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鈞 等
抗擊疫情,狹路相逢勇者勝。成都大學科技工作者牢記為國擔使命、為民謀福利的初心使命,在戰“疫”戰場上鑄造“智”勝利器。
提前攻關,發布肉制品企業復工“秘籍”
畜禽原料采購,如何把控源頭防疫檢驗?屠宰、分割、產品加工,車間生產如何防控病毒感染?……四川作為畜禽肉制品生產大省,不少肉制品生產加工企業對復工復產中的疫情防控存在擔憂。
今年2月初,隨著中國肉類協會正式發布推廣《肉制品生產加工企業新型冠狀病毒防疫衛生安全防控指南》 (以下簡稱《指南》),大批亟待復工復產的肉制品生產加工企業心中有了底。
“王教授,這本《指南》簡直就是及時雨,我們復工復產總算有章可循了!”作為《指南》 編制團隊負責人,成都大學肉類加工四川省重點實驗室主任王衛教授得到了長期合作企業的真摯感謝。
成都大學黨委書記毛洪濤表示:“習近平總書記要求我們‘把論文寫在祖國的大地上,希望全校教師發揮所長,聚焦疫情防控的緊迫需求、聚焦產業企業的現實需求,做研究、獻智慧,踐行服務國家和人民的初心使命!”
成都大學黨委副書記、校長王清遠強調,研究機構要樹立大局意識,聚焦國家需求做研究,職能部門要服務抗疫大局,優先保證疫情研究項目的人員配備、設備調撥、后勤保障、經費支持等。
國家有需要,黨委有要求,科研見行動。
王衛介紹,早在疫情暴發初期,成都大學四川肉類產業研究院、肉類加工四川省重點實驗室核心成員就通過網絡進行了研討。大家一致認為,無論疫情如何演變,企業復工復產總會到來,明確防控規范、保證安全生產將成為擺在食品生產加工企業面前的第一道坎。
針對食品生產加工企業的衛生安全防控規范需求,研究制定《指南》的科技攻關目標很快明確下來。通過網上會商,應急科研團隊迅速組建,王衛、張崟兩位教授牽頭,十多位成員分工負責,各模塊研究工作緊鑼密鼓地推進。
與此同時,科研團隊與川內高金實業、鐵騎力士集團、通威集團等龍頭企業密切協作,數名業界專家、一線技術人員參與,確保《指南》的實踐性、操作性。
今年2月初,王衛帶領的科研團隊正式發布《指南》。《指南》全文1萬余字,對企業人員、廠區、生活區、食堂等肉類生產加工全過程的13個關鍵環節提出防疫具體方法、技術細則和操作要點等。
《指南》作為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農產品加工食品產業領域發布的第一個指導性技術文件,由中國肉類協會在官網上發布,迅速在省內外食品生產和加工企業中應用。
隨后,中國肉類協會與成都大學農產品加工專家團隊合作,以《指南》為基礎推出了面向全國的《畜禽屠宰加工企業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控指南》,并在此后不久,根據疫情發展和經驗積累,推出了《指南》第二版和動漫版。
主動擔當,鍛造以藥止“疫”新利器
成都大學四川抗菌素工業研究所是國家級抗生素研發基地。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四川抗菌素工業研究所從領導班子到各研究室一線科研人員,團結一心、主動出擊,表明了科技戰“疫”的信心和決心。
劉昌孝院士是四川抗菌素工業研究所《中國抗生素雜志》主編,2月5日,他發表主編專論《認識新冠病毒肺炎,關注疫情防控藥物研發》。
院士團隊聚焦未來新藥研發和疫情防控,對新冠病毒發展、特性、疫苗預防、治療藥物應用和治療藥物研發等做出綜述評價,提出強化國家公共衛生體系建設、加強科學開發與應用的基礎研究等建議。
病毒肆虐,研發并生產出關鍵藥物,是一把能以藥止“疫”的戰場利器。全國乃至全世界醫藥研發機構無不緊盯著這一關鍵領域。
曾在國內首先突破阿卡波糖仿制國產、研發全球首創新藥利福噴丁的四川抗菌素工業研究所,瞄準新冠肺炎藥物研制,主動擔當使命,全力沖刺。
研究所首席科學家曹勝華教授緊密跟蹤抗COVID-19藥物研究進展,第一時間啟動對抗COVID-19臨床實驗藥物瑞得西韋的首仿藥物研究。相關合成工藝研究作為優先項目,全面緊急鋪開,以備在臨床試驗有效情況下,確保國家能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內具備大量生產的技術儲備。
整合研究資源,開展聯合攻關。曹勝華教授還與郭曉強教授、胡建平教授共同組建學科交叉研究團隊,參與省市應急科技攻關項目,主研四川省新型冠狀病毒疫情防控科技攻關項目“針對新型冠狀病毒的老藥新用以及候選藥物篩選研究”課題,承擔新型冠狀病毒抑制劑的分子設計及合成工作。目前,已設計15個新的擬抗新冠病毒候選藥的化學結構,啟動計算機驗證。
另辟蹊徑,提升中醫藥戰“疫”力量
劉濤,成都大學藥學與生物工程學院教授,長期聚焦中醫藥研究。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后,劉濤以自己的職業敏感性判斷,隨著疫情持續演化,中醫藥在支持治療和幫助患者康復方面將大有可為。
于是,劉濤迅速組建起學院師生共同參與的研究團隊,研究攻關即刻啟動。2月9日開始,研究團隊從在研新藥肺毒清顆粒、四川省衛健委推薦防治用藥抗病毒顆粒、國家衛健委推薦用藥藿香正氣口服液入手,采用網絡藥理學和分子對接法進行探索研究。
8天時間里,偌大的樓宇中,是研究團隊成員忙碌的身影。3種中成藥,248種化合物,781個靶點以及275條通路。最終實驗數據清晰表明了三種藥物對NCP的活性物質、作用靶點及調節信號通路,初步證實了中醫藥防治NCP的有效性及作用機理,為發揮中醫藥優勢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提供了切實可信的參考。
一鼓作氣,研究團隊迅速整理研究成果,形成了《基于網絡藥理學和分子對接法探索藿香正氣口服液預防新冠病毒(2019-nCoV)肺炎化合物研究》 《基于網絡藥理學和分子對接法探索肺毒清治療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肺炎活性化合物的研究》 《基于網絡藥理學和分子對接技術對抗病毒顆粒治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NCP)的潛在物質基礎研究》三篇高質量研究論文,為提升中醫藥戰“疫”力量作出了貢獻。(作者單位/成都大學) (責編/蔣筱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