涼山州普格縣大槽鄉大槽村和阿壩州阿壩縣垮沙鄉哈木措村,是四川省中西醫結合醫院分別于2015年和2017年實施對口幫扶的貧困村。醫院充分結合自身的資源優勢,先后派駐7名優秀青年擔任駐村第一書記、駐村干部,幫助兩個貧困村發展特色產業。
從最艱苦村到全縣烤煙銷售第一村
大槽村有415戶1400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133戶539人。全村最高海拔3780米,泥石流的地段多,山體滑坡風險高。在省衛健委定點幫扶普格縣的10個貧困村中,大槽村是環境最惡劣、生活最艱苦的地方。
自2015年底承擔精準扶貧工作以來,醫院外科三支部與中共普格縣大槽鄉大槽村委員會、行政二支部與中共阿壩縣哈木措村委員會分別簽訂結對共建協議,進一步加強院黨委與幫扶村的聯系和交流,建立和完善幫扶村工作協調機制,按照“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共駐共建”的原則,共同打造“和諧文明平安村”。院領導每年帶隊下村扶貧調研慰問至少12次,并開展多主題的扶貧活動,實現結對幫扶全覆蓋,并與當地縣、鄉、村干部密切聯系,做好對駐村干部的關心、服務和管理,確保以發展集體經濟帶動扶貧工作抓出實效。該村于2016年實現全縣首批脫貧。
2017年,醫院幫助建立大槽村集體經濟“普格縣大槽吉子養殖專業合作社”,爭取到普格電商協會駐點大槽的電商服務點設立在大槽村致富帶頭人什渣有沙家,為以后大槽村的種植養殖收購提供了更方便高效的服務。醫院持續支持大槽村養豬、羊、雞,并為村集體經濟購買了65只優質母羊、2080只優質雞苗。另外,駐村干部幫助全村流轉閑置土地430畝,大力培育經濟作物烤煙、核桃、魔芋、青花椒等,推進落實大槽村“定制藥園”項目,鼓勵致富帶頭人帶領村民種植中藥材丹參121畝,同時多次邀請農技專家進行現場講解。
2019年,醫院又積極推動普格縣大槽鄉集體經濟——大槽村生態養殖場建設項目,捐贈資金10萬元建成150平方米磚混結構雙層牲畜圈。并發動村組干部、共產黨員、共青團員和村民投勞改善鄉村道路,協助施工隊義務清理泥石流堆、填埋路面溝槽水坑,快速完成8公里大槽村通鄉公路路面硬化,實現了農副產品出得去、生產生活物資進得來的夢想。駐村干部順勢推出“大槽鄉村豬”的彝味臘貨,通過以購代捐1430斤,讓村民獲利9萬余元。受此鼓舞,2019年全村的烤煙產量首次突破900畝,收入190萬元,大槽村第三次榮獲全縣烤煙總銷售額第一。
從貧困村到“四好村”
經過對口幫扶,哈木措村于2018年底順利脫貧,現有草場面積8萬多畝,牲畜1050頭,人均收入從2013年的1350元升至2019年的5000元以上。
增收得益于醫院幫助建立的哈木措村集體經濟——158畝黑青稞種植基地。醫院資助捐贈6320斤價值2.21萬元的黑青稞種子,在阿壩縣級農技專家的指導下,按每畝地40斤種子配置,全部播種下地,收成約15000斤,價值約11萬元,醫院購入3200斤黑青稞米開展“以購代捐”。2019年,醫院又聯合當地政府為哈木措村協調了52萬元入股阿壩縣光伏電站和砂石場作為集體經濟收入,從而每年為全村帶來4.2萬元的利益分紅。
此外,醫院切實抓好“四好村”建設工作,以幸福美麗新村建設為抓手,由公益性崗位人員當先鋒,全村42戶成立4個清潔小組負責哈木措村的公共衛生清潔,駐村干部到村民家中進行內務教學,設定標準,每月每戶開展衛生評比活動,設立了9面“文明戶流動紅旗”和評比標準,由鄉政府參與評比打分。醫院還為所有貧困戶添置了衣柜、棉被、炒鍋、電飯鍋等,張貼懸掛了和諧、禮貌、友愛、奮斗等宣傳橫幅和文明標語,并在垮沙鄉開展了廚藝技能培訓。
經過建設,哈木措村基礎設施配套完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宣傳內容在重點路段隨處可見,房前屋后干凈整潔,村民養成了自覺整理內務、疊衣疊被、愛護環境等好習慣。“養成好習慣,形成好風氣”成為全村最大的亮點,得到了阿壩縣委的高度贊揚并在全縣復制推廣。2018年,哈木措村獲評阿壩縣“四好村”。(供圖、供稿單位/四川省中西醫結合醫院)(責編/馮雅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