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菁華
摘? 要:自從我國推行改革開放以來,整體經濟社會保持持續較快發展勢頭,在這個過程當中,政府機構的引導、服務、推動作用也是影響經濟社會全面發展的重要因素。雖然經過多輪政府機構改革之后,政府機關的行政效能有了明顯提升,但是政府機關行政效能的提升與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相比,還存在明顯的差距和不足,甚至個別地方政府因為行政效能低下,已經對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形成了明顯制約。該文旨在通過對如何有效地提升政府機關行政效能進行分析,并聯系我國實際情況提出建議和措施,以促進經濟社會持續穩定發展。
關鍵詞:行政效能? 經濟社會發展? 政府機關
中圖分類號:G64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20)02(a)-0232-02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對新形勢下深化機構和行政體制改革,提升政府行政效能工作進行了部署,報告中指出,統籌考慮各類機構設置,科學配置黨政部門及內設機構權力、明確職責,深化簡政放權,建設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1]。從報告中我們可以看出,黨和政府十分重視對政府行政效能的提升,再加之經濟社會發展的發展對政府行政效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對提升政府行政效能進行科學研究具有重要的社會意義和現實意義。
1? 提升政府機關行政效能的重要意義
1.1 提升政府行政效能是滿足公眾需求的迫切需要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經濟社會發展模式有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實現了從計劃經濟到現代市場經濟的巨大轉變。經過經過40年改革開放的大發展之后,經濟社會細分領域不斷增多,人民群眾在公共服務方面的需求日趨高效、復雜、多樣,而傳統的政府服務方式和服務效能已漸漸不能適應群眾日益增長的需求。因此,對于政府機關行政效能的提升迫在眉睫,這是有效解決人民群眾的多樣需求,共同推進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重要措施。
1.2 提升政府行政效能是改善政府形象的必然需求
當前在我國政府機關行政管理的過程中,政府行政效不高仍舊是影響經濟社會發展的普遍性問題,在中西部地區這一現象更為突出,直接影響了政府機關的形象。導致這種問題出現的根本原因是由于國人思維受到傳統文化的影響,等級思想普遍存在,傳統的逐級報告的方式以及“官本位”思想盛行,嚴重影響了行政工作效率。因此提升政府的行政效能,也是有效遏制政府部門中“官僚作風”。并通過合理的考核、競爭手段,使行政人員打破原有的“鐵飯碗”心態,以積極主動、高效率的工作方式進行行政工作,進而推動社會經濟的穩定發展。
1.3 提升政府行政效能是助推經濟社會發展的有效手段
十八大以后,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進入了新時代,如何更好地提升行政效能、提供更優的行政服務以優化營商環境,更好地釋放經濟發展潛能成為國家必須著力研究的關鍵問題。這一點在十八大、十九大報告中黨和政府都針對性地提出了部署合解決舉措。那就是進一步推進行政體制改革,以達到提升行政效能、優化行政服務的目的。因此政府機關要積極加快政府職能的轉變,通過政企分離、政務分化、政社分隔、明確相互關系、優化體制結構的方式,使政府機關更加精簡化、高效化[2],為促進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2? 我國政府機關行政效能存在的主要問題
因為各種因素的影響,各地政府機關在行政效能方面都或多或少地存在著不同的問題。經過歸納總結之后,可以概括為以下幾個大類。
2.1 行政機構臃腫,職責劃分不清
我國如今政府體制實行的是五級政府體制,包含中央—省、自治區、直轄市—地級市—縣、區—鄉鎮等。雖然細致的劃分有利于國家進行管理,但這也使得行政單位數量以及結構上會存在不合理的現象。同時因為歷史沿革原因,許多歷史原因遺留的機構仍未裁撤,再加上各級政府均包含多個行政部門,當遇見需要幾個部門之間協同辦理的事務,容易出現相互推卸責任的情況,從而導致“人浮于事”等一系列官僚機構通病出現,從而影響到了政府的行政效能。
2.2 辦事環節冗雜,行政效率不高
在我國政府機關行政工作的過程中,經常會出現企業和個人辦理一件行政審批事項,需要前往多個政府機關單位進行審核與批復的現象。產生這種現象主要有以下3種原因:行政部門內部從員工到領導的重復審批、基礎行政部門上報上級部門進行審批、各行政部門會簽式審批。雖然這樣的方式保證了行政工作的穩妥性,有效減少出現差錯,但也浪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導致行政審批過程往往冗長而復雜,出現行政效率低下等問題。
2.3 收費項目繁多,行政效果不好
行政性收費是政府機關依法對非行政單位進行管理和服務時收取的費用,這本來是管理非行政單位的一種有效手段。但在實際的情況中,卻因不同的產業類型,從而致使收費的項目變得十分繁復,導致非行政單位在收費項目這塊耗費大量的時間和金錢。但并沒有對其產生實質性的幫助,進而出現行政效果無用性的情況。
2.4 信息不夠透明,協同能力不強
近年來,隨著信息科技的不斷進步,政府信息公開取得了長足進步。通過網站、微博、微信等方式,政府機關可以將最新的政府信息及時告知廣大民眾。但是政府機關對信息公開的要求更多還是流于形式,并未執行嚴格的檢查考核機制,再加之個別政府工作人員認為政府信息公開加大了自身工作量,在信息公開過程中更多是敷衍的心態。同時,各行政單位之間由于管理體制以及信息存儲方式的不同,導致了行政單位間形成了信息壁壘,無法進行有效的協同配合,從而阻礙了我國政府機關行政效能提升的推進。
3? 提升政府機關行政效能的主要措施
3.1 加快行政體制改革,不斷優化政府職能
如今我國正處于經濟轉型發展新舊動能轉換的關鍵階段,合理的政府職能構架就顯得尤為重要。首先,要優化政府職能,裁撤冗余部門、人員,合理控制部門人員編制數量,對政府機關的組織結構進行合理的調整,減少縱向管理層級,擴大橫向管理幅度。其次,大力推進事業單位改革,推進事業單位去行政化、去官僚化,強化公益屬性,推進政事分開、事企分開、管辦分離。這樣既能避免出現獨斷專權的情況,也能進一步保證政府行政工作的公平性、透明性以及有效性。
3.2 合理利用信息技術,推進政府信息整合
隨著社會需求的增加,有時出現的問題很可能需要多個部門的協同配合,但由于各部門信息交流的閉塞,進而導致很多問題無法得到有效解決。因此合理地利用信息技術,推進政府機關信息整合,也是有效提升政府機關行政效能的重要措施。通過建立云數據庫的方式,將政府各部門的信息進行整合,打破部門單位之間的信息壁壘。構建統一的政府信息網平臺,有效實現信息資源整合。
3.3 加強行政效能監管,提升績效管理考核
完善政府監察考評督辦體系,加大行政效能監管力度,增強對行政效能低下或者不作為、慢作為問題的追責問責力度,將獎懲機制嚴格執行落實到位。同時加大績效考核覆蓋面,將政府在行政管理的前期、中期、后期工作進展與結果全流程納入到行政績效考核。聘請第三方機構對政府的行政管理工作人員進行監督,對行政工作的最終結果進行評價。通過多種方式,促進政府行政效能有效提升。
4? 結語
政府機關作為社會管理者和眾多行政、民政事務的仲裁者,很多時候代表著黨和國家的形象,政府行政效能的高低往往直接影響到民眾對政府的認知,進而影響到國家凝聚力和向心力。提升政府機關行政效能,是促進經濟穩定發展的重要措施,更直接關系到國家的長遠發展,必須高度重視,不斷進行深入的探究和改進,以期取得更大進展、產生更好效果。
參考文獻
[1] 郭曉.提升中國地方政府行政效能的對策研究[D].對外經濟貿易大學,2015.
[2] 趙敬丹,李娜.政府行政效能提升的路徑[J].沈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37(5):2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