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天佐
隨著我國農業生產理念以及模式的轉型,農業經濟實現了快速發展,在綠色農業生產中,農業經濟的建設要以循環經濟為發展目標,以環保的思想落實農業生產,讓農業生產中廢物廢料得到循環利用。本文以我國中部農業循環經濟的發展戰略為研究目標,客觀傳說農業循環經濟的思想內涵,明確中部農業循環經濟發展的必要性,為中部地區農業循環經濟的發展提供科學的思路。以此來推動我國農業循環經濟的建設,提升農業循環經濟的社會以及生態效益。
1、農業循環經濟的概念和內涵
農業循環經濟是在當前農業現代化生產技術以及理念不斷創新的背景下提出的一種農業發展模式,利用高科技促進農業生產中資源的重復利用,提升農業生產的生態以及經濟價值。農業循環經濟極大順應了綠色生態農業的發展理念,以一種清潔生產的方式以及綠色消費的方式來帶動農業生產的發展。農業循環經濟的發展,充分實現了農業生態環境的改善以及農業質量的提升,呈現出一種資源-產品-再生資源的重復利用過程,農業循環經濟的發展需要以現代化的技術手段為支撐,來實現農業經濟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2、我國中部農業循環經濟的發展必要性
(1)受過多的農業人口與農業資源之間的矛盾
縱觀當前我國中部地區農業產業的發展,雖然整體的農業資源總量比較大,但是中部地區人均農業資源占有量卻比較低。隨著我國工業化發展進程的不斷加快,中部地區整體的人均耕地面積也在逐步地降低,在農業生產過程中不僅受到自然災害的影響,同時還受到日益緊張的農業資源影響,在中部地區用于農業灌溉和生產的水資源比較匱乏,為了解決當前農業人口與農業資源之間的矛盾,在農業經濟的建設和發展中要積極與循環經濟為發展目標,提高中部農業循環經濟的發展效率和質量。
(2)農業生產效率低,農業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受到束縛
雖然我國農業機械化已經實現了創新和推廣,但是在很多地區農業生產依然保持著傳統的生產模式,以家庭為單位的小規模生產經營,讓農業資源的開發和利用過程中受到諸多束縛,很多有效的農業資源得不到充分利用。例如:玉米秸稈在中部地區浪費嚴重,其價值并沒有得到有效地開發和利用,僅僅將其作為一種燃料,不僅影響空氣污染同時也無法帶動農業生產質量的提升。
(3)農業污染嚴重,為農業循環經濟發展提供契機
在我國工業化進程的發展中,越來越多的企業涌向農村,將生產中的廢料廢氣等直接排放到農業種植區域,不僅造成農業水資源以及土地資源的污染,影響農業的生產和種植環境,甚至嚴重威脅了農業生產者的身體健康,現當前農業污染問題不僅僅來自于工業企業,同時農業生產中過度使用化肥和農藥等化學用品,也極大影響農業產品的品質,通過促進農業循環經濟的發展,促進農業生產者改變生產理念,在提升農業經濟效益的同時,來平衡社會及生態問題。
3、我國中部農業循環經濟發展對策分析
(1)重點關注農業循環經濟的宣傳推廣
現當前國內農業生產種植中,對于循環經濟發展的認知還比較薄弱,因此為了促進我國中部農業循環經濟的發展,相關農業部門要積極關注農業循環經濟的宣傳和推廣,扶持地區農業循環經濟的發展。首先,基層的政府部門要樹立科學的農業生產觀,為農業生產者提供健全的農業循環經濟發展政策和戰略,你是來確保農業循環經濟的實施。其次,可以積極利用廣告等媒體宣傳,提高社會以及農民群眾對于循環經濟的客觀認知,為農業循環經濟的發展形成良好的社會氛圍。最后,要創新公共服務體制綠色循環農業經濟的發展需要完善的公共服務體系與農村經濟管理體制,因此,應該進一步完善政府服務職能,推進公共服務的均等化。在綠色循環農業經濟的發展過程中,地方政府要做好引導、規劃、監管的職責,制定并實施優惠政策,變革落后的農村經濟管理體制,加大農村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實現土地流轉的過程中,注重尊重農民的意愿,注重保護農民的利益。推進公共服務均等化,就要在農村建立起平等的就業、居住、教育、社會保障綜合型制度,完善農村金融服務體系,讓農戶可以安心的、有保障的發展綠色循環農業。
(2)積極加強科技投入和指導
中部地區農業循環經濟的發展離不開現代化科學技術的指導,因此在農業循環經濟的建設中要積極強化對于現代化科學技術的引進,為農業生產中的廢料資源利用提供技術條件,例如:積極創新和引進生物技術、工程技術等,促進農業生產中資源和廢物的重復加工利用,利用生物資源來支持農業循環經濟的發展。除此之外,我國中部農業循環經濟的發展也要在基層各地域進行生產試點建設,提升農業生產者對于農業循環經濟的支持。
綜合上面的分析和闡述,農業循環經濟的發展是當前我國農業現代化建設的重要方向,我國中部地區特征的農業生產環境以及資源條件等,為農業循環經濟的發展利用提供契機,農業循環經濟創新了農業生產的理念和模式,對于自然生態的調節具有重要意義。只有堅定不移走綠色循環農業發展之路,才能使我國的農業經濟持續、穩定增長,獲得經濟效益的同時獲得更大的社會效益與生態效益。
(作者單位:164800黑龍江省克東縣寶泉鎮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