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敏
林業屬于我國資源協調發展的一項基礎性產業,不單單發揮著培育森林資源、保護生態環境的重要責任,同時也是推動造林綠化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在生態環境保護、環境與經濟協調發展等諸多領域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生態建設步伐的持續推進,社會各界環保意識的持續加強,如何通過造林綠化推進生態建設就成為社會各界共同關注的焦點。
生態建設作為有效協調生態環境與經濟建設的重要手段,同時也是推動國民經濟建設、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而造林綠化作為有效改善生態環境的重要措施,其歷來是我國生態建設中的重要內容,能夠兼顧社會效益、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在凈化空氣、防風固沙、涵養水源、緩解溫室效應等諸多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十三五規劃的提出,林業生態建設的持續推進,如何通過造林綠化推進生態建設就成為當前急需解決的重要課題。
一、圍繞機制建設提高各界生態環保意識
意識決定行動,能否形成生態環保意識,對生態建設的影響重大。早在1982年,我國就將造林綠化納入到制度管理范圍,從戰略層面肯定了造林綠化的重要作用。但從實際情況來看,因為缺乏制度方面的規范,其本身的規范性尚不夠理想。針對上述問題,當前首要任務在于全面加強綠化造林機制建設,建立健全造林綠化對應的規章制度,明確各個單位、企業對應的職責,并建立對應的監管機制,全面加大監管力度,保障各方均能夠按照規章制度落實綠化造林責任。除此之外,為進一步提升社會各界的生態環保意識,還需要建立加大宣傳力度,通過傳統媒體、新媒體等多元途徑加強造林綠化宣傳教育力度,使得廣大人民群眾均能夠意識到造林綠化的重要性,明確自身在造林綠化中的責任與使命,能夠在意識層面高度統一,共同參與到生態建設事業中來。
二、基于財政支持優化林業投入機制
造林綠化工程必然離不開大量的資金投入作為支持,這就需要政府大力發揮財政資金杠桿功能,優化林業投入機制,吸引更多的社會資金參與進來,針對林業項目進行精準布局。具體來說,地方財政在加大造林綠化投資的同時,還需要針對補貼方式進行優化調整,增加綠美廊道、林業園區等各種精品工程的支持力度,使得造林綠化能夠逐步朝著重點進行傾斜支持,如朝著新型林業經營主體傾斜、朝著規模化林業園區傾斜、朝著林業資源優化配置的實體傾斜、朝著優良節水樹種主體傾斜……通過政策的不斷優化調整,吸引更多的社會資本參與到造林綠化事業中來,為生態建設奠定良好的資金基礎。
三、通過多元措施強化森林資源培育
退耕還林、封山育林作為有效推動造林綠化的重要手段,其歷來是我國森林資源培育方面的重要手段,在保護生態環境、發展林業經濟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在大力推進造林綠化的過程中,退耕還林、封山育林仍舊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戰略,這就需要地區結合實際情況,全面遵循“以封為主、封育結合”的基本原則,科學合理的推進造林綠化工程,高度重視純林改造、幼林撫育,基于多方措施的應用,有步驟、有計劃地恢復林木植被、針對沙化區域、水土流失區域進行全面的改造,不斷加強生態系統自然修復能力。此外,各級政府還應當充分發揮協調功能,充分激發社會各界的活力,鼓勵各個企業主動參與到造林綠化事業當中來。比如,當前影響力巨大的螞蟻森林項目,廣大支付用戶綜合利用購票、繳費、出行以及步行等各種低碳活動,就能夠積攢綠色力量,將其轉化為真實的樹木,相關企業最終負責將這些樹木栽種在各個荒漠地區。政府應當大力提倡發展上述公益項目,發動各方力量主動參與進來,為造林綠化積攢力量。
四、加大造林綠化后期管理力度
要想鞏固生態建設成果,在推進造林綠化工程的同時,還需要加大造林綠化后管理力度。這就需要通過以下兩個方面的措施,進一步保障造林綠化的成果:一方面,進一步深化林業改革。各地需要結合地區實際,全面推進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科學合理的推進改革工作,大力推進精簡高效國有林管理機構建設,完善森林資源監管體系,切實調動、保護農牧民營林護林的能動性。另一方面,加大森林病蟲害管理力度。病蟲害防治作為有效保障造林綠化成果的重要措施,要求林業部門相關技術人員需要嚴格落實監測預報工作,針對樹苗成長進程中的蟲害、病變進行全面的研究,同時加大技術投入力度,綜合利用生物、物理以及化學等舉措,針對病蟲害進行及時、有效的處理,切實保障地區生態環境的穩定性。
綜上所述,生態建設是一項系統、漫長、復雜的工程,想要一蹴而就顯然是不現實的。這就需要我們充分結合我國生態建設實際,科學合理的推進造林綠化工程,圍繞機制建設提高各界生態環保意識、基于財政支持優化林業投入機制、通過多元措施強化森林資源培育以及加大造林綠化后期管理力度,切實保障造林綠化成果,為我國生態建設奠定扎實的基礎。
(作者單位:744699甘肅省莊浪縣自然資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