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洪秀
在生態林業工程中需要根據我國新時期的發展特征及發展趨勢來對其建設方案進行改進及完善,從而使生態林業能夠在實際中得到順利的推行。為此應根據生態林業工程的建設原則、建設要求來對其所采用的技術、模式、制度、理念等進行全面的革新,使現代林業理念及林業技術得到良好的應用,這樣可以為生態林業工程建設工作的順利推行提供基本保障,進而有效的提高林業工程的建設及發展效益。
一、新時期生態林業工程建設工作的開展要求分析
1、保證生態林業工程的可持續發展
可持續發展理念是現今社會發展所遵循的基礎性原則之一,其也是新時期對生態林業工程建設所提出的要求。在過去我國發展以經濟為導向的特征使得森林資源過度開發的問題不斷加劇,再加上未采取有效的措施對生態問題進行控制,導致森林資源存儲量不斷減少。而在新時期下生態文明建設的推行使生態林工程的建設受到了多方的關注,針對此種情況需要貫徹及落實可持續發展所提出的要求,使生態林業工程能夠有效的對短期及長期利益進行協調,從而在生態林業工程中滿足社會發展需求的同時使其可以向著可持續發展的方向轉變。
2、保證生態林業工程的營林效益
根據生態林業工程的建設要求來看其主要是為了保證生態環境的良好發展,但是在實際中還需注重生態林業工程的營林效益,這樣才能為生態林業的穩定發展提供基礎保障。為此在實際的生態林業工程建設中需要考慮如何對其生態效益、經濟效益進行有效協調,使營林活動開展的過程中其效益目標達到一致性,并科學的開展生態林業工程建設的規劃,以此來對營林中存有的風險因素進行規避,使生態林業工程在建設及發展的過程中其效益可以得到有效提高。
3、保證生態林業工程的技術配套
在進行生態林業工程建設的過程中其所涉及的環節及內容較多,并且周邊環境因素也與生態林業工程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系。因此在生態林業工程建設的過程中需要采取配套技術來有效的協調林區與外部環境之間的關系,這樣才能有效的對地區的生態體系進行平衡。同時林區與外部環境之間形成協調關系,能保證生態林業工程的抗病蟲害能力和御災能力得到提升。在林業建設之前,也要考慮到林業的種植是否會影響到這一區域內的生態平衡,若產生影響一定要及時更正建設方式。
二、新時期生態林業工程建設工作及發展分析
1、轉變林業工作理念
在以往的林業工程建設中其主要是以經濟效益為導向來開展各項工作,而在生態林業工程建設及發展中需要對傳統的林業工作理念進行轉變來有效的協調林業發展中各方的關系,以生態效益原則為基礎使生態林業工程可以體現出協作性、整體性,建立起具備健康生態系統的森林結構。并且生態理念的融入能夠使工作人員在生態林業工程建設中對其生態價值進行進一步的挖掘,進而推動生態林業工程的創新發展。
2、進行林業工程規劃
在開展生態林業工程建設的過程中要想取得較好的建設效果,應當開展科學的規劃與設計工作。在開展建設工作的過程中應當對建設地的實際情況,如:土質情況、植被情況、氣候條件等進行充分的分析。根據相應的分析結構開展設計和規劃工作,選用合適的樹種和建設方式,提升樹種的成活率,更好提升生態林業工程的建設質量。
3、加強森林保護管理
通過森林保護管理工作的開展能夠對生態林業工程建設體系進行進一步的完善,并結合當地原始森林生態系統的特征進行森林資源的管護,避免在生態林業工程建設中出現對森林生態系統產生破壞的行為。并且在森林保護管理中需要明確其管理制度、管理內容及管理要求,以此來規范生態林業工程建設的各項流程,保證在林業工程中其造林技術可以得到標準化的應用,從而達到有效提高生態林業工程建設質量及效率的目的,保證森林生態資源的安全健康發展。
4、完善林業管理制度
采用制度化的管理方式,可以有效保證植被保護和植樹造林的科學性和嚴謹性。在生態林業建設和發展的過程中,利用相關制度的管控完成生態林業工程的合理化建設。此外,也要科學規劃生態林業建設等基本工作,建立全面的責任管理制度和績效考核制度,最好將責任落實到每個人身上,減少工作上的失誤,注意提高工作的效率,采用科學的管理方式,能夠不斷提高生態林業工程建設的水平。
5、加大資金及技術的投入
增加資金的籌集渠道,可以采用金融融資和民間資本參與的形式進行。在資金籌集的基礎上,進行技術的開發和使用,通過科學技術造林、興林,并且要做好各環節的技術推廣,對工作人員進行技術培訓,提高工作人員的技術應用能力。在技術興林的過程中,一線工作尤為重要,因此可以通過一些政策補助,鼓勵技術人員到一線進行工作和技術指導,提高一線人員的技術水平。在科技興林開展的過程中,要堅持科學技術的研發,加強技術管理和監督,確保科技提高生態林業工程的建設質量。
6、加強對森林的培育
在生態林業工程建設的過程中其存有許多的不確定因素會對相關工作產生影響,因此在前期規劃工作中需要進行全面的分析來對生態林業工程中可能存有的問題進行預防及控制,并加強對森林的培育工作,以此來為樹木提供良好的生長條件,使森林中樹木的補充可以適應森林的開發力度,保證森林環境的生態平衡。例如,在林業種植的初期,樹木的成活率如果不大的話,可通過人工培育的方式來提高樹木的成活率,對種植區域進行定期的灌溉等操作,使生態林業建設也能夠順利完成。
(作者單位:165000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大興安嶺調查規劃設計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