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淑賢
摘 ? 要:信息化是新世紀的一個重要標志,信息化時代的到來改變了人們的生活、生產、思維模式,得益于信息化時代的種種新技術,人們迎來了教育信息化時代,為了培育高質量人才,各個國家都在紛紛致力于占領教育信息化高地,以期利用信息化教學手段來提升本國教育質量。文章基于此,針對信息技術與“電子技術基礎”課整合教學策略進行闡述與分析。
關鍵詞:“電子技術基礎”;信息技術;教學;整合
1 ? ?“電子技術基礎”課程的地位
在科技進步與經濟發展下,職業教育的重要性備受關注,從發展角度來看,職業教育能夠極大地促進經濟發展,而其目標是培育與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相符的人才,能夠從事本職工作,滿足建設、生產、服務、管理等一線工作要求,在教育上要做到理論夠用,高度重視學生創造能力、動手能力以及創新能力的培育?!半娮蛹夹g基礎”屬于電子類、電類課程的重中之重,由“理論”“實踐”兩個板塊組成,倡導理論、實踐之間的有機結合,學生對這門課程的掌握情況,直接影響后續課程內容的學習。在學校的不斷擴招下,生源質量也大受影響,而信息技術的發展也讓“電子技術基礎”中涌現出大量新技術,不管是教學深度,還是教學廣度,都得到了顯著增加,對“電子技術基礎”提出了更為嚴格的要求,而將信息技術與課程內容結合,對于學生的培育意義重大[1]。
在計算機技術的發展下,各類信息化教學技術在教育領域得到了深入應用,從教育角度來看,不管是教育形式、教育內容還是教育組織結構上,都發生了顯著變化,微課、翻轉課堂、網絡教師、多媒體計算機等新型教學媒介的出現,與學科課程之間的深度結合,成為教育領域發展的重點趨勢。2010年,我國政府頒布《國家中長期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提出了《加快教育信息化進程》;2012年,教育部頒布《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1—2020年)》;2017年,又發布《2017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要點》,提出八項任務、六個目標;在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教育是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具有決定性意義的事業”。在信息化時代背景下,促進學科教學與信息技術的深度結合、提高教師信息化教育能力,是時代的必然選擇。
2 ? ?信息技術在“電子技術基礎”教學中的應用優勢
2.1 ?轉變傳統教學思維
在教育信息化水平的提升下,信息技術在“電子技術基礎”教學中的應用改變了傳統以教師為核心的教育理念,真正做到了以學生為本,也為學生的全面、自由以及和諧發展奠定基礎,讓其能夠主動求知、學會做人、學會生存。
2.2 ?構建新型教學模式
通過信息技術的應用,能夠構建出全新的教學模式,在翻轉課堂、泛課的支持下,每一個學生都有自主表現、主動參與的機會,改變了傳統面對面交談的尷尬,讓學生能夠互幫、互助、互相學習,給其答疑解惑提供了有益的工具支持。
2.3 ?改變了師生關系
在信息技術的支持下,教師的權威性也慢慢喪失,教師、學生之間是絕對平等的地位,教師既是教師、又是學生,教學活動是師生互動、師生互導的過程,對于教師而言,導是主要任務,對于學生而言,學是主要任務。信息技術的應用改變了師生關系,為學生打開了知識寶庫,構建出愉悅、寬松的教學環節,為學生提供樂學的機會,讓其成為自主教育、主動創新的“主人”,在該模式下,學生有了更多的自主學習空間,也有了充分的自主選擇權[2]。
2.4 ?增強學生創新精神
培育學生的創新能力,也是“電子技術基礎”教學中需要重點關注的問題,通過信息技術的應用,可以發揮出網絡交互性強的優勢,讓學生能夠主動學習、建構知識,從而提升問題解決能力和創新能力。
2.5 ?豐富學生的學習方法
通過信息技術與“電子技術基礎”之間的整合,為學生的學習提供了更大的舞臺,信息技術渠道能夠讓學生主動搜集、分析信息,審核資料,進行對比、判斷。新型教學模式打破了學生的單一化學習思維,其可以自由選擇合作伙伴,與合作伙伴們商討、競爭、合作、辯論,通過該種方式,能夠補充學生在課堂中所學的知識內容,拓展思路、開拓眼界,也讓學生獲取到更多實用性的知識,真正提升他們的學習能力。
2.6 ?改變傳統學習工具
傳統的教學模式是采用粉筆+黑板的形式,再通過各類教學媒體為學生灌輸支持、傳遞所學內容,在傳統教學模式下,教師是主動教學者,學生則被動接收。通過信息技術與“電子技術基礎”之間的結合,改變了傳統的學習工具,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教師為其提供輔助和引導,通過各類新型設備,既為學生的課堂學習提供了便利,在課后也可以通過信息技術進行自主學習[3]。
3 ? ?信息技術與“電子技術基礎”課的整合方法
信息化教學是基于特定教育理論、教育思想支持,采用各類信息化技術構建而成的教學體系,如數字化教學、微課、翻轉課堂等。信息化教學以信息網絡作為教學基礎,信息資源作為教學核心,旨在為社會培育高素質、信息化人才。在信息化教學中,師生的角色也發生了顯著變化,教師從以往的專家型角色轉化為學生學習過程的組織者、指導者,學生則從知識接收者轉化為知識的主動建構者,以“電子技術基礎”課程的特點為例,在信息技術與其整合上,需要從以下幾個方向著手。
3.1 ?完善網絡資源
對“電子技術基礎”育人目標進行重新定位,以學校數字化學習中心著手,按照知識的難易程度,將其劃分為不同的內容,根據課程內容難度來構建電腦端網絡資源,課程的設置要遵循層次性原則,保障知識的統一[4]。并以此為基礎為學生開發出符合各個階段學習的精品在線課程,為學生提供相應的微課資源項目,課程資源內容包括動態化、靜態化資源兩類,動態化資源內容如視頻、交流、互動、作業、考試、微課視頻等;靜態化資源包括教學課件、教學大綱、實訓指導書、課程教案、案例庫等。
3.2 ?教學要聯系實際
針對信息技術與“電子技術基礎”課程之間的整合,還要聯系實際生活,不能簡單地為了使用信息技術而使用信息技術,更不能犧牲課程教學目標。在信息技術與“電子技術基礎”的結合上,要從課程目標出發,選擇適合的教學技術,避免教學手段的使用過于生硬,在信息技術的應用上,要遵循逐步深入、由簡到繁原則,先將信息技術作為“電子技術基礎”的輔助教學,擴大知識容量,提高教學質量。針對“電子技術基礎”教學內容中的電路工作原理、器件內部結構等,采用微課的方式來呈現,針對學生的教育目標是讓學生通過“電子技術基礎”的學習來了解器件原理、用途,讓學生能夠分析實際電路的應用,看懂電子儀器原理圖和電子產品的應用,具備初步的識別能力和檢測能力,還要正確應用電子儀器?!半娮蛹夹g基礎”課程內容非常多,如三極管工作原理、半導體器件內容、差分放大電路等,均是學生學習中的難點和重點,依靠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很難為學生講清楚每一個知識點,針對此類知識,可通過信息技術來動態、立體地為學生呈現其工作過程、工作原理以及內部結構[5]。
3.3 ?提供更多的實踐機會
在學習前,可以要求學生通過自主觀看微課視頻完成自學,由教師發揮主導和引領作用,在微信群提出問題,引導學生討論、交流,共享學習心得,促進學生對知識的內化。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改變以往的填鴨式教育方式,通過微課與PPT演示的方式,為學生提供答疑時間,解決其在課前預習中的種種困難,再由教師演示理論內容,安排實踐任務,要求各個小組完成互助學習,組間觀摩、評分,取長補短,提高學生實踐能力與合作能力。除此之外,實踐模式上,還可以引入知識競賽模式,增加課堂中的互動頻率,促進學生的深度思考,提高學習能力,在課堂學習完畢后,學生也可以通過微信來提問,由教師來統一解答,充分利用起學生的碎片時間,比起傳統的教學模式,節約了寶貴的時間,也提升了教學質量。
4 ? ?結語
信息化是新世紀的一個重要標志,信息化時代的到來改變了人們的生活、生產、思維模式,得益于信息化時代的種種新技術,人們迎來了教育信息化時代,為了培育高質量人才,各個國家都在紛紛致力于占領教育信息化高地,以期利用信息化教學手段來提升本國教育質量。信息技術與“電子技術基礎”課程的結合,顯著提高了教學質量,值得大幅推廣和使用。
[參考文獻]
[1]陳云穎.電工電子課程與信息技術的整合策略探索[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7(16):240-241.
[2]辜美霖.現代電子與信息技術發展與展望[J].信息與電腦(理論版),2016(17):36.
[3]張景紅.淺談信息技術與《電子技術》課程的整合[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09(2):173-174.
[4]姚成乾.一種用于電子作品的信息技術設計與實踐[J].數字通信世界,2018(4):124.
[5]郝忠民.試論信息技術在應用電子技術專業教學中的應用[J].吉林工程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15(7):91-92.
Abstract:Informatization is an important symbol of the new century, the arrival of the information age has changed peoples life, production, thinking mode, thanks to the information age of various new technologies, people ushered in the education information age, in order to cultivate high-quality talents, all countries are working hard to occupy the high ground of education information, in order to use information teaching mean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education in their own countries. Based on this, this paper expounds and analyzes the integrated teaching strategies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Basics of Electronic Technology”.
Key words:“Basic Electronic Technology”;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eaching; integr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