,構建了“綠色萬里長城”,為我國生態事業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三北防護林規劃面積約為39億畝,其中包括新疆、內蒙古、青海等水土流失較為嚴重的地區。
當前,在第一階段,三北防護林在林種規劃上及造林面積上皆取得較好的成就,其中防風固沙林、水土保持林及水源涵養林在生態保護中發揮著重要作用,而用材林、經濟林等林種可為三北防護林可持續發展提供經濟支撐,從而實現經濟與生態的良性循環。
目前,我國正處于由第二階段向第三階段的過渡時期,需加強對其生態系統的研究,從而推動三北地區防護林的發展。
2、三北防護林的生態作用
(1)促進生態物質的循環
有機物產生過程也可視為一個物質循環過程,據相關數據統計,地球每年以光合作用形式產生的有機物總量大約為8.3×1010t,而陸地占其中的64%,其中,三北防護林森林面積約為2203.7萬hm2,有機物質產生總量為1.24×108t,而通過數據轉化可得,其每年能將2.3×109t的碳同化成有機物,極大程度的促進光與能量的循環。在此期間,通過促進物質循環,可營造良性生態循環系統,從而保證我國生態工程的長足發展。物質循環是保持生態活力的基礎條件,林業可作為物質循環的紐帶。同時,防護林的建設也為生態物質循環的研究提供了數據支撐,相關人員可以此為基礎進行生態研究,可更進一步推動生態循環研究進度的發展。
(2)調節氣候環境
氣候環境對樹木本身及人類生存皆有巨大影響,而通過防護林工程的形式可更進一步挖掘林業的積極價值。林業發展可有效調節空氣溫度及濕度,具有氣候環境調節的作用。例如,林帶可在春秋季增溫0.5~2℃,而在夏季可降溫6~10℃。而對于濕度的影響則更加明顯,林木防風效益可降低防護區水分蒸發量,據統計,在防護林的作用下,水分蒸發量降低了約有14%,而相對濕度也有相應提升。氣候對于生態環境影響較大,尤其針對三北地區中的干旱半干旱地區,氣候條件對生態環境的影響是不容忽視的,干旱半干旱地區由于植被稀少,因而其風速較大,同時也增加了水分蒸發量,這無疑是雪上加霜。而防護林可影響下墊面性質,從而可降低風速,據統計,在防護林的作用下,全三北地區的風速平均降低了27%~40%,植被生長對氣候環境依賴較大,通過氣候環境的改善,生態多樣性的發展條件也將得到優化。
(3)水土涵養
三北地區林種較為豐富,不同樹種對環境的影響也具有差別,其中防風固沙林、水源涵養林及水土保持林在水土涵養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三北防護林具有土壤改造效應,其可調節土壤水分,并可改良土壤物理性質,如,在防護林發揮作用期間,可促使土壤鹽分向下遷移,從而緩解土壤酸堿化現象,并可降低土壤沙漠化的風險,為生態環境發展創建有利條件。例如,林帶覆蓋下,其土壤流失量為0.8t/hm2,相對于坡耕地的45.9t/hm2,其土壤流失量大大降低。此外,防護林也可增加土壤肥力。根據數據統計,三北地區防護林第一階段的年保肥量為1381.5萬t。三北地區防護林土壤在此環境下,生態環境也可得到有效改善。同時,森林具有水源涵養的作用,其可將降水轉化為地下徑流,從而均衡降水時間與空間分布,提升水資源的利用率。
(4)降低生態災難的可能性
通過三北地區防護林構建良好的生態循環系統,從而降低生態災難的可能性。三北防護欄工程龐大,其工作難度較大,其關鍵原因便是三北地區自然環境較為惡劣,并且植被較為稀疏。而三北地區防護林的建設,極大程度緩解了我國生態環境壓力,其通過科學規劃,有效改善了三北地區的自然環境,從而降低了生態災難的可能性。
3、三北防護林生態發展策略
(1)做好林業規劃
林業規劃是三北防護林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內容。在此過程中,可加強樹種規劃,根據自然環境及生態發展需求選擇樹種。例如,根據相關研究,泓森槐抗旱、耐鹽堿性較好,可作為防護林重點種植樹種。同時,也可加強混交林技術的研究,從而提升林業發展水平。混交林可促進空間及營養合理化應用的發展,對于三北地區來說,極為適用。一方面,其防護效益較為優越,相對于單純林,混交林地上地下結構較為優越,從而可更好的涵養水源。另一方面,混交林防風效益較好,可優化林內環境。同時,在進行林業規劃時,需結合原有植被環境進行完善提高,提升森林覆蓋率。
(2)喬灌草搭配,統籌治理
生態環境的穩定性需要生物多樣性作為支撐,其通過生物之間的相互牽制及促進保持生態環境的平衡。以此,為進一步挖掘三北防護林的作用,可從生物多樣性這一視角進行分析。喬灌草搭配中,需要重點研究的便是喬木、灌木及草本三者之間的平衡關系,分析三北地區自然現狀可知,可采取草灌先行,為喬木生長創造有利條件。同時,灌木的生態效益也較為可觀。因此,在喬灌草搭配中,可采取草灌先行。在此基礎上,可進行統籌治理,加強區域統籌。
綜上所述,三北地區作為我國林業發展的重點及難點,水土流失化現象較為嚴重,但在相關人員的共同努力下,三北防護林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我國生態環境壓力,其具有促進物質循環、氣候調節及水土涵養的作用,既可調節生態環境,也可為生態事業的可持續發展創造有力條件。
(作者單位:122000遼寧省朝陽市三北防護林體系建設管理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