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天斯
摘? 要:國內經濟形勢出現全新的發展,從之前的高速發展逐漸轉化為現有的中高速發展模式,經濟結構出現不斷升級的發展模式。中藥產業要想實現更好的發展則應該變革之前的經營模式,在適應國情的基礎上從傳統產業模式轉化為創新性的節約模式。這樣可以在科學理論支持下提升產業發展的自出創新能力,從而更好地探索中藥產業創新發展的模式,保障中藥產品的最終質量。基于這樣的產業發展需求,該文思考在新經濟形勢下中藥產業如何實現自主創新發展。
關鍵詞:新經濟常態? 中藥產業? 自主創新? 產品質量? 創新能力
中圖分類號:F426.72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20)02(a)-0240-02
研究得知新經濟常態是指重視經濟結構的穩定增長,而不是追求總量經濟。它要求是借助經濟增長促進發展,也應該通過創新發展促進經濟發展。基于中藥產業體現出的特征和演變需求,需要在當前經濟背景下分析社會發展形勢并逐漸適應全新發展的潮流,積極探索出適合國情的產業發展模式,這樣有助于中藥產業實現健康且持續化的發展。所以中藥產業應該探索自主發展和創新研究的模式,重視提升自身的產業發展動力,從而強化產業發展的最終效果。
1? 對經濟新常態的內涵理解
通過對相關學術研究資料進行匯總分析,得知國內經濟從之前40年的高速發展逐漸呈現穩定的運行狀態,這是經濟運行的趨勢,同時也是不可逆的經濟運行模式。它所呈現的運行特征是讓增長動力實現更加科學的轉化,經濟運行結構也更加平衡,呈現出市場消費、成本控制以及技術研發等維度特點[1]。第一,國內經濟的整體發展環境出現變化,個性化消費是當前市場消費的主要特征,成本模式發生不斷的變化。第二,環境承載量逐漸達到上限,綠色低碳成為全新的經濟發展模式。在新經濟常態的發展環境下,中藥產業需要走上自主創新的發展道路,逐漸探索創新性的產業發展模式,以此強化自身的競爭能力以收獲更高層面的經濟運行效果。
2? 中藥產業在經濟新常態中面臨的挑戰
2.1 中藥產業模式和現代消費模式產生沖突
傳統型的中藥產業在消費模式上出現多種問題,一是產業市場出現規范程度不夠的問題,產業形成的時間比較短,很多中藥產業更多關注短時期的經濟收益但忽略在產品技術上的投入。這樣就導致中藥產品出現高質量品牌比較少的現象,也出現虛假宣傳或者是銷售劣質產品的問題,不能保障產品的實際療效和安全程度,所以市場口碑比較差。二是缺乏標準化的質量監督標準,粗加工模式占據主流。中藥產業經常出現產品仿制的現象,不具備比較強的創新意識,這樣就影響產業環境的質量,限制中藥產業整體的創新能力。
基于新經濟常態的特征,人們逐漸改變傳統的消費模式和生產理念,對產品體現出多種購買和使用需求。同時,人們在消費觀念上更加呈現出個性化或者是多樣化的特點,以此對產品質量提出更高層面的要求[2]。要想給消費者提供更高層面的產品質量保障,中藥產業應該創新傳統的供給需求,在正確的消費政策指導下合理消費消費者的潛能,從而推動重要市場實現更好的發展。
2.2 中藥產業模式和現代產業模式產生沖突
中藥產業不具備比較強的研究或者是創新能力,經營利潤比較薄弱,這樣就限制了中藥產業的發展狀態和能力。出現這樣的經營模式主要是因為小農經濟在古代生產中占據主要位置,其粗放型的生產模式對中藥產業造成影響。同時,現代型的中藥產業發展時間比較短,行業發展也出現多種不規范的問題。這樣就導致國內中藥產業出現創新研究能力比較弱的問題,技術研究的資金投入出現不充足的問題,所以不符合當今時代對中藥產業提出的發展需求。
基于中藥產業體現出的特征和演變需求,需要在當前經濟背景下分析社會發展形勢并逐漸適應全新發展的潮流,積極探索出適合國情的產業發展模式,從而強化產業發展的綜合能力。中藥企業應該對行業發展的資源進行充分的整合,逐漸突破之前的經營模式限制,通過產業優化升級的方式強化其發展能力。同時,中藥企業也需要健全相關的理論研究,在保障中藥產業天然發展優勢的基礎上強化研發技術的創新程度,逐漸開拓中藥產業的發展領域。
2.3 中藥產業與現行行業制度產生沖突
中藥產業沒有得到規范化的制度保障,質量標準沒有得到統一支持。這樣就無法對行業資源進行充分的整合,也沒有建立行業知識和優質資源的共享體系,限制了中藥產業的轉型能力。首先,中藥產業需要進行行業創新改革,對中藥品質進行合理的完善,通過建立完善法律知識和政策規定給產品質量提供更好的保障,最終打造更高質量的產品質量標準。其次,中藥企業也應該重視現代化人才的培養,在增加資金投入的基礎上開展人才引進工作[3]。例如,可以通過校企合作的方式進行中藥人才的培養和招聘,從而讓中藥產業能夠成為具有民族影響力的產業,在傳承經典的基礎上提升產業發展的科學程度,以此強化中藥產業的整體競爭能力。
3? 中藥產業在經濟新常態下實現自主創新發展的模式分析
3.1 對中藥行業資源進行整合,探索良性循環的市場環境
受到傳統經營理念的影響,中藥產業所采取的經營模式是小規模且封閉的經營模式,技術工藝沒有得到創新力的支持,產品質量也不能得到充足的保障。在這樣的情況下,中藥產業很難得到協同合作的保障,整體技術創新能力比較弱,對風險抵抗能力也是較差的。所以該文認為,中藥產業要想在新常態下實現更好的成長,則應該對中藥行業資源進行整合,探索良性循環的市場環境。中藥產業的經營者需要對當前經濟運行模式和發展要求進行全面的分析,革新傳統的產業經營模式和競爭意識,逐漸引導產業更好地參與到市場競爭中。同時,中藥產業也應該重視對產業資源進行分析和充分整合,探索良性循環的市場環境,創建全新的信息服務平臺以給創新能力的提升注入推動力,打造更優質的中藥產業品牌。
3.2 重視政府的引導作用,給中藥產業的發展提供合理的政策環境
研究得知,現代型的中藥產業發展時間比較短,行業發展也出現多種不規范的問題,需要得到多方的力量支持。因為中藥產業是民族性的產業,無論是在產品資源和市場發展,還是在消費需求上都體現出鮮明的優勢。所以該文認為,要想提升中藥產業的競爭能力和創新發展意識,應該重視政府的引導作用,給中藥產業的發展提供合理的政策環境。第一,政府需要根據中藥產業的整體發展形勢和需求進行財政稅收等方面的政策支持。針對那些比較重要的中藥企業應該進行稅收政策的一定扶持,也可以通過自主研發項目對企業進行財政補貼,這樣可以降低企業的成本投入。第二,政府也應該給中藥產業提供融資政策的支持。相關部門可以通過研發創新的貸款項目給中藥產業的技術研發和產品創新提供更好的資金支持。
4? 結語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5年考察河南的時候第一次指出,我國處于非常重要的戰略發展時期,需要增長產業發展的信心,基于經濟發展的特征制定科學的發展戰略,以更好地適應新常態提出的發展需求。基于中藥產業體現出的特征和演變需求,該文認為,中藥產業要想在新常態下實現更好的成長,則應該對中藥行業資源進行整合,探索良性循環的市場環境。同時,要想提升中藥產業的競爭能力和創新發展意識,應該重視政府的引導作用,給中藥產業的發展提供合理的政策環境。
參考文獻
[1] 豐志培,陶群山,彭代銀,等.我國中藥產業自主創新歷史演進、特點與啟示[J].中國中藥雜志,2015,40(11):2252-2257.
[2] 陶群山,魏驊,陶世奇.基于DEA模型的中藥產業自主創新效率評價——以安徽省為例[J].科技管理研究,2016,36(18):51-56.
[3] 馬英杰,吳淑梅.安國市中藥產業供應鏈金融發展模式研究——基于農業供應鏈金融視角[J].黑龍江畜牧獸醫,2017(2):5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