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敬芹



[摘要] 目的 探討對小兒腸炎患者給予個性化護理干預后對其治療依從性的影響。 方法 選擇我院2017年5月~2019年3月收治的74例小兒腸炎患者作為實驗對象;數字奇偶法分組后予每組擬定的腸炎護理方案;對照組(37例)擬定基礎護理方案展開;實驗組(37例)擬定基礎護理方案+個性化護理方案展開;比較組間護理結果。結果 實驗組小兒腸炎患者治療依從性總優良率(97.30%),明顯高于對照組(67.5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嘔吐病程為(2.30±0.73)d,發熱病程為(1.90±0.43)d,腹瀉病程為(4.05±1.30)d;實驗組嘔吐病程為(1.49±0.62)d,發熱病程為(1.20±0.19)d,腹瀉病程為(2.39±1.03)d。實驗組小兒腸炎患者嘔吐病程、發熱病程、腹瀉病程均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小兒腸炎患者護理糾紛率(2.70%)明顯低于對照組(32.43%),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結論 小兒腸炎患者于臨床接受個性化護理干預后,利于治療依從性總優良率的提升,縮短嘔吐病程、發熱病程以及腹瀉病程,降低護理糾紛率,最終促進小兒腸炎患者疾病轉歸。
[關鍵詞] 個性化護理;小兒腸炎;治療依從性;癥狀病程
[中圖分類號] R473? ? ? ? ? [文獻標識碼] B? ? ? ? ? [文章編號] 1673-9701(2020)02-0163-03
Effect of personalized nursing on treatment compliance of pediatric enteritis patients
CHENG Jingqin
Second Department of Internal Medicine, Tai'an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Hospital in Shandong Province, Taian? ?271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personalized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the compliance of patients with pediatric enteritis. Methods 74 children with pediatric enteritis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May 2017 to March 2019 were selected as subjects and were grouped by digital parity method. The proposed enteritis nursing programs in each group was explored. The control group(37 cases) underwent the basic nursing plan. The experimental group(37 cases) developed basic nursing plan + personalized nursing plan. The results of nursing between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total excellent and good rate of treatment compliance in children with pediatric enteritis(97.30%)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67.57%),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The duration of vomiting in the control group was(2.30±0.73) d, and the course of fever was(1.90±0.43) d, and the course of diarrhea was(4.05±1.30) d. The course of vomiting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1.49±0.62) d, and the course of fever was(1.20±0.19) d, and the course of diarrhea was(2.39±1.03) d. The vomiting course, fever course and diarrhea course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The nurse-patient dispute rate of children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2.70%)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32.43%),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Conclusion The personalized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patients with pediatric enteritis is conducive to the improvement of the overall excellent rate of treatment compliance, the shortening of the course of vomiting, fever and diarrhea, the reduction of nurse-patient dispute rate, and finally promotes the outcome of pediatric enteritis patients.
[Key words] Personalized nursing; Pediatric enteritis; Treatment compliance; Symptom course
小兒腸炎疾病的出現,同諸多因素表現出相關性,通常為細菌或者病毒感染造成。癥狀較輕條件下,主要表現出胃腸道癥狀,以嘔吐、食欲不振以及大便次數增多等較為常見;癥狀嚴重條件下,往往合并出現電解質紊亂、顯著脫水與全身中毒等系列癥狀,更為嚴重則腸炎患兒存在死亡結局的可能,對此充分加強對癥治療力度意義顯著[1-3]。對于腸炎患兒在治療期間,因為表現出較差的依從性,對此通過護理工作的開展將腸炎患兒依從性提升具有顯著意義[4]。本次研究將針對小兒腸炎患者探討個性化護理方式應用可行性,以利于治療依從性總優良率的提升,縮短嘔吐病程、發熱病程以及腹瀉病程,降低護理糾紛率。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2017年5月~2019年3月收治的74例小兒腸炎患者作為實驗對象;數字奇偶法分組后予每組擬定的腸炎護理方案。納入標準:①經臨床診斷,小兒腸炎獲得明確診斷;②知情同意書簽署;③倫理委員會批準。排除標準:①患有血液系統疾病、腫瘤疾病以及造血系統疾病;②患有系列嚴重臟器疾病。兩組小兒腸炎患者的基礎資料(性別、年齡、病程)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見表1。
表1? ?兩組小兒腸炎患者一般資料臨床比較
1.2 方法
收治的小兒腸炎患者經過分組并接受護理干預期間,對照組擬定基礎護理方案展開,主要就腸炎患兒的病情特點進行分析,之后分別于生活、生命體征、飲食以及用藥等方面完成常規性干預以及指導工作[5-6]。實驗組具體護理步驟如下。
1.2.1 合理介紹護理干預意義? 對腸炎患兒與家屬認真講解針對性個性化護理干預意義,并且就患兒家庭環境等進行了解,以確保個性化護理計劃可以順利完成創建。
1.2.2 拉近同患兒之間距離感? 因為患兒年齡較小以及醫院環境與人群較為陌生,從而系列不良行為產生概率較為顯著,對此可以準備最近流行動畫片對患兒進行播放,并且配合對患兒進行撫摸,降低患兒排斥感,將彼此之間距離充分拉近。
1.2.3 做好患兒家屬安撫工作? 對于患兒家屬進行必要安撫,對于患兒家屬的心理狀態給予充分理解,得到患兒家屬的理解以及支持,以對后續治療的有效性以及針對性做出保證。
1.2.4 合理展開個性化指導干預工作? 合理展開個性化指導干預:對于健康宣教不佳以及文化程度較低患兒家屬,積極開展個別化輔導工作。
1.2.5 做好飲食干預工作? 護理人員需要對每一例患兒的實際病情進行結合,在治療要求滿足條件下,對患兒積極提供營養均衡飲食,合理進行益生菌群以及營養元素的補充。
1.3 觀察指標
觀察比較兩組小兒腸炎患者的治療依從性總優良率、嘔吐病程、發熱病程、腹瀉病程以及護患糾紛率。對于護患糾紛,作為醫療糾紛之一,是指對患者在實施護理服務期間,護理人員同患者及家屬之間表現出矛盾沖突以及爭執的現象。
1.4 依從性判斷標準
優:對于腸炎治療方案可以完全遵循并且執行;良:針對治療方案表現出分期現象,通過對其給予對應解釋及臨床疏導,對于腸炎治療方案能夠遵守;差:對于腸炎治療方案無法遵守[7]。
1.5 統計學方法
運用SPSS22.0統計學軟件展開兩組小兒腸炎患者護理結果數據分析,計數資料(治療依從性總優良率以及護患糾紛率)以[n(%)]表示,行χ2檢驗,計量資料(嘔吐病程、發熱病程、腹瀉病程)以(x±s)表示,行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小兒腸炎患者治療依從性總優良率臨床比較
實驗組小兒腸炎患者治療依從性總優良率(97.30%),明顯高于對照組(67.5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小兒腸炎患者治療依從性總優良率臨床比較[n(%)]
2.2 兩組小兒腸炎患者嘔吐病程、發熱病程、腹瀉病程臨床比較
實驗組小兒腸炎患者嘔吐病程、發熱病程以及腹瀉病程均明顯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小兒腸炎患者嘔吐病程、發熱病程、腹瀉病程臨床比較(x±s,d)
2.3 兩組小兒腸炎患者護患糾紛率比較
實驗組小兒腸炎患者護理糾紛率(2.70%),明顯低于對照組(32.43%),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小兒腸炎患者護患糾紛率比較[n(%)]
3討論
小兒腸炎作為兒科多發病以及常見病之一,在病癥發作后,疾病癥狀主要體現為嘔吐、腹瀉以及水電解質紊亂幾方面,并且未獲得及時有效治療后,會對應呈現出營養不良現象。對于患兒而言,因為其欠成熟的心智以及思維能力,所以表現出較差的疼痛忍受能力,治療期間往往會呈現出躲避、哭鬧以及抵觸的現象,使得整體腸炎疾病治療配合度受到嚴重影響。對此為了對腸炎的醫護工作作出保證,需要充分加強腸炎患兒護理工作力度,將其依從性提升。期間不但需要對患兒臨床護理給予充分重視,還需要對患兒家屬護理工作給予充分重視[8-15]。
個性化護理方案的擬定與應用,獲得的效果呈現出顯著性特點,就其作用效果進行分析發現,①此種護理模式能夠將個性化特點進行充分強調,對于以人為本原則可以充分堅持,對于護理人員自身工作程序的優化可以進行督促,對于患兒干預服務的優質性可以做出充分保證,從而使得護理依從性以及生存質量獲得顯著提升,對于患兒康復進行有效促進。②此種護理模式強調患兒心理指導的重要性,能夠降低患兒的排斥感以及陌生感,避免患兒焦躁情緒以及緊張情緒,提升患兒依從性。③護理人員對于患兒臨床表現嚴密監測,尤其就其大便頻率以及性狀等進行認真檢查,通過對患兒疾病情況進行準確評估,對于后期治療方案的合理調整可以做出充分保證,對于治療工作的有效性以及及時性可以做出充分保證。
觀察本次研究結果發現,實驗組小兒腸炎患者治療依從性總優良率(97.30%)高于對照組(67.57%);實驗組嘔吐病程為(1.49±0.62)d,發熱病程為(1.20±0.19)d,腹瀉病程為(2.39±1.03)d;對照組嘔吐病程為(2.30±0.73)d,發熱病程為(1.90±0.43)d,腹瀉病程為(4.05±1.30)d。最終發現,實驗組小兒腸炎患者嘔吐病程、發熱病程以及腹瀉病程均短于對照組;實驗組小兒腸炎患者護理糾紛率(2.70%)低于對照組(32.43%),從而證明個性化護理干預方式的有效運用,能夠于飲食、心理以及健康等方面展開針對性干預,并且能夠運用諸多手段將同患兒之間的距離充分拉近,對于患兒拒絕用藥情況的出現進行充分避免。
綜上所述,小兒腸炎患者于臨床接受個性化護理干預后,利于治療依從性總優良率的提升,嘔吐病程、發熱病程以及腹瀉病程的縮短,護理糾紛率的降低,最終促進小兒腸炎患者疾病轉歸。
[參考文獻]
[1] 賴碧瑩,莫少緩,鄧順誼.穴位貼敷配合穴位按摩對小兒輪狀病毒性腸炎的護理效果分析[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9,40(7):887-889.
[2] 江紅霞.個性化護理干預在小兒腸炎中的應用效果及對家長治療依從性影響研究[J].中國實用醫藥,2019, 14(7):131-133.
[3] 郎曉玲.探討小兒輪狀病毒性腸炎的整體護理干預方法及療效[J].中國實用醫藥,2019,14(6):146-147.
[4] 王超,郭政鋒,劉光優. 優質護理對于急性腸胃炎患者的護理的臨床效果[J]. 結直腸肛門外科,2018,24(S2):206-207.
[5] 葛薇.健康教育在急性小兒腸炎護理中的作用分析[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9,12(3):155-156.
[6] 李琴.系統護理對小兒輪狀病毒腸炎臨床治療效果及癥狀緩解時間的影響觀察[J].結直腸肛門外科,2018, 24(S2):185-186.
[7] 賀春霞,牛冬玲,戴瑞紅.袋鼠式護理方法在小兒急性腸炎中的應用效果研究[J].結直腸肛門外科,2018,24(S2):337-338.
[8] 粟宇,李德敏,呂金莎. 優質護理對潰瘍性結腸炎的護理效果分析[J]. 結直腸肛門外科,2018,24(S2):301-302.
[9] 譚小菊.袋鼠式護理方法在小兒急性腸炎中的應用效果觀察及隨訪評價[J].結直腸肛門外科,2018,24(S1):172-174.
[10] 孫偉,郝佳.袋鼠式護理方法在小兒急性腸炎中的應用效果觀察及隨訪評價[J].現代消化及介入診療,2017, 22(2):276-278.
[11] 楊利芳.系統護理干預在小兒輪狀病毒腸炎護理中的應用效果[J].河南醫學研究,2018,27(14):2673-2674.
[12] 郝雯穎,夏萍,王紅,蔣穎穎,朱春,桂塞珠,王曉珺,邵慧芝.輪狀病毒腸炎患兒血清免疫球蛋白、補體及抗炎/促炎因子的動態變化及意義[J].中國現代醫生,2017, 55(24):71-74.
[13] 何清莉.系統護理對小兒輪狀病毒腸炎臨床治療效果及癥狀緩解時間的影響研究[J].黑龍江中醫藥,2018,47(3):100-101.
[14] 孫英.系統護理對小兒輪狀病毒腸炎治療效果、癥狀緩解時間的影響評價[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8,9(5):7-8.
[15] 靳春香,高艷.系統護理干預對小兒輪狀病毒腸炎癥狀緩解、臨床療效及住院時間的影響[J].現代消化及介入診療,2017,22(6):880-882.
(收稿日期:2019-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