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省委、省政府關于開展定點幫扶工作的有關要求,2015年底,四川省婦幼保健院啟動了對阿壩州壤塘縣上壤塘鄉仁朋村的駐村幫扶工作。截至2019年底,省婦幼保健院在產業發展、教育扶持、健康扶貧等方面投入幫扶資金80余萬元,貧困戶戶均收入由1650余元提升到6800余元,實現了“戶脫貧,村摘帽”。
醫院連續兩年被評為省衛生健康委駐村幫扶工作考核優秀單位。駐村第一書記唐欣宇先后被評為壤塘縣優秀第一書記、全國衛生計生系統先進工作者;駐村第一書記趙付偉獲評壤塘縣優秀第一書記。仁朋村被授予脫貧攻堅優秀村集體、壤塘縣“四好村”榮譽稱號。
創新產業扶貧 ?培育新型業態
仁朋村平均海拔3600米,年平均氣溫4℃,全村僅有580余畝耕地且土質貧瘠,適齡兒童入學率僅為75%。院班子成員先后15次赴仁朋村實地調研,并先后選派6名職工前往壤塘縣擔任駐村干部。
駐村第一書記們走村入戶,建立了一戶一策脫貧檔案。醫院黨委成立的扶貧領導小組精心研究部署有關工作,制定精準扶貧實施方案,從產業發展、教育扶持、健康扶貧等方面進行幫扶。
找準脫貧路徑,醫院出資27萬元與壤塘縣扶貧移民局及貧困戶共同成立了壤塘縣首個“貧困戶聯戶牧場”,保證常年存欄297頭牦牛。創新采取“承包戶放養+上繳利潤+貧困戶分紅”的模式,調動承包養殖戶積極性。2016年—2018年累計實現了貧困戶年增收2315元、集體經濟年收入10000元,實現了村集體經濟零的突破。通過聯戶牧場的發展,刺激了全村牧民牲畜出欄積極性,帶動了全村畜牧業發展。
醫院投入5.5萬元扶持有技能有意愿的村民建立全鄉首個蔬菜種植基地,同時雇傭貧困戶參與務工以增收。醫院工會累計溢價購買蔬菜6.5萬斤,溢價部分捐給貧困戶使每戶增收1914元。蔬菜種植大戶三年來種植蔬菜收入達29萬余元,種植面積擴大到32.5畝。
2018年初,醫院又資助建立了4個蔬菜種植試驗大棚,通過試種后推廣種植沙地白蘿卜并獲得豐收。目前已將試驗大棚移交村委會作為村集體經濟資產。下一步,該集體經濟項目將爭取列入省委組織部資助項目,預計將投入100萬元建設50畝特色蔬菜大棚。
通過試種,技術人員發現紫色和紅心土豆適合當地生長且經濟價值高。為此,醫院2019年又捐贈了10萬元資金,建設了百畝特色土豆種植基地。駐村第一書記趙付偉花甲之年的父親3次來到仁朋村,無償向當地群眾傳授種植技術。2019年10月,土豆獲得了大豐收,產量高達26萬斤,除院工會以購代捐2萬斤土豆分發職工外,醫院還幫助村里同時開設了微店、淘寶等網店,拓寬了當地特產銷售渠道。土豆純收入達8萬元,貧困戶每戶實現增收600元,非貧困戶每戶增收500元。
發揮行業優勢 ?緊抓教育扶持
醫院結合自身優勢,建立“醫療救助基金”。2016年為一名貧困戶協調減免22萬余元醫藥費用,2017年發放“醫療救助金”2.8萬元。每年派遣醫療團隊到村開展健康宣教與義診。截至目前,開展各類義診6次,為仁朋村幼兒開展健康體檢6次,有4名患兒被納入救助項目到醫院進行了手術治療。同時,醫院與壤塘縣婦幼保健院簽訂了雙向轉診協議,向上壤塘鄉中心衛生院捐贈醫療器械、辦公設備等,幫助基層衛生院提升服務能力。
扶貧先扶志。醫院成立了“幫扶助學金”和“幫扶獎學金”。對貧困戶中凡有在讀初中及以上學校的學生,考上高中、中職、大專及以上院校的學生給予不同層級的幫扶和獎勵。目前,已發放助學、獎學金1.6萬元,仁朋村適齡兒童入學率達到100%,已有1名學生順利完成大專學業,4名學生考上了縣高中并有1名學生已經順利畢業。醫院還協助完善幼兒園基礎設施,以提升學前教育水平。
抓實結對幫扶 ?助力新農村建設
在全院職工結對幫扶65戶貧困戶的基礎上,行政后勤黨總支結對仁朋村支部,不斷提升農村基層黨組織服務群眾的能力。單親母親向秋姐是一名精神殘疾患者,她3歲的女兒語言發育滯后至今不會說話。在醫院行政黨總支的協調下,仁朋村支部每周1-2次將向秋姐的女兒送到村幼兒園進行語言訓練,促進其語言發育。同時,組織黨員入戶,幫助向秋姐改善家里衛生狀況和居住環境。
醫院廣大職工也積極踴躍地參與扶貧活動, 2016年至今向村幼兒園捐贈價值約2萬余元的衣物、書籍、文具等愛心物資。還捐資為貧困村民購買了136床棉被、221件棉衣,2018年捐款4.3萬余元用于雪災專項救助。醫院還組織職工自愿購買貧困戶牦牛肉、貝母、蟲草、天麻、蔬菜等共約22萬元。
為提升當地群眾生活水平,醫院投入6.8萬余元在仁朋村修建了兩個深水井和兩個水塔,解決了群眾安全飲水問題。同時,為了拓寬村民農副產品銷路,醫院資助修繕場所并搭建村電商平臺,目前已投入使用。(供稿、供圖單位/四川省婦幼保健院)(責編/馮雅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