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紅,李 艷,張玲玲,楊 瑛,姚張芹,王云霞
(昆明醫科大學附屬延安醫院呈貢醫院護理部,云南昆明 650500)
糖尿病是一種臨床上常見的機體糖代謝功能發生紊亂的內分泌系統性疾病,目前我國約有1.14億糖尿病患者,約占全球糖尿病患者的27%,成為世界上糖尿病患者最多的國家[1]。因此,糖尿病的預防及治療至關重要[2]。
患者需要長期藥物治療,均為自我護理。奧馬哈系統(Omaha system)作為社區延續性護理,簡化繁瑣的護理程序[3],根據患者的自理需要和自理能力將護理系統分為健康教育、指導和咨詢、治療和程序、個案護理和監測4 類[4],注重引導、幫助患者實現自我照顧,提高生活質量,改善疾病預后,成為臨床護理工作的指導模式。
奧馬哈系統理論在歐美已廣泛應用,其實用性主要致力于改善糖尿患者的生活質量,減輕家庭及社會的負擔,可作為我國糖尿病住院患者護理的標準化語言[5],采用Likert 5 分等級數字測量法對患者認知、行為及狀況進行評分,全面了解患者的生活習慣、精神狀況、生活質量的需求等,運用奧馬哈理論制定個體化的健康護理計劃,并對患者實施健康指導,講解食物熱量交換方法,藥物治療的注意事項,血糖控制標準,理想體重維持的關鍵,講授胰島素注射技巧,適當運動鍛煉,幫助患者建立全程健康教育護理管理模式[6],可降低并發癥的發生。筆者將其應用于糖尿病患者延續性護理中,旨在為改善患者預后提供依據[7],現報道如下。
選擇2018 年1 月至11 月昆明醫科大學附屬延安醫院呈貢醫院內分泌科收治的2 型糖尿病患者200 例。納入標準:符合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中國2 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 年版)》[8]標準的2 型糖尿病患者,年齡≥18 歲;意識清楚,思維和語言表達正常。排除標準:糖尿病合并各種嚴重并發癥、惡性腫瘤、妊娠期患者、中途退出或拒絕參加本次研究者。研究開展前,所有患者詳細告知,在知情自愿的情況下接受本次調查和研究,按就診順序的奇偶數隨機分為實驗組(100 例)和對照組(100 例)。觀察組:男53 例,女47 例;年齡24~69 歲,平均(55.19±12.99)歲。對照組:男48 例,女52 例;年齡21~78 歲,平均(53.94±12.86)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1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干預模式患者入院時針對病情進行初步評估,制定相應護理方案,給予飲食、用藥、血糖控制等基礎干預指導,出院前告知患者疾病治療及注意事項,進行常規健康宣教,出院指導和隨訪。
1.2.2 觀察組在奧馬哈系統理論指引下對糖尿病患者延續性護理干預措施。(1)成立護理干預小組,成員共9 人,其中組長1 人,組員4 人,糖尿病專科護士4 人,1 名擅長計算機知識和統計學軟件的護理人員負責資料收集和數據分析,另外7 名護理人員按照抽簽的方法,抽到單數號的3 名護理人員負責實驗組患者的評估、護理及患者出院后的追蹤,抽到雙數號的4 名護理人員負責對照組的評估、護理及出院后的追蹤。組長負責進行組織分工、協調指導,開展項目的研究工作;(2)根據患者精神狀態、自理能力及文化程度動態綜合制定延續護理計劃,采用奧馬哈三個護理系統(分類系統、干預系統、成效系統)強調護士的任務在于增進患者自我護理的主觀能力,這有助于調動和激發患者的主觀能動作用,使患者從被動接受治療及護理轉為主動參與治療及護理,盡可能讓其作為一個獨立自主的個體參與家庭和社會生活,進而提高生活質量;(3)研究小組成員在患者出院前1 d通過面對面的交談收集患者一般資料。由小組成員對患者進行評估和評價后,確定存在的護理問題,綜合分析評價,請專家指導,對患者存在的健康問題進行護理干預。
1.2.3 延續性護理的實施延續性護理是為滿足患者出院后的需求而延伸的護理服務[9],出院前,干預小組人員應用量表對患者的健康問題進行評估,確定其影響病情恢復的健康問題,制定個案護理及干預。以奧馬哈系統理論為指導給予糖尿病患者出院后的延續性護理,分別于出院后1 周、1 月、3 個月、12 個月進行電話、短信隨訪或上門隨訪等方式對患者實施相應護理干預,回答患者提出的健康問題,幫助樹立養成良好的健康行為,同時實施K-B-S 效果評價。
對比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價、成效評價、空腹血糖、餐后2 h 血糖、HbA1C、SMBG 值變化。
生活質量評價量表包括社會功能、物質生活、軀體功能、心理功能4 項評分,分數值越高,生活質量越好。
成效評價量表主要是從認知、行為、狀況3 個方面評估,分數越高,說明患者恢復越快。低于3分,由護士評價后發現問題,實施干預性措施,使患者在良好的環境中進行疾病管理,從而促進健康[10]。
對比兩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 血糖、HbA1C、SMBG 值變化。
實驗前,觀察組Likert5 評分為(5.01±0.72),對照組評分(4.95±0.88),干預11 個月觀察組患者Likert5 評分為(11.76±1.49),對照組為(7.99±1.52),兩組與干預前比較均出現明顯提高,而觀察組改善程度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生活質量評價量表比較組間、不同時間點、組間與不同時間點的交叉作用,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組間、不同時間點、組間與不同時間點的交叉作用,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價量表比較[(±s),分](1)Tab.1 Comparison of quality of life scale betwee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s),point](1)

表1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價量表比較[(±s),分](1)Tab.1 Comparison of quality of life scale betwee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s),point](1)
與對照組比較,*P<0.05。
表1 2 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價量表比較[(±s),分](2)Tab.1 Comparison of quality of life scale betwee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s),point](1)

表1 2 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價量表比較[(±s),分](2)Tab.1 Comparison of quality of life scale betwee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s),point](1)
與對照組比較,*P<0.05。
組間、不同時間點、組間與不同時間點的交叉作用,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見表3。
表2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成效評價量表比較[(±s),分]Tab.2 Comparison of outcome scale before and after the intervention betwee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s),point]

表2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成效評價量表比較[(±s),分]Tab.2 Comparison of outcome scale before and after the intervention betwee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s),point]
與對照組比較,**P<0.01。
表3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血糖相關檢查指標比較(±s)(1)Tab.3 Comparison of the indicators of blood glucose tests betwee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s)(1)

表3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血糖相關檢查指標比較(±s)(1)Tab.3 Comparison of the indicators of blood glucose tests betwee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s)(1)
與對照組比較,*P<0.05。
表3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血糖相關檢查指標比較(±s)(2)Tab.3 Comparison of the indicators of blood glucose tests betwee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s)(2)

表3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血糖相關檢查指標比較(±s)(2)Tab.3 Comparison of the indicators of blood glucose tests betwee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s)(2)
與對照組比較,*P<0.05。
本研究結果顯示,應用奧馬哈系統理論為指導對糖尿病患者實施延續性護理干預,可改善患者臨床癥狀,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預防和減少并發癥的發生,這與國內多項關于糖尿病延續護理干預的研究結果相似[11-12]。
應用奧馬哈系統理論構建糖尿病患者延續性護理的可行性,傳統的護理模式在患者出院后就結束護患關系,不考慮院外可能出現的問題,而延續性護理是醫院護理的延伸及拓展,能夠滿足患者出院后對醫護人員需求的一種連續的、系統的護理方法[13]。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后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價、成效評價、血糖相關檢查指標均改善,且觀察組顯著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通過以奧馬哈系統理論為指導對糖尿病患者實施延續性護理,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自理能力和病情控制,提高生活質量,降低各時段血糖相關檢查水平值,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在血糖管理中的意義,減少和延緩并發癥發生[14]。
以奧馬哈系統理論為指引的延續性護理可提高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實施動態監控對血糖控制、預防并發癥發生具有重要意義[15]。將奧馬哈系統理論與延續性護理模式相結合,為糖尿病患者提供全方位健康教育指導,也提高了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為臨床實踐提供理論依據。本研究應用奧馬哈問題分類表,通過不同方面的評價,可全面系統地掌握病情,有針對性地制定護理干預措施,幫助患者有效控制血糖水平,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和治療的依從性,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
以奧馬哈系統理論為指導開展糖尿病延續性護理,規范了護理管理[16],最大程度提高患者自我控制能力。通過延續性護理干預措施的實施,對出院后的患者定時進行糖尿病相關內容的講解和宣傳,提高了患者出院后自我照護能力和治療依從性,使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方式得到最大程度的優化,從而有效地提升了患者對疾病的認知,維持血糖水平的穩定,預防和減少并發癥的發生,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