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琪超 石群 張俊


摘 要 目的:了解社區一年級學生患齲齒的主要原因及家長的認知態度。方法:采用整群隨機抽樣的方法選擇轄區內1所小學整個一年級共356名學生及其監護人進行調查,其中男生152名、女生200名。通過口腔健康檢查和問卷調查了解學生齲齒患病情況及家長對齲齒的認知和態度以及口腔知識的知曉情況。結果:轄區一年級學生的齲齒患病率為37.22%,齲齒患病與性別、家庭結構、家長文化程度均無關(P<0.05);刷牙次數、是否使用含氟牙膏、喜歡吃甜食、家長的不正確認知等是學生患齲齒的影響因素(P<0.05)。結論:改善飲食習慣、家長督導、定期口腔檢查、窩溝封閉等是預防學齡前兒童齲齒的重要措施,健康教育是預防齲齒發生的必要手段。
關鍵詞 齲齒;學齡兒童;口腔衛生;家長認知態度
中圖分類號:R780.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6-1533(2020)06-0059-04
Survey of oral health in first-grade students in a community in Xuhui District of Shanghai
ZHANG Qichao, SHI Qun, ZHANG Jun(Prevention and Health Care Department of Caohejing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re of Xuhui District, Shanghai 20035,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main causes of caries of the first-grade students in the community and their parents cognitive attitudes. Methods: A group random sampling method was used to select a total of 356 students and their guardians from the first-grade of a primary school in the jurisdiction, including 152 boys and 200 girls. The oral health examination and questionnaire survey were conducted to understand the prevalence of dental caries in students, and parentsperceptions and attitudes about dental caries, and their knowledge of oral knowledge. Results: The prevalence of dental caries in first-grade students in the jurisdiction was 37.22%, the incidence of dental caries was not related to gender, family structure, and parental education(P<0.05); tooth brushing times, whether to use fluoride toothpaste, liking to eat sweets, and incorrect cognition of parents were all factors that led to dental caries(P<0.05). Conclusion: Improving dietary habits, parental supervision, regular oral inspections and closed pits and grooves are the important measures to prevent dental caries in preschool children, and health education is a necessary means to prevent dental caries.
KEY WORDS dental caries; school-age children; oral health; cognitive attitude of the parent
齲齒是中國愛衛會、教育部、衛生部提出需重點防治的六大學校常見病之一[1]。6~8歲兒童正處于生長發育的關鍵時期,也是牙頜系統的快速增長期和齲齒的高發期[2]。本文旨在了解上海漕河涇街道一年級學生的齲齒患病情況以及家長對齲齒防治的認知和態度以及對口腔衛生知識的知曉情況,為社區口腔衛生保健工作提供依據。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整群隨機抽取轄區內五年制小學1所,將其中一年級全部新生作為調查對象。共抽取小學一年級學生356名,回收有效問卷352份,其中男生152名、女生200名。于2018年10月對352名學生進行口腔健康檢查并對監護人進行問卷調查。
1.2 調查方法
1.2.1 口腔檢查
依據世界衛生組織齲齒的診斷標準,經標準化培訓的口腔醫師在自然光線下,讓受檢兒童向光端坐,用探針仔細探查齲齒好發部位,并逐一登記在兒童齲齒狀況調查表上。
1.2.2 問卷調查
參照第四次全國口腔健康流行病學問卷調查中的兒童家長問卷設計本次調查問卷。問卷內容包括兒童口腔衛生行為、飲食習慣、兒童家長的口腔健康知識與態度,以及家長對兒童口腔的日常護理等。口腔健康知識知曉率=(回答正確問題數∕總問題數)×100%
1.3 統計學分析
有效問卷由調查員統一編碼,并采用Epidata 3.1軟件建立數據庫,用Microsoft Excel 2007及SPSS 18.0軟件對調查結果進行描述性分析,計數資料采用百分率(%)描述,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齲齒患病情況
在352名學生中,檢出有齲齒131人,齲齒患病率37.22%。男性和女性間和獨生子女與非獨生子女間的齲齒患病率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父母一方不同文化程度間的齲齒患病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2次/d及以上刷牙頻率和使用含氟牙膏學生的齲齒患病率低于1次/d刷牙頻率和不使用含氟牙膏學生(P<0.05)。食用甜點心及糖果和甜飲料的頻率越高,齲齒患病率也越高(P<0.05)。1次/d及以上食用加糖牛奶的學生患齲齒的相對比例較高(P<0.05)。見表1。
2.2 兒童家長口腔衛生認同態度的影響
患齲齒和無齲齒組的學生家長對“每年進行一次口腔檢查十分必要”的認同率分別為95.42%(125/131)和98.64%(218/21),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但對于“牙齒好壞天生,與保護關系不大”的認同率分別為6.11%和0.4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8.41,P<0.01)。
2.3 兒童家長口腔健康知識知曉情況
有齲齒組家長的口腔健康知識知曉率為76.17%(898/ 1 179),無齲齒組的知曉率為88.99%(1 170/1 989),有統計學意義(χ2=10.42,P<0.01)。有齲齒組家長的“窩溝封閉可保護牙齒”“牙菌斑是齲病和牙齦炎的罪魁禍首”“口腔疾病會導致或加劇某些全身疾病”的知識知曉低于無齲齒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2)。
3 討論
齲病是兒童口腔疾病中發病率最高的疾病,一旦發生,便是不可逆的。若不采取積極措施,齲齒進一步發展可誘發牙髓炎、根尖周炎及全身其他相關疾病,不僅影響兒童的生長發育和身心健康,還會影響兒童的課業學習和家庭生活。本次調查發現,兒童患齲與性別、家庭結構、家長文化程度無關,與王曉黎[3]等報道的結果接近。本次調查顯示,每天刷牙2次及以上和使用含氟牙膏的兒童,患齲率明顯降低。而喜食甜食兒童的患齲率也明顯增高,并且隨著頻次的增加而增高。7~12歲兒童平日嗜食富含蔗糖類的食物,如不注意有效刷牙,往往會造成軟垢大量堆積在磨牙的點、隙、溝、裂處,造成齲壞[4]。良好的口腔習慣是降低齲齒發生率的重要條件,早晚刷牙能夠保持良好的口腔環境,氟化物(尤其是氟保護劑)防齲因易操作而容易被兒童接受,被公認為是世界上應用最廣泛、最有效的防齲手段[5-6]。
本次調查結果顯示,家長對每年進行一次口腔檢查的必要性沒有統計學意義,這可能與牙防下沉社區有關,學校每年都會統一安排有資質的牙防醫生主動進入校內開展口腔檢查。乳牙長出后就有患齲可能,發病時間早,發展速度快,且自覺癥狀不明顯,如不及時就醫可引起牙齒疼痛、牙齦腫脹,影響兒童進食和睡眠。因此,家長需建立正確的兒童口腔保健觀念,了解口腔檢查的重要性,定期帶兒童接受口腔檢查,最好每6個月檢查1次,發現問題及時治療,以控制齲病的發生和發展。
兒童是口腔衛生保健的重要時期,更是影響其一生口腔健康的關鍵時期。此階段開展健康教育和干預,不僅有利于小學生從小樹立正確的健康觀念,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對孩子終生有益;而且也有利于減輕和緩解醫療壓力[7]。然而小學生自律性較差,良好口腔衛生習慣的養成主要依賴于父母和教師的言傳身教。針對小學生的口腔健康教育模式有學生模式、教師模式以及家長模式3種,不同傳播方式對口腔健康教育產生的效果不同[8-9]。教師在孩子心目中形成的威信以及孩子對教師言聽計從,使教師能夠更好地幫助兒童改變不良行為[10]。家長的相關知識、行為與態度將直接影響兒童口腔健康行為的養成和口腔衛生狀況[11]。本次調查結果發現,有齲齒組學生家長對“窩溝封閉能預防兒童齲齒”,“牙菌斑是齲病和牙齦炎的罪魁禍首”和“口腔疾病會導致或加劇某些全身疾病如糖尿病等”的知識知曉明顯低于無齲齒組,這就提示我們今后可以加大這些方面的宣傳力度。而“牙菌斑是齲病和牙齦炎的罪魁禍首”知曉率普遍較低,說明家長對牙菌斑的認識度還不夠,不清楚牙菌斑是導致齲齒和牙周組織炎癥的必要條件[12]。
大量研究證實齲病是由多種因素相互作用造成的,與兒童的年齡、含氟牙膏的使用、家長對口腔保健知識的知曉情況、兒童的飲食習慣、口腔衛生習慣及幼時喂養方式等因素密切相關[13-16]。養成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做到早晚刷牙,飯后漱口;減少糖果和碳酸飲料的攝入;定期開展口腔檢查;采用氟化泡沫、乳磨牙窩溝封閉等措施預防齲齒。丁以標等[17]的研究發現,開展社區健康教育和干預對小學生口腔衛生知識、態度和行為水平的提高是有效和可行的,實施意義重大。一方面社區口腔保健人員應該對學生家長和教師進行認真和詳盡的口腔健康教育與指導;另一方面應深入社區和學校進行口腔保健知識宣傳講座,對學生、學生家長及教師廣泛宣傳“有效刷牙”和“窩溝封閉”等有效預防口腔疾病的核心知識,在整個社會環境中營造一個良好的口腔衛生宣傳氛圍。學校應將口腔保健的健康教育納入日常教學活動中[18-19]。通過開展多層次、多形式的口腔保健健康教育活動,提高學生的口腔保健知識意識,培養自我口腔保健能力,改善口腔衛生狀況。
參考文獻
[1] 季成葉. 現代兒童少年衛生學[M]. 2版. 北京: 人民衛生出版社, 2010: 439.
[2] 周學東. 齲病學[M]. 北京: 人民衛生出版社, 2011: 214-216.
[3] 王曉黎. 3~4歲兒童乳牙齲齒患病情況調查[J]. 中國婦幼保健雜志, 2015, 30(17): 2810-2812.
[4] Kawashita Y, Kitamura M, Saito T. Early childhood caries[J]. Int J Dent, 2011, 2011: 725320.
[5] Mishra P, Fareed N, Battur H, et al. Role of fluoride varnish in preventing early childhood caries: A systematic review[J]. Dent Res J(Isfahan), 2017, 14(3): 169-176.
[6] 高禎, 蔡蔚, 霍東婷, 等. 氟保護漆預防學齡前兒童乳牙齲的療效觀察[J]. 中國兒童保健雜志, 2017, 25(5): 519-522.
[7] 殷會芳, 杜燕飛. 高唐縣中學生口腔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效果評價[J]. 職業與健康, 2010, 26(18): 2131-2133.
[8] 劉懷周. 西安城中村小學生口腔衛生知識態度行為調查[J]. 中國婦幼健康研究, 2007, 18(5): 363-364.
[9] 孫玉榮, 李紓, 唐開亮, 等. 濟南市小學生家長口腔保健知識調查分析[J]. 中國實用口腔科雜志, 2011, 4(2): 94-97.
[10] 石興蓮, 程華剛, 楊德琴, 等. 學齡前兒童口腔健康行為干預效果研究[J]. 中國婦幼保健, 2015, 35(30): 6236-6239.
[11] 趙錫群, 孫玉榮. 濟南市學齡前兒童乳牙患齲狀況及家長口腔保健知識的調查[J]. 口腔醫學, 2013, 3(4): 265-267.
[12] 張舉之. 口腔內科學[M]. 北京: 人民衛生出版社, 1995: 13.
[13] Saido M, Asakura K, Masayau S, et al. Relationship between dietary sugar intake and dental caries among Japanese preschool children with relatively low Sugar intake(Japan Nursery School SHOKUIKU Study): A nationwide crosssectional study[J]. Matern Child Health J, 2015, 20(3): 1-11.
[14] Mitali J, Ritu N, Meenakshi B, et al. Social and behavioral determinants for early childhood caries among preschool children in India[J]. J Dent Res Dent Clin Dent Prospects, 2015, 9(2): 115-120.
[15] Kato T, Yorifuji T, Yamakawa M, et al. Association of breast feeding with early childhood dental caries:Japanese population-based study[J]. BMJ Open, 2015, 5(3): e6982.
[16] 張松杰, 李駿, 毋丹丹, 等. 西安市區881名學齡前兒童乳牙患齲狀況及影響因素分析[J]. 中國兒童保健雜志, 2016, 24(4): 434-437.
[17] 丁以標, 劉紅, 李涌, 等. 小學生口腔衛生知識、態度和行為社區干預效果評價[J]. 職業與健康, 2016, 32(1): 100-103.
[18] 趙瑞蘭, 李玉堂, 張立敏. 北京市順義區976名小學生口腔健康知識與行為調查[J]. 職業與健康, 2011, 27(19): 2239-2240.
[19] 符筠, 郭欣, 段佳麗, 等. 北京市小學生口腔健康知識及行為[J]. 中國學校衛生, 2013, 34(1): 9-11.