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輝
“經濟林”是以生產果品、食用油料、工業原料和藥材為主要目的的“特用林”。經濟林也是我國林業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相對于用材林來說,經濟林的投資期更短、經濟收益更快,對國民經濟的發展和生態平衡的保護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經濟林的發展現狀
據國家林業局發布的《2016年中國國土綠化狀況公報》中顯示,在2016年我國的經濟林種植面積達到2588萬公頃,在2020年力爭超過4000萬公頃。這些數據表明我國的經濟林種植已經進入到了較快的發展階段,也得到了我國各級政府和國土林業部分的充分重視。經濟林的快速發展有利于我國改善和加強山區生態平衡的結構,讓人民的糧食來源得到了保障,并且還增長了農戶的經濟收入,促進了新農村的建設發展。近幾年來甘肅省的經濟林產業也得到了提升,眾多新品林木被廣泛種植,獲得的經濟效益也十分顯著,加工的產品也十分受消費者的喜愛。經濟林的種植是以經濟和環境相互協調發展為理念的創新模式,其種植不僅改善了我國的農業種植結構,也促進了生態環境的良好發展。整體看來,我國經濟林發展正處于由產量大國向產業強國的過渡階段,但在如此迅猛的發展過程中,也暴露了其中很多不足的地方,經濟林的發展過程中仍然存在著大大小小的問題,需要有關部門的進一步研究、探索。
二、經濟林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1、種植規模不夠完善
由于我國農村人口眾多,農戶對種植經濟林沒有經驗,缺乏合理性的規劃,對林木的分配不夠合理,導致了我國的經濟林經營模式較為分散。在社會經濟不斷發展的情況下,這種分散的經營管理模式已經不能滿足新時期經濟林產業的發展需求,即不利于良種和先進生產技術的宣傳和推廣,同時更不利于整體產品質量檔次的提升,并且分散經營管理會導致經濟林產量的大大減少,不僅影響經濟利潤空間,也成為了經濟林產業發展中的障礙。
2、缺少現代化技術
隨著社會的發展,生活中各個領域都需要現代技術的應用,這也是社會發展的趨勢。由于大多農戶的種植手段依然沿用著傳統的種植模式,其中沒有結合現代化的智能化,也使得經濟林的存活率和產量大打折扣。在種植生產中缺乏科學的規劃,沒有現代化技術的應用,就算我國的經濟林面積再大再廣,其中的繁育和產量也不容樂觀,不能形成優質、高產、高效的生產格局,難以適應我國新時期對經濟林的發展要求。
3、缺少推廣宣傳力度
我國的經濟林整體發育還不夠健全,后期加工的產品銷售渠道還未完全打開,知名度不夠,難以達到高效的銷售效益。首先經濟林產品自身缺乏完善的運行機制,沒有制定有效的銷售模式,同時也受到地方信息、運輸交通的限制,沒有打造成特色產品,同時沒有專業、統一的銷售模式,不能形成品牌效益,自然在國際上的影響力不夠。
以上是我國經濟林產業發展道路上的部分影響因素,此外在經濟林發展中還存在缺少人才、資金等問題,這些也是制約經濟林發展的原因。
三、經濟林的發展對策
1、逐漸規模化
經濟林發展的規模化需要政府部門進一步的完善林業的種植機制,實現可持續發展策略。必須在各地區的經濟林產業發展經驗中實現基地化、規模化,用統一制度來統一管理,同時要推行產品質量標準化和無公害的栽培技術,在后期加工產品中要統一對其進行質量標準檢測,創立產品品牌,構建農戶穩定的銷路。有關部門要鼓勵招商引資,對農戶進行集約化種植,形成區域專業化的發展趨勢,在經濟林種植中,要全方位的考慮農戶自身的種植情況和環境、氣候、水土的影響,不能盲目的開發、種植林木,避免碰壁后產生經濟損失,同時還挫傷了農戶的積極性。
2、現代技術的應用
經濟林想要發展就必須要引進科學技術。從經濟林前期的育苗、栽培、管理、采收到后期的加工、銷售等各個環節都需要在有規模的基礎上依靠現代科學技術來更好的完成,實現更高效的收益。其中在栽培過程中病蟲害的防控、產品質量的優劣和產品產量中,不僅需要有正確的管理,更必須使用現代技術的結合,才能有效的提升栽培過程中林木的存活率,以及產品的優良繁育能力。因此,在資金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應用現代新技術可以大大促進經濟林的發展趨勢。
3、宣傳推廣力度
想要提升經濟林的效益,增加農戶的經濟收入,就需要將經濟林產業向外推廣。鼓勵各地方發揮地方優勢,發展旅游產業,在其中開發農家樂、生態菜園、果園、魚塘等特色產業,增加經濟林的知名度,同時還要研發經濟林產物的創新,開辟新的產業,創造特色產品品牌。此外,在加工和開發新產品時,要充分利用產品粗加工后的廢物進一步的深度加工,挖掘其中的利用價值,提高經濟效益和市場需求,并且有利于防止環境的污染。
綜上所述,我國經濟林的種植對農戶的經濟效益和社會的經濟發展都是有推動作用的。在產業發展中,有關部門一定要加強對其的重視和投資力度,積極進行管理的優化策略和宣傳、鼓勵作用。農戶也要時刻按照種植機制,合理安排種植品種,加強管理和產品的研究、開發,創造屬于我們自己的特色品牌,努力實現經濟林產業的跨國際發展。
(作者單位:744699甘肅省莊浪縣自然資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