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葵
摘 要:圖書館的定位一直以來都是對文獻的收集、整理、保存、傳播、利用并集文化、教育、科研于一體的科學機構。移動平臺服務使圖書館更有利于文獻的傳播和利用。大學圖書館具有讀者群體的特定性和穩定性,他們需求方便快捷的圖書館服務和具備接受新技術、新事物的能力。立足移動平臺服務,開發更多的圖書館掌上功能,必將為大學圖書館帶來新變化,讓大學圖書館成為莘莘學子成才的階梯。
關鍵詞:移動平臺;服務;大學圖書館
“移動平臺”這里指的是基于手機、平板電腦及其他可移動設備的總稱,“移動平臺服務”是指這些設備可提供的方便、快捷的服務。比如,QQ、微信等社交平臺服務、超星、CNKI、萬方、移動圖書館等文獻資料服務。移動平臺服務包含移動圖書館但又不僅僅是移動圖書館。移動圖書館的概念可以看為依托日漸成熟的移動網絡、互聯網及多媒體技術, 通過運用各種移動終端設備 (如:智能手機、掌上電腦、和筆記本電腦等) 對圖書館信息資源進行查詢、瀏覽與下載,具有非空間、非地域、移動性、便捷性、針對性、即時性等特點。
大學圖書館與公共圖書館最大的區別是讀者人群的特定性,大學圖書館的讀者群體主要是由學校的教師群體、管理人員、教學輔助人員、和學生群體所組成,整體的信息素養和技術素養高于社會平均水平。特別是占據讀者總數80%以上的在校大學生群體,他們求知欲強、接受新事物快,不知疲倦,但同時,興趣點轉移也快,對一件事情缺乏持久。圖書館的開館時間、傳統的資料查找方式、繁瑣的借還方法對他們來說都是一個個隱形的障礙。怎么才能更快更好的引導大學生讀者群想看書、愛看書是大學圖書館近年來閱讀推廣工作的重點。微信、慕課、電子書、讀書沙龍、線下線上的活動都離不開移動平臺的服務。
圖書館的定位一直以來都是對文獻的收集、整理、保存、傳播、利用并集文化、教育、科研于一體的科學機構。在移動平臺服務發展之前,圖書館人都是以文獻的收集、整理、保存為工作的重點。在移動平臺服務發展之后,文獻的數字化、圖像化保障著文獻的整理、保存工作,文獻的傳播、利用和更深層次的開發成為圖書館人新的工作重點。
在此,以我院圖書館的實際情況為例談一談移動平臺服務為我院圖書館帶來的新變化。
首先,是入館教育。我院圖書館以前是通過講大課加參觀的形式為新生進行入館教育,講課效果無法量化判斷,新生入館后對于開館時間、借還書流程、入館規定等事項大都需要再次詢問,圖書查詢、圖書借閱都需要手把手的二次教育。在2019年暑假我院圖書館開發了新生入館教育平臺,新生通過微信掃二維碼即可進入入館教育平臺通過玩挑戰游戲的方式,無形中了解圖書館的開館時間、館藏分布、規章制度、文獻分類知識,以這種寓教于樂的方式,幫助新生在入館前輕松愉快地了解圖書館、認識圖書館、認可圖書館。雖然當時新生軍訓還沒有結束,新生可以借閱圖書的一卡通還沒有發到手,但已有絡繹不絕的新生來到圖書館看書、寫作業,或者只是到圖書館轉一圈參觀。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當這些熱情的新生,開始在知識的海洋里遨游,也證明了基于移動平臺開發出的新生入館教育服務的成功。
在引導新生參觀圖書館的過程中,咨詢臺的老師會向同學們推薦電子書、移動圖書館和我院圖書館的QQ薦書群。我院圖書館購買了“超星電子書”和“中文在線電子書”大約40萬冊,并且每月都有更新,在新生尚不能借閱紙質圖書的情況下已經可以通過手機下載客戶端閱讀電子書籍了。我院移動圖書館在超星學習通上,通過手機下載,用手機號注冊,可使用大部分功能,以后有了一卡通只要綁定一下就可以順利過渡使用全部的功能。QQ薦書群是我院圖書館申請的一個2000人的大群,新生入群后可以向我院圖書館采訪部提出自己想看的書,采訪部工作人員會在查重后通過網絡購買以盡快滿足讀者需求。不過目前的查重工作必須從QQ上截圖下來查詢圖書館系統里是否有庫存藏書,然后再去“當當”或者“亞馬遜”上找書購買,如果能夠開發出一個嵌入軟件,通過“掃一掃”的功能就能夠快速識別書籍信息、自動查重、自動下訂單將會更加方便圖書管理人員的工作。
其次,在圖書的分編過程中,現在大多數的高校圖書館都是采用館配商外包加工的方式進行編目圖書,數據套錄的比較多,大多比較統一規范,但是也存在需要根據各館歷史沿革做個性化處理。還有個別的圖書,例如,我院圖書館經常購進的建筑標準、規范等統一書號的圖書需要進行原始編目數據。在這個階段,微信和QQ的使用對于離館加工的情況就特別適用,及時傳遞加工圖書的數據和圖片有助于幫助雙方了解溝通,保證質量、控制風險。在實際工作中,我院圖書館分編人員一般直接加工作人員的微信,發送《河南水利與環境職業學圖書加工標準》給他們,要求他們定時發送加工的數據圖片和圖書圖片進行檢查,給予指導和必要幫助,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有外地公司的加工人員,利用微信及時溝通和數據傳遞,盡量減少其駐館的時間和次數,同時提高工作效率和保障質量。
我院圖書館在其他移動平臺服務上還沒有起步,根據其他大學圖書館的經驗報道和調查研究來看,暢想一下以后我院圖書館移動平臺服務的發展方向。
圖書館的聯機采訪、聯機編目、數據摘要、全文數據化已經逐步完成,元數據、大數據正在把一個個圖書館連接起來,移動端的數據共享服務應該是以后的發展方向。
圖書館軟件系統都留有公共服務的接口,只要連接移動平臺服務,讀者就可以利用移動圖書館、微信圖書館等移動平臺服務查詢館藏圖書、個人借還記錄、新書推薦、熱門圖書推薦,同時通過數據挖掘技術還能夠得到各種大數據,向讀者進行專題推薦和定制服務。
趙發珍和劉燕權在《國家圖書館學刊》2019年第二期的《高校圖書館移動服務平臺的差異、互補與融合》中,對國內16所“雙一流”高校圖書館移動服務平臺的主體運營能力、服務內容、實現功能、互動性及移動用戶認知情況進行調研分析。結果表明:圖書館對不同類型的移動服務平臺的運營存在差異,主要以微信運營為主,微博活躍度在下降,QQ僅用作用戶咨詢,App基本由其他開發商運營。同時,用戶對各類移動平臺的認同、需求動機等也存在差異,用戶對移動服務平臺的認同度從高到低依次為微信、微博、QQ、App,用戶對各類移動平臺的需求動機表現在:微信方便了解最新的信息資源并容易形成互動;微博帶來的信息量大、覆蓋面廣;QQ能夠及時咨詢圖書館的相關問題;App易于閱讀電子資源。
從這個統計可以看出,微信公共平臺已經成為了圖書館移動服務平臺的主力軍。我院圖書館可以直接建立起自己的微信公共平臺,讓讀者通過賬號登錄到圖書館移動服務平臺上, 平臺包括的內容可以有在線了解我院圖書館館藏藏書的情況, 在線查閱相關圖書的借還情況,并有條件提供全文電子書服務。
徐春、張靜的論文《高校圖書館微信公眾號服務發展現狀及對策研究——基于42所“雙一流”建設高校的調研》中對42所高校圖書館開通和使用微信公眾號的情況進行調研, 共有40所開通了微信公眾號, 認證服務號12個, 認證訂閱號24個, 兩者皆有的4個。開通認證服務號的高校圖書館信息推送量較少, 開通訂閱號的高校圖書館信息推送量較大。文章總結了目前高校圖書館微信公眾號現狀及問題。據此可以使我院圖書館在開通微信公眾平臺時少走彎路,直接開通認證訂閱號會更好。
我院圖書館每年都會搞兩次大的活動,每月也有薦書活動、閱讀活動、專家講座、閱讀競賽已經形成了品牌,現在只是用QQ和微信平臺簡單的組織活動,只要條件合適建立起我院圖書館自己的移動平臺服務,就可以把積累的資源連接上,成為我院圖書館的宣傳陣地和溝通平臺。
參考文獻:
[1]郭亞軍,孟 嘉,胡雅悅.中美一流大學圖書館移動服務比較研究[J].圖書情報工作,2019
[2]孫士宏,唐春光.試述移動互聯網時代大學圖書館的移動信息服務模式創新 [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7
[3]蔡 明,袁 梁.移動互聯網時代國內外大學生學習行為研究[J]江西通訊科技,2017
[4]謝楠楠,基于微信公眾平臺的高校圖書館移動服務研究
[5]徐 春,張 靜.高校圖書館微信公眾號服務發展現狀及對策研究——基于42所“雙一流”建設高校的調研
(作者單位:河南水利與環境職業學院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